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2015-11-26任志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异丙酚插管芬太尼

任志勇

(漯河市中医院 麻醉科,河南 漯河462000)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麻醉类镇痛药物,由于其结构的特异性,在血浆或组织中容易代谢降解,具有药效强、起效时间短、药物成分无蓄积等特点,是短效麻醉药物中使用率较高的药物类型[1]。靶控输注近年来在临床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优良。本组研究针对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经把控静脉麻醉与精细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漯河市中医院手术治疗的7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为ASAⅠ- Ⅱ级,均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史、高传染性疾病或重要脏器损伤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 例,观察组男性19 例,女性20 例,年龄24 ~67(46.17 ±3.46)岁,平均体质量(62.79 ±4.48)kg;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18 例,年龄25 ~68(46.80 ±4.13)岁,平均体质量(63.13 ±5.10)kg。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均进行0.5 mg 阿托品肌注,并进行面罩吸氧3 min,确定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均无异常后,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设置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4 μg/m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患者意识消失后注射0.1 mg/mL 维库溴铵进行辅助插管,在插管完成后,将瑞芬太尼与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分别降至2 μg/mL、3 μg/mL 后维持靶控麻醉。对照组常规进行静吸复合麻醉,使用1.5 mg/kg 异丙酚+2 μg/kg 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辅助插管同观察组,使用2%异氟烷维持麻醉。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停止给药,并在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后拔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的基本情况,统计并比较麻醉过程中的低血压发生率、插管反应率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对比 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清醒时间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的疼痛评分、躁动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n=39, ±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n=39, ±s)

指标 手术时间(t/min)清醒时间(t/min)疼痛评分(分)躁动评分(分)观察组82.7 ±8.4 6.2 ±1.5 4.7 ±0.9 1.6 ±0.5对照组 84.6 ±10.7 6.8 ±1.5 4.7 ±0.6 1.6 ±0.5 t 0.770 1.774 0.627 0.82 P 0.222 0.344 0.266 0.207

2.2 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及插管反应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率及插管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及副反应率比较[n=39,n(%)]

2.3 两组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4.13 ±1.08)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6 ± 1.46)h,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

2.4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不显著(P >0.05);术后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HR、RR、MAP、SpO2水平,但观察组术后的HR、RR、MAP、Sp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n=39, ±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n=39, ±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 <0.05。

指标 HR(次/min)RR(次/min)MAP(ρ/mmHg)SpO2(%)观察组术前 111.7 ±12.3 23.2 ±3.1 78.4 ±5.3 98.2 ±1.1术后 76.4 ±10.61)17.2 ±2.51)75.6 ±11.11)96.8 ±0.91)对照组术前 112.6 ±11.6 23.3 ±5.1 80.4 ±8.7 97.6 ±1.1术后94.2 ±9.8 23.3 ±3.3 68.1 ±6.0 93.4 ±1.1

3 讨论

在常规外科手术中,静吸复合麻醉是应用率较高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但在手术中的药物浓度控制难度较大,容易出现麻醉药物使用量大而导致术后复苏时间较短等,可能增大麻醉损伤。靶控输注[2]是近年来兴起使用的一项新型静脉麻醉给药方式,其主要原理为麻醉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可对麻醉药物的输注量进行精密调控。

异丙酚是一项新型的有效麻醉药物[3],能够快速达到全身性麻醉的效果,具有快速起效、持续时间短、术后苏醒时间短的优势,且多项临床研究[4]证实使用异丙酚的患者顺应性高。瑞芬太尼则属于超短效镇痛类药物,能够在注射进入人体后快速达到血脑平衡,在机体内不会受到抗胆碱酚酶、血浆胆碱酚酶等物质的影响,也不会由于患者机体条件的差异性而表现出不同的麻醉效果。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5],瑞芬太尼在血液及组织中的主要代谢途径是非特异性酚酶的水解,且在长时间的静脉输注下不会产生蓄积,不良反应轻,很好地满足了手术麻醉要求。通过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不仅能够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使麻醉诱导更为平稳,避免插管反应的发生,还可更为精确地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降低由于药物过量使用而引起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可在手术过程中进一步确保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及插管反应率分别为2.56%(1/39)、5.13%(2/39),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4.13 ±1.08)h(观察组)、(7.46 ±1.46)h(对照组),观察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较静吸复合麻醉更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瑞芬太尼的半衰期较短,故其术后镇痛时间也较短,在手术后应注意及时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本文研究表明,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从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差异不显著,且躁动发生率差异也不明显。躁动是一种麻醉苏醒期常见症状,它与性格、术前心理压力、麻醉方式等方面有关,这提示两组抑制躁动症状效果相同。两组术前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术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优良,不仅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低血压及插管反应率低,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1]袁 雯.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7):106 -107.

[2]暴桂萍,杨慧勇,郑 斌.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可行走性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40(23):6152 -6153.

[3]高学超,杨 义,闫小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6):353 -354.

[4]唐文昌,曾宪荣,李信安,等.异丙酚与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输注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1(9):1329 -1330.

[5]张 红,赵 飞.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7(14):30 -31.

[6]易建平,黄国英.硬膜外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3,21(15):74 -75.

猜你喜欢

异丙酚插管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