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防范措施预防早期心衰来袭

2015-11-27吕斌

饮食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气喘胸闷心衰

◎吕斌

加强防范措施预防早期心衰来袭

◎吕斌

据今年7月份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我国心衰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早至少4岁。医学专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国心衰危险因素控制较差,诊断不及时,冠心病等原发性疾病药物应用依从性不佳。专家提醒,如果老年人突然出现平卧胸闷、走路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应警惕早期心衰。

步行后感到气喘、心悸要小心

心力衰竭即心衰,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各种各样的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按心衰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老年患者以慢性居多。

患轻度的心衰时,患者从事体力活动会感觉稍受限制,如步行路途较远(1~2公里)、连续上3层楼时,感到气喘、心悸、心绞痛等;而患中度心衰者,患者步行500米~1千米、上两层楼就会出现上述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轻中度心衰患者在休息的时候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因而容易忽视。当患者发展到重度心衰时,已经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明显的症状,这时候再进行干预,效果已经没有早期的好了。

警惕两大心衰症状

慢性心衰一般起病于基础心脏病,并且有两大典型症状。

症状一:活动耐力下降。比如患者在爬楼梯的过程中,之前可以“一口气”爬三层,现在爬一层就觉得憋气,要停下来休息。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在不活动的时候也会出现胸闷、气短。比如,患者睡觉时会慢慢出现不能平卧,必须高枕卧位,垫两三个枕头,或者是半坐卧位,甚至要坐起来,才会觉得不憋气、不胸闷,医学上叫做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还有一种病人会出现睡着后憋醒,被迫坐起,喘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才舒服,医学上称为端坐呼吸。

症状二:液体滞留。心衰病人会出现下肢水肿(脚或小腿有水肿),用力按压会出现小坑。这可能是心衰患者的首发症状,除了水肿,患者并无不适。还有一类患者感觉腹胀,实际上是液体滞留之后出现了腹水。

然而,很多情况下,心衰的症状很隐蔽,难以被发现。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最好能定期做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端倪。

中医食疗补益行气

中医认为,心衰的主要原因为心阳虚,心气不足,故食疗上应以益气温阳为主,平常可以经常用黄芪、人参等补气的药材来煲汤。

在此推荐以下两款汤饮:对于容易气喘的患者,可用5~10克东北红参炖瘦肉,可以加三七、冬虫夏草,吃参喝汤,轻者一周喝1~2次,重者一周可喝3~4次,有较好效果。

而对于出现水肿的患者,就要以利尿为主,可用淡竹叶、车前草各5克泡水喝。这道茶饮较为寒凉,也可适量加点生姜中和一下,当作每日茶饮即可。

心衰的急性发作大多与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有关。因此,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充分休息,并根据心衰程度来限制活动量。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千万不能急,情绪起伏过大容易诱发疾病。保持大便畅通也非常重要,因为便秘患者排便力量过大,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医生建议心衰患者家中应常备一台家用制氧机。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易出现慢性缺氧,氧疗除了改善心脏缺氧外,还可以改善头痛、心悸、胸闷、烦躁、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睡眠紊乱等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氧疗不仅可以减轻老年人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还可以改善活动后气短症状,提高运动耐力。

责任编辑/刘颖

猜你喜欢

气喘胸闷心衰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是未来防治重点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临床治疗分析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