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功 让高原孤岛不再“孤单”
2015-11-26王碧清
王碧清
林芝市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边境,属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印度毗邻,“墨脱”在藏语中是“花”的意思。墨脱县在西藏高原中海拔最低,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有西藏“西双版纳”之称。徒步其间可以让人领略“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景。然而,在2004年前,墨脱县尚未通公路,每年还有半年以上的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因此又被称为“高原孤岛”。在这个“孤岛”上,闪耀着一批又一批对口支援干部的身影,他们不辞辛苦、乐于奉献。
李建功,福建省第四批援藏干部,对口支援墨脱县。那条进墨脱的路对他而言再熟悉不过。他说,即使是现在,只要想起翻越雪山时经历的种种困境,仍是心有余悸,但自己的任务就是要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再苦的条件都必须克服。
很多人对墨脱的印象,或许来自2013年墨脱通公路的新闻:10月31日,墨脱公路建成通车。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孤岛”历史,我国从此县县通公路。作为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地形地质极端复杂,气候环境极端艰苦。
2004年6月,时任福建省南平市地税局调研员、副局长的李建功就是在明知条件恶劣险峻的情况下主动申请,加入到福建省援藏干部的队伍中,赴林芝地区任墨脱县县委书记。
过去墨脱物价之高,令外来者大跌眼镜:十多年前,一瓶啤酒20元、1个鸡蛋3元。俗语道:“路通财通。”要发展墨脱经济、改善民生,李建功明白必须先要打通墨脱与外界的联系通道。
由于地理环境的阻碍,县委在林芝市八一镇设有办事处,组织上出于对援藏干部安全的考虑,对援藏期间内进出墨脱次数不做硬性规定。但是李建功为了制定“突破公路瓶颈建设、项目建设、援藏建设”的具体工作思路,每年至少进出墨脱两次。在来去的路上,他的鞋底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回,腿上、脚上不知留下了多少伤。
李建功与广东省支援墨脱的干部们一起深入当地调研,积极联系专家,请求他们的意见与支持,最终提出了“先修境内县乡公路、再修县外公路、最终内外对接”的实施方案。
为了修路,李建功努力向自治区争取了200万元的保通经费,组建了墨脱第一支由30名百姓组成的农牧民养路队,负责维护、抢修一条墨脱通往波密县的土路。为此,李建功还拿出自己的三万元,希望尽一些绵薄之力。墨脱通往波密县的土路逢下雨,受滑坡、泥石流影响便会中断,但在李建功的指挥下、在农牧民养路队的共同努力下,这条路实现了墨脱到波密通畅达100天。
一次,正值墨脱大雪封山封路,但李建功计划要到西藏自治区交通厅汇报修路的初步规划,他一咬牙还是踏上了出墨脱的路。结果,风雪越来越大,他与同行的干部们被困在途中的驿站。四天过去了,随身的干粮已经吃光,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靠抓山鼠充饥。为了安抚随行同志的紧张不安,李建功还给大家鼓气加油,讲励志的故事。终于天空放晴,他们拖着饥饿疲累的身体踉跄着继续赶路。
然而,随着道路的畅通,也让一些背夫们有些担心和迷茫。由于墨脱不常通路的缘故,墨脱县城里的物资匮乏,物价奇高。因此,背夫们人背马驮将日常用品、粮食、药品,甚至是钢筋、水泥带到墨脱,路上的危险自不必说。但如果路修好了,背夫这个“职业”必然会受到影响,一些靠其生存的乡亲们会失去很重要的生活来源。李建功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耐心和他们讲解维护道路、修公路的必要性,并协调人员、物资,培训背夫们跑运输、当司机,还鼓励他们经营生意,不再只依赖于充满生命危险的“背夫”工作。
经过李建功等干部们的反复调研、与交通专家、设计专家不断勘探论证,墨脱先后迎来了自治区交通厅、国家交通部、国家发改委等领导专家的实地考察。终于在2006年,修建公路的实施方案正式被列入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勘探队、设计队、施工队逐步进驻墨脱。李建功悬着的心终于落地。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修建墨脱公路,全长117公里,历时三年半,国家投资款项9.5亿元,该公路的修建基本保证墨脱与外界联系的畅通。
2014年8月初,带着对墨脱以及墨脱人民的那份牵挂,李建功再一次来到墨脱,汽车走在从林芝开往墨脱的公路上,相比之前需要徒步5天,这次仅仅用了10个小时,他激动而感慨:“墨脱终于通上公路了,这个变化多么让人兴奋!”虽然时隔7年,但当李建功再一次回到墨脱时,当地的百姓一眼就认出了他。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上前与他们的“自家人”、“好书记”握手、拥抱。与李建功同行的人们见到这一场景时,无不为之感动。
