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地方文化 打造特色课程

2015-11-26聂晶

雪莲 2015年18期
关键词:祁阳小调舞蹈

聂晶

【摘 要】中国祁阳小调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明珠。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最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祁阳小调舞蹈。随着现代化社会的日益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我国绝大部分的地方传统文化却面临消失的境地,而湖南湘南一带的著名曲种祁阳小调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虽依然保持着它那独特的艺术内涵,但也免不了随着社会的改变而逐渐失去了它的色彩,所以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已是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提炼祁阳小调中舞蹈的特点,用于教学,致力于传承。

【关键词】祁阳小调;地方文化;特色课程

教育是培养完整的人格,而文化的作用就是陶冶人的情操,两者是对立存在与发展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教与学,如何教,怎样学。对于影响较深远的传统文化,本身的艺术价值就毋庸置疑,所以它的教与学就更多地注重多样性和广泛性。而对于地方传统文化来讲,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资源的匮乏,传承和保护的缺失,单单只靠老艺人的口传身授是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能够接收的信息就更为广泛,多样的艺术文化内容也更为丰富,单一的地方传统文化就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怎样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所需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地方性高校既应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也应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建设,而将地方传统文化纳入地方高校课程,作为特色课程进行建设,既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开拓了途径,也丰富了地方高校的课程内容。祁阳小调作为湖南当地著名的曲种,其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备了建立特色课程的基础。

一、祁阳小调诠释

先了解一下祁阳小调,它是永州北部的祁阳广泛流传着的一种汉族小调剧种。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有词有曲,词曲结合,结构完整,旋律优美,有说有唱,说唱结合,以唱为主的一种地方色彩很浓的汉族民间曲艺形式。人们通常叫它“祁阳小调”。早先以流经祁阳县境的湘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派,湘江以南有演唱丝弦小调为主的南派,风格细腻;湘江以北有演唱花灯小调为主的北派,风格粗犷。后来在互相交流影响的过程中融合一起。祁阳小调早期只唱不说,以后逐步发展成以唱为主、说唱结合的形式,一般是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也有男女对唱、坐唱、走唱和边舞边唱等演唱形式。祁阳小调现存300多个曲调,各有牌名,经常演唱并为群众喜爱的有〔三杯酒〕、〔讨学钱〕、〔采茶调〕、〔龙灯调〕、〔一匹绸〕等。唱词一般是七字句,四句一节;也有五字句和长短句的唱词。过去演唱时每个曲目只用一种曲调,为了适应思想内容与感情表现的需要,出现了一个曲目使用几种曲调的曲牌联套体。伴奏乐器有二胡、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等弦乐器和演唱者自行击节的碟子、盅子,有时也使用笛子、唢呐和一些打击乐器。新编曲目有《兄妹生产》等。又名祁阳小调,源出祁阳县,是湖南省有影响的地方大戏之一,流行于湖南、湘西一带,有永河、宝河两大派,高、弹、昆三种唱腔,祁阳小调有词有曲,词曲结合,结构完整,旋律优美,说唱结合,地方色彩十分明显,具有稳定的格套和曲调,唱调属民间形体,句子结构形式有一种为正规句子,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段,另一种为不规则句子,较自由灵活,流传较广的有《四季花开》《十月花开》《三杯酒》《闹五更》等,戏剧界誉称“天下戏子出祁阳”。2010年,湖南省祁阳县的“祁阳小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祁阳小调的风格和特点

它是以说唱带动舞蹈,而它的基本唱腔带有地方方言唱法的就有几百首,为了使之更具备通俗性,这需要我们进行更加完善的改编,且范围甚广,有着相当的难度。祁阳小调是以唱为主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由此它的舞蹈方面也只是表演中感情自然的抒发并没有特定的舞蹈动作及规律,需要我们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完成对祁阳小调的舞蹈元素的研究,只有完成了这两者的创编,经过一定的整合,才能形成特色课程,以便学生更容易的学习。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着中国独特的地方文化,在这个大的传统文化下,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式的艺术文化,如祁阳小调等等。在我们这么丰富的文化国度里,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这是我们每个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方向。

