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自由和浪漫

2015-11-26王礼生

雪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浪漫自由孔子

王礼生

【摘 要】“至圣”“万丈师表”这是后世提到孔子时最直接的赞誉。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关键词】孔子;自由;浪漫

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自诞生至时下的几千年里,无论地位是否如往昔“独尊儒术”那么卓越,谁也无法否认他和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及历史的影响。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克己复礼”,尤其是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大肆宣扬下,孔子俨然已成为了统治权力的代言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儒家学说无非是追逐名利的学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成为了抹杀中国文人浪漫情怀的最佳借口。似乎孔子就是一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呆板乏味,为了求官到处奔走的迂腐文人形象。细读《论语》,却发现,孔子竟是鲜活的,有血肉的。要真正认识孔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孔子请下神坛,所谓“去圣乃得真孔子”。

世人都以为孔子提倡礼学,坚持三纲五常,阶级分明,应该是保守的。其实不然,真正地孔子应该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庄子“逍遥游”式的自由确实让人们醉心,心向往之。可是面对社会现实,静下心来理性思考一下自由的问题,就会发现庄子主张的绝对自由只能是人类的一个梦而已,哪怕是心灵的自由也不可能完全做到。人是社会的动物,是无法超脱出社会而以绝对自由的形式存在的。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现况的孔子洞察这一切,为了复兴文明,他提倡克己复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保守的,相反,他的自由只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他不追求虚妄的纯精神的自由,他甚至很少谈及日常生活、伦理政治之外的“心”“性”等抽象命题。他的自由是相对的,是“从心而欲,不逾矩”。心之所欲,是自身的目的和愿望,而“不逾矩”则是要求行为符合客观规律,在现实的允许的条件之下尽享自由。因而,他致力于创建一套和谐的秩序和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人们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快乐而踏实的生活,而不是人人遁世,沉溺于自我精神世界的虚幻之中。这是孔子式的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式孔子式的自由给老庄的理想提供了现实基础。

孔子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论语》也不乏体现。

孔子的四个学生和孔子畅谈人生理想,其中三个学生都有着建功立业的想法和入世的精神。剩下的一个学生叫曾点,他说自己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春天,能够穿春装的天气里,陪同五六位相识的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旁边洗个澡,舞雩坛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着回来。孔子对曾点的想法的态度是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相当赞同这种志趣。孔子甚至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样的话,想要飘到海外去当神仙,这似乎都已经不像是儒家学说,而是道家学说了。这是孔子浪漫理想的典型证明。

孔子热爱音乐,曾陶醉于音乐,连吃肉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了。因而有了“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记载。孔子爱诗,整理编撰了《诗经》。对于诗经,孔子评价如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而《诗经》的首篇即是那首热烈缠绵的爱情诗《关雎》,爱情是浪漫主义永不过时的话题。这样的孔子,放在当代,俨然就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形象。到这里,讨论孔子浪漫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答案已经跃然纸上。

除了热爱艺术,一个浪漫主义者应该天生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目标的不懈追求和坚守。而这两点,孔子仍然不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说,君子在穷困时也坚持理想,小人一旦遇到困难则随波逐流了。他在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时,并没有立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甚至可以说受到了冷遇。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热血的行径才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者的精神体现,在逆境中不改其衷,正如他夸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同孔子的严谨保守形象一样,他的自由和浪漫也仅仅是其丰富人格的一个侧面而已。真正地孔子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挖掘发现的特质。为了实现某个既定目的而故意曲解其形象或者以偏概全这是我们应当极力避免的。

猜你喜欢

浪漫自由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精神和内心的完美呈现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抒情、诗意
“浪漫”的人开着“倔强”的车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