为了将内地的管理思路因地制宜地带到墨脱,三年来,李建功没有午休、没有双休,走遍了墨脱的各个乡镇,制定了《县委班子议事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10多项规范化规章制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李建功将其列入援藏工作计划。他积极向福建省政府,福建省财政厅、地税局,以及西藏自治区政府、交通厅争取资金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农牧民养路队的付出,墨脱县城终于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条水泥路,县城与背崩乡、德兴乡之间也从之前的窄路变得可以通车;墨脱县城里的小学也建设了标准化操场;古寺得以修缮;民用住房、办公用房幢幢拔起;医疗卫生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
除了在基础建设方面下功夫、积极引进外界的资金支持外,李建功还注重“智力援藏”。通过李建功与广东省援藏干部的积极沟通,墨脱县获得了福建省、广东省的人才培训支持:墨脱县从教育、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方面选送干部与技术人员到广东省、福建省的相关单位进行专业领域的学习、培训,例如送墨脱当地的干部到福建省委党校学习,联系干部到福建挂职锻炼等等,以争取缩短高原内地间的差距,并向同步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
他经常对干部们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由于李建功经常往返墨脱,他的膝盖严重受损、下蹲困难,医生劝他要减少登山次数。他缓缓地说,眼里满是坚定:“这点痛算什么,改善墨脱百姓的生活、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才是第一位的!”而他在墨脱的付出与辛苦,也赢得当地百姓的支持与认可。每当李建功走访每一户人家,乡亲们都亲切地捧出家中酿制的青稞酒,请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记尝一尝。
李建功常常感念墨脱百姓对他的情。他说,翻雪山是进出墨脱最困难的考验之一,如果没有当地干部和百姓的帮助,他是不可能一次次战胜险境,完成任务的。最令他难忘的还是2006年3月初的那场经历。当时恰逢党的先进性教育评议阶段,墨脱县还沉浸在藏历新年的喜庆中,李建功提前结束假期,欲返回墨脱县。那时,嘎隆拉雪山上的积雪还有2米多深,李建功和几位干部、当地村民,穿上迷彩服,打上绑腿,带上手电筒和水壶,拄着拐杖上路了。途中的积雪比预计的还要深,一个不留神,李建功的半个身子就陷入了雪中。他被积雪压得无法动弹,完全使不上劲。危急之下,几位同行的干部、村民只能合力将他一点点从雪窟窿里“拔”出来。此时,李建功已经被冻得嘴唇发紫,而且由于缺氧,呼吸急促,话都说不上来,膝盖钻心的疼痛更是让他失去了知觉,每向前挪动一步都好像要虚脱了一样。汗水和雪水交融,浸湿了他的迷彩服,脸上结了一层薄冰,同行的干部轮番搀着他,相互鼓励着前行。在大家的帮助下,李建功终于克服了身体的不适,一步步走出了这皑皑雪山……
三年的援藏时间很快过去,墨脱也迎来了可喜的变化:县乡镇建起了整齐的办公楼、住宅楼、卫生院;老百姓的致富手段更加多样化,做生意、跑运输;互联网、移动电话走进墨脱,高原孤岛不再封闭不再孤单……根据报道的数据,李建功离任墨脱县委书记时的2006年,GDP比他初到时的2004年增长了34.2%、墨脱县财政收入增长了28.8%、墨脱人民净收入增长了62.6%。
李建功回想起自己在墨脱时,经常唱的一首叫《墨脱情》的歌,心中的澎湃与激情再一次点燃,眼中有小颗亮亮的东西:“林芝有两条小路望不到头/我站在岔路口矗立了好久/一个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路/而我选择了这一条墨脱的小路/也许你不会理解此刻的我/我在墨脱是多么的艰辛/既然已经选择我就无怨无悔/希望你在远方为我祝福……”
如今,虽然李建功已经回到福建,但墨脱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那里是让他牵挂的地方。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之余,他还是时刻关心着墨脱的发展。几年来,他与墨脱干部的联系从未中断,他总是时常去个电话,问问墨脱的情况,问问那些熟悉的墨脱人、墨脱事。路修好了,李建功现在特别牵挂着墨脱孩子们的教育,为此,他还发动身边的亲人、朋友为墨脱捐资助学、出钱出力。
三年援藏路,几载墨脱情。李建功用自己的双脚与智慧,拉近了墨脱与外界的距离,让孤岛不再孤单,高原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