中国祁阳小调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条血脉,又是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人生精神的存在形式。它以实际活动的戏剧形态,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它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各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它并不“早熟”,但它却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正因为它具有古老性,所以,我想从中来探索中国古典舞创作的身影。那么祁阳小调始终趋于融合,趋于歌、舞、剧三者的综合,祁阳小调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看祁阳小调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娱乐。中国祁阳小调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分中都充分发展,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既然祁阳小调中蕴含着舞蹈,中国古典舞蹈中又融合了祁阳小调,那么他们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渊源?

首先,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就具有很鲜明的时间性,我国的舞蹈在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在远古的商朝中国就有乐和舞的存在了。到了周朝,就可以根据详细记载看到所谓“大武之乐”的一种舞蹈,它的一招一式都很清楚。而且还有故事性。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具有包含故事性的舞蹈,那么中国舞蹈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显出现有扮饰人物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可能了。随着历史的前进,也有史实证明祁阳小调中的确保存了丰富的传统舞蹈。而祁阳小调舞蹈演员所用的长袖,就不仅是善舞美姿,更主要的是运用到刻画人物上去,这是祁阳小调在继承传统舞蹈上的重要发展,现如今我们正在发展的古典舞也正是延续了祁阳小调舞蹈中的这部分特色。因此我认为祁阳小调中的舞蹈与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古典舞有着很深的渊源。

现回头来看,我国的传统舞蹈,多半是载歌载舞的,它本身就具备了表现戏剧情节的因素,从这些迹象来看,反映出来的是中国传统舞蹈已经逐渐融入到中国祁阳小调的表演动作上了。中国祁阳小调一直沿用至今的祁阳小调舞蹈,也说明是中国传统舞的一种分支,也可以代表我们中国古典舞的一种艺术形式。祁阳小调的表演艺术多从生活出发,加以舞蹈化的发展。除此之外,祁阳小调尚有许多独特的表演技巧,如跑马的舞蹈,习惯上称作“马路”,就有几十种不同的舞蹈动作,不但表演逼真,而且十分优美。同时又融合和吸收了拳击、舞剑等民间武术,因而更具有乡土特色。 脸谱一般只用红、黑、白三色,多注重眼、鼻、口的勾画,线条刚劲有力。其中的靠马戏指扎靠路马的武将戏。挂白须者如杨滚、黄忠,挂青须者如岳飞、马超。祁剧比较重视功架和马路,并有多种趟马动作,表演时演员上身为骑者,下部状坐骑。特别是在袍子戏中,一般要求袍子、罗帽、胡须和手脚都能紧密配合,祁剧的小生罗帽戏也用软罗帽,帽坨可作抛下、翻上或转动等动作。文小生则讲究腕子花、指法、袖筒功;丑角扮演的角色类型繁杂,戏路甚多。按穿着来分有诸如解袍、官衣、褶子、烂派、水衣等戏路。

传承地方文化,打造特色课程,是我们整个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以往的祁阳小调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注重曲牌、调式、唱词衬词、唱腔、历史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其如何多元化的发展却研究甚少,本项目通过对祁阳小调音乐与舞蹈性的研究,在原有的音乐类型和舞蹈动作方面加以改编与创新,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祁阳小调的特色课程建设,使地方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毳.说唱音乐的奇葩——祁阳小调刍论[J].中国音乐,2006(01).

[2]唐善理,唐科,王祁峰.祁阳“文化惠民”乐了群众[N].湖南日报,2011-02-12.

[3]李梦洁.湘南民族音乐的奇葩[D].湖南师范大学,2009.

[4]邹林波.祁阳小调发展概况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祁阳小调舞蹈
刘桃
学舞蹈的男孩子
祁阳一中学子上央视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88岁退休教师著书研究方言熟语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