遵义红色遵义双拥情
2015-11-27何光超
何光超
遵义红色遵义双拥情
何光超
遵义市驻有20余支部队,各类优抚对象12万余人。长征为遵义播下了红色的种子,从此,红色元素遍布黔北,拥军传统代代相传,1991年以来七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一、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一是领导机构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充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历届书记亲任组长。二是基础保障不断健全。坚持“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有位干事”原则,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各县(市、区)均增设机构编制,选配双拥办专职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同时预算专项工作经费。
二、双拥文化更加彰显
一是积极开展双拥宣传。2012年以来,选播双拥题材影视作品60余部,举办双拥文艺晚会70余场、摄影图片展90余期。二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年来,10多万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了“军事日”活动;各地50余座革命历史建筑和红军烈士陵园被确定为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基地;等。三是树立先进典型。2010年、2014年两次开展双拥表彰,500余个先进单位和400余名先进个人获表彰。
三、支持部队更加有力
一是市政府每年划拨上千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部队建设。四年来,遵义市为驻遵部队建设共投入经费数十亿元;为基层部队划拨生活补助金800余万元,解决部队应急处突经费2000余万元。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组建了14支民兵应急分队。二是全力支持军事斗争准备。2011年5月,昆明陆军学院780余名官兵赴我市开展军政综合演练;2013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20余名专家教授来遵开展“红色军医长征行”活动;等。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赠送过往部队慰问金和物资共计800余万元,政府投入保障经费2000余万元。三是社会拥军蔚然成风。组织拥军优属服务小组为18万人次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各界纷纷自发组织拥军慰问团,敲锣打鼓进机关、下连队。四是积极为部队解除后顾之忧。共为30余名随军家属办理落户手续;为40余名军人子女解决入学、入托问题;为20余名随军家属解决就业;无偿为驻遵部队分配200余套经济实用住房。
四、共建氛围更加浓厚
目前,我市双拥共建形势良好。近两年,我市15个县(市、区)都和第三军医大学的大坪医院、新桥医院、西南医院建立了共建关系。此外,茅台酒厂22个车间与全国22个基层部队单位开展军企共建。遵义县开展“回访新兵”活动,组团赴云南、天津、成都等省(市)8个点开展了新兵回访。201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议军议警会议,决定分三年投入11794.78万元用于军警综合训练基地建设。
近几年,驻遵部队官兵积极投入我市抗旱救灾、抗洪抢险等行动中,保障了300多万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各地民政、双拥部门积极做好拥军支前工作,受灾群众也自发慰问子弟兵。
五、落实政策更加到位
一是开展全市优抚对象住房情况普查工作。各县(市、区)对在乡老复员军人、农村1~10级残疾军人、“三属”、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以及年满60周岁的农村籍烈士子女的住房现状进行普查,并正在分期分批进行改造。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近年来,各地不断提高优抚对象医疗报销比例,逐渐提高门诊补助标准。三是认真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我市及时制定《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类保护,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以人为本、尊重民俗,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开展迁移、整合和修缮工作。四是扎实开展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活动。近年来,全市共组织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两参”人员、农村籍年满60周岁人员短期疗养155期共6975人。五是认真开展烈士公祭活动。市政府于去年9月30日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公祭烈士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六是严格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包到底”的复员退伍军人信访工作制度,扎实做好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信访维稳工作。七是认真贯彻执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各县(市、区)在退役士兵报到期间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宣传。民政、财政、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制定《遵义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开展机械维修等培训课程。八是认真做好军供保障工作。2013年以来,我市筹集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了功能齐备的军供大楼,目前已投入使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双拥办)
遵义湄潭县兵妈妈经常到武警中队帮助新战士缝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