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2015-11-27徐春燕颜恒亮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手段监测

李 明,徐春燕,颜恒亮

(1.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07;2.浙江国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12)

1 德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概述

德国的环境监测及其治理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起到了重要助推。为了保证环境免遭再次破坏和污染,德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监控网络。德国通过卫星、飞机、雷达、地面和水下传感系统,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德国气候变化、土壤状况、空气质量、降水量、水域治理、污水处理和下水道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测。比如,为了监测企业排污情况,在企业排污口设置传感器和实况录像系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等工具随时查看各种数据,参与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

事实上,德国环境监测在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手段、监测成本控制及监测结果运用等方面实现了系统性的一体化建设。这种环境监测技术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利用德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嫁接到环境监测技术领域,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监测的目标,并实现环境监测结果的充分应用。

2 当前中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中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才开始获得起步与发展,早期的环境监测更多的是停留在环境分析层面。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加上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环境监测技术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中国的环境监测已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全国。但是,除却环境技术本身需要不断提高以外,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监测的财政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的财政支出方面,其一是环境监测财政支出总额不足且结构不合理。根据国际经验,改善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在中国又是十分欠缺的。其二是资金使用效率低,很多资金投入以后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其三是财政补贴政策设计存在体制性缺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2)环境监测的成本效益较差。事实上德国环保局在评价环境监测手段时已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上增加了“人口分配分析”,来研究环境监测收益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如中国现行的环境监测分析中缺乏这种成本收益分析,很多技术手段的使用也缺乏过程及结果的反向测评及监督机制,往往存在诸多并不经济的手段。

3 德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1)要构建科学的环境监测决策体制。政策网络是由各级政府机关、利益团体、官僚机构、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行动者组成的,各个行动者都拥有自己的资源和预期,各个行动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政策网络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就在于政策参与者所拥有资源的异质性使得他们之间相互依赖,需要各个政策参与主体采取相应的策略活动来互动博弈实现自己的目标。具体到环境监测中,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各自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驱使环境监测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效率和效能。

(2)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并完善环境监测执行监督机制。目前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由多个部门执行,环保部门、产业部门、综合管理部门都承担了相应的职能,也造成环境监测的执行监督缺乏真正的责任主体。此外,环境监测技术手段也需要不断提高,应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卫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以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扩大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确保环境监测的公平性。公平性是评价环境监测手段与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的是环境监测手段引起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公众参与就显得至关重要。环境监测决策过程必须要给予公众参与平台,使得各个利益主体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实现相关利益主体的表达、沟通、协商与平衡。一是公开征求意见,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在现代信息社会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在参与人员的范围、参与的程序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但是这种可以当成优点的灵活性恰恰也是其不足之处,公开征求意见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程序规范,征集的意见容易流于形式。二是调查研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三是听证会,如果环境监测机构作出一项决策存在对行政当事人的权利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之时,应该给予行政当事人一个听证的机会(the opportunity to be heard)。

[1]张会儒,唐守正,王彦辉.德国森林资源和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及其借鉴[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2):63~70.

[2]康孝友.浅谈中国环境监测立法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07(26):163.

[3]陈 斌,陈传忠,赵 岑.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1):1~5.

[4]李国刚,赵 岑,陈传忠.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3):4~8.

[5]吴丹娜,江 洪,张金梦.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3 076~3 079.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手段监测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学习监测手环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