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交礼仪文化学术探究

2015-11-26卓亨逵包松

雪莲 2015年18期
关键词:礼仪社交素养

卓亨逵 包松

【摘 要】尽管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认真分析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发现一方面大学生对自身礼仪素养期望高于自我评价,另一方面高校礼仪教育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礼仪教育的普遍诉求。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

一、大学生社交礼仪文化现状

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在校大学生通过定点发放和随机发放两种方式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49份,有效问卷542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0.3%。通过问卷统计与分析,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现状得以比较清晰的呈现:

(一)大学生自我期望与自我评价存在巨大差距

在对大学生认为社交礼仪重要性的调查中,94.62%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重要或很重要选项,因此大学生普遍期望自身能够较好地掌握礼仪知识与技巧。但是另一方面调查发现同学们对于自身掌握礼仪知识和技巧的评价却普遍较低。在针对礼仪知识掌握程度的自评中,高达7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礼仪知识掌握程度一般。

(二)大学生诉求与高校供给存在较大距离

在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知识的因素调查时,仅4%的同学将之归结于“学习难度较大”。而在对大学生学习礼仪知识途径的调查中,在“实践中学习”是选择率最高的,达到64%,而“学校开设课程”的选择率只有不足25%。可见大学生普遍认为缺少相关培训与实践指导才是影响大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学习的重要因素,学校在礼仪相关课程和培训上的提供不足,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礼仪教育的诉求与高校现状存在较大差距。

(三)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诉求存在一定差异

在邀请调查者对不同礼仪知识内容的排序时,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不同礼仪知识的诉求存在一定差异,如果以6代表最高诉求程度,1代表最低诉求程度,我们统计发现,大学生对拜访、招待、沟通、出行等人际交往方面平均诉求最大,达到3.62,其次是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语言表达方面和着装、形体、化妆等仪容仪表方面,分别达到3.52和3.44。而对礼仪队、司仪等专业礼仪知识的平均诉求最低仅为2.46。

二、加强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的建议

面对当前大学生自身礼仪素养不足与成长期望较高之间的差距以及大学生礼仪教育诉求强烈与高校提供不足的现实差距,高校在加强礼仪教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因此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

(一)树立“德礼相济”理念,将礼仪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创新载体

礼仪教育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礼仪教育过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礼仪教育源自学生生活实际,相比于传统大道理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融入与礼仪教育的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二)重新审视当前高校礼仪教育现状,丰富礼仪教育的内涵

针对目前高校礼仪教育存在认识不足,内容纷杂等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高校礼仪教育现状,不断丰富礼仪教育内涵:

1.知礼——通过中西方礼仪发展的历史和中西方差异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辨美丑、明善恶、明智知礼,正确指导现代礼仪的实践。

2.重礼——在高校的礼仪教育中,应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举止有度的人,以良好的个人风貌展现自我魅力,尊重交往对象,奠定与人交往的良好基础。

3.习礼——教育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社会活动空间内随时随地学习礼仪,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将礼仪知识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4.守礼——应包括大学生在求职以及职场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礼仪,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和认真遵循职场礼仪。

(三)增设礼仪素养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

目前课堂并不是大学生获取礼仪知识的主要途径,这和高校礼仪素养课程教育多局限于诸如“高级文秘”等特定专业某一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不无关系。故而,在课程设置时应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普遍需求。同时,辅以人文素养类课程如“民俗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演讲与口才”等,加深学生对礼仪素养课程的理解,与人文素养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拓展高校礼仪教育的渠道

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应提高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同时根据不同群体对礼仪教育的不同诉求,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敢于担当,承担起大学生礼仪教育主力军的重任,努力成为高校开展礼仪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

猜你喜欢

礼仪社交素养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