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炸弹垃圾场

2015-11-26

南方周末 2015-11-26
关键词:垃圾场德拉老挝

联合国专家说,即使每天不停,要想全部清除川圹的未爆炸武器也要近百年时间

这座著名的炸弹垃圾场,正在以自己特别的方式缓慢地告别战争

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刘世阳/文

11月的老挝川圹已经有了些凉意,来自新加坡的志愿者麦德拉今天要去的地方,是距离川圹省省会丰沙湾50公里那个名声在外的炸弹村拿卡村。他要去给那里的老人们送各地志愿者们编织的围巾。

走之前,麦德拉和联合国排弹组织Mines Advisory Group(MAG)联系,麦德拉知道MAG还在那一带作业,可以搭他们的顺风车。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组织背景的志愿者,麦德拉他们有的是热情,财力就捉襟见肘了。

川圹省是老挝东北部的一个省,东邻越南。就是因为距离越南太近,川圹成了上个世纪著名的炸弹垃圾场。上个世纪的越南南北战争,是东西方两个阵营的武力较量,从太平洋美军第七舰队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机,对越南北部进行狂轰滥炸,川圹因其地理位置理所当然地成了东方援助越共物资的中转站,有名的“胡志明小道”始发点就从这里开始。

大量武器弹药的囤积招来了美军飞机的特别关注。从1964年到1973年10年间,美军飞机在川圹投下了多少炸弹,谁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令人费解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炸弹没有爆炸。对这里的居民来说,生活在弹雨之中,几乎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1994年,联合国排弹组织开始清理川圹的未爆炸弹,共清理出120多种不同类型的炸弹。现在,老挝的未爆炸武器小组也加入了MAG的工作行列。尽管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专家说,按照目前的进度,要想全部清除川圹的未爆炸武器也要近百年时间!

拿卡村就在通往越南的主要公路边,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麦德拉下了车,径直朝寨子走去。自从炸弹从天而降以后,拿卡村是受害最严重的村子之一,炸弹无处不在,上山种地会挖响炸弹,下河捞鱼会遇上炸弹,放牲口踩响炸弹的事更是司空见惯。几年下来,村里人口减少了百分之三十。麦德拉的工作之一就是和那些曾经有过被炸弹伤害经历的人聊聊天,缓解他们的心理阴影。

MAG的工作还很艰巨,在远离公路和村寨的地方,就有MAG设置的明显标记。红白相间的方形水泥墩,涂成白色的一侧是清除过爆炸物的地带,而红色一方表示未排弹的危险地带。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哑弹?难道是美军的炸弹质量有问题、出现了假冒伪劣?最权威的解释当然在五角大楼。战争初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军机在越南执行任务,有的没有找到轰炸目标,有的炸弹又没有投完,而带弹着舰非常危险不被准许,川圹恰恰就在军机调头回舰的等航线位置上,当时老挝的国防力量基本空白,领空不设防。美机飞行员为了安全回舰,就把所剩的炸弹,未打开启爆装置扔到了川圹。后来,随着战事的发展,川圹成了越南战场的物资集散地,也成了美军重点轰炸地区,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战争虽然已停止了多年,但爆炸却仍然频发,老挝人民无辜的生命受到威胁。川圹还有地区不得不禁止人们进入。但挖出来的炸弹,川圹的居民倒也物尽其用。贫穷的山区人们把哑弹当废钢铁变卖,用废旧炸弹壳作建房、盖仓库的柱子,倒比任何木材都要牢实得多;拿来围篱笆、做围墙,连水泥都省了。城镇的人们则把各种美军炸弹弹壳和锈迹斑斑的前苏联武器弹药陈列出来,招揽客人;用手雷、迫击炮弹做成装饰品,把飞机副油箱融化做成日用品,甚至把弹壳做成花盆桌椅。

这座著名的炸弹垃圾场,正在以自己特别的方式缓慢地告别战争。

猜你喜欢

垃圾场德拉老挝
美有毒垃圾场附近居民平均少活0.25年
叙政府军收复德拉市
“中国优秀电影走进老挝”巡映活动落幕
现实照进“桌面”
通过“电视”看世界
索菲的选择
生命就是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