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月:风清露冷秋期半

2015-11-26王俊聪

大众健康 2015年9期
关键词:秋分白露时节

王俊聪

白露时节,如果你在晴朗的夜晚外出,也许会被露珠打湿裤脚。

九月的节气有白露和秋分

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四句诗出自李白的《玉阶怨》,诗中写的是浓浓的思念,从月亮初上开始,渐渐浸透玉阶,浸透露水,浸透珠帘,浸透房间,直至浸透整个夜晚。

其中首句“玉阶生白露”,是说洁白的台阶上,渐渐凝出白露;露慢慢凝聚,夜也渐渐变深。露是白露节气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白露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凉风至,白露

降,寒蝉鸣。”

白露美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是这样诠释的:“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说:“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其实,节气至此,天气逐渐转凉,虽白昼阳光尚热,但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这个节气名听起来富有诗情画意。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五言绝句,名叫《咏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露珠之美,并且非常形象生动地记了下来。

大雁南飞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这时节正是农历的八月,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似乎是告诉人们,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

智慧民谚

白露时节,如果你在晴朗的夜晚外出,也许会被露珠打湿裤脚。清晨,在草木上可以看到透明的露珠。露水的形成条件是:晴空、微风、空气潮湿,这从下面几个民谚中就可以看出来:“白露,露珠遍路”;“露水见晴天”;“旱天无露水”;“风大夜无露”。

白露期间,秋意渐浓,天气日渐凉爽,气温日较差加大,早晚凉,中午热,如下面几个民谚就是形容这种情况的:“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皖、赣、湘、桂、辽);“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苏、浙、皖、赣、湘、晋);“过了白露节,早寒夜冷中时热”(鄂);“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白露时节正是抢时播种的关键期,这方面的谚语有:“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蚕豆不要粪,只要白露种”;“不到白露不种蒜”;“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说明有些农作物要在白露时节秋收、播种,延误不得。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白茫茫,寒露满地寒”;“风从立秋起,雨到白露止。”这些都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养生保健。

各地习俗

1.白露茶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苦涩,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

2.白露节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在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即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3.米酒

湖南资兴兴宁、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

养生之道

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这是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

白露时节要防止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过敏体质和已经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哮喘病和支气管病患者要坚持锻炼身体,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还可以经常唱歌,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情及预防复发。

秋分:日光夜色两均长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谢逸的《点绛唇》,意思是说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

昼夜等长

每年阳历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为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八月中,解见秋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古籍《春秋繁露》中也有这样的说法:“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如左河水诗曰:“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即为“转秋凉”。

智慧民谚

跟秋分有关的民谚有不少,如讲冷暖气象的谚语有:“早上凉,中午热,要下雨,得半月”(豫);“早晚冷,中午热,要下雨还得半个月”(粤)。以晴、风、雨为依据,预测后期的天气谚语有:“秋分有雨寒露凉”(湘);“秋分有雨天不干”(湘);“秋分北风多寒冷”(湘);“秋分冷雨来春早”(冀);“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晋);“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冀);“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桂);“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苏);“秋分夜冷天气旱”(桂)。

各地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不过由于这一天每年不一定都有圆月,而无月怎么祭月呢?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一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人们祈求的是家宅安宁,身强力壮。

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还能润肤美容。实际上,“秋汤”也同样具有秋天滋补的作用。

养生之道

在秋燥的环境下,辛辣、油炸、火烤过的食物皆应避免,以免耗伤精神。若想滋补阴气,可多吃白色食物,如银耳、燕窝、莲藕、山药、百合等。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秋天也可服用西洋参来补气。相比人参、红参来说,西洋参不会太过滋补燥热,却又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对于阴虚有火的人极为合适。

另外,秋分时节还要注意精神调养,保持神志安宁。我国古代民间有在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猜你喜欢

秋分白露时节
白露月夜吟
秋分
初夏时节,一个人极其享受的那些事
白露
秋向此时分
八哥、秋分和老博士
白露米酒
初夏时节要缤纷
金秋时节画老年
好雨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