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价值在老电影胶片修复中技术体现的研究

2015-11-26马劲梅王柏璇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201800

大众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老电影字幕灰度

马劲梅 王柏璇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201800)

基于文化价值在老电影胶片修复中技术体现的研究

马劲梅 王柏璇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201800)

老影片的时代价值极为宝贵,如今在数字化修复手段之后,保留下来的老电影影像常常存在色彩失真,文化价值流失的缺陷。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老电影修复领域开始迎来了复苏的希望,但是技术手段的修复还不足以还原老电影胶片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着重老电影受损胶片的文化背景,提出修复老电影更在于深入了解作者情感意图的观点,研究现代手段恢复受损老电影胶片的处理方法与基本问题,以及灰度层次对老电影文化价值保存的关键性影响,增强老电影作品本身纪实特色,更多的保留还原电影文化历史价值。

老电影修复;技术手段; 灰度层次; 文化历史价值

在当今手机软件市场,存在多款拍照软件,如美图秀秀以及Camera360。它们其中内置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滤镜处理插件。以Camera360分析,这款拍照软件开发了时光相机的功能,在拍摄照片的同时,软件可自动添加滤镜效果,使得照片的成片效果类似于旧时代的老电影胶片。

对比同时期的照片或影片,相机中的时光滤镜效果与同时代影像摄制效果基本相符。这些时光滤镜能在当今社会中流行起来,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旧时代的怀旧情感与每一个时代特有的历史回忆价值。由于旧年代摄制水平的局限性,照片上的划痕与噪点都是时代感的体现。现代数码照片经过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特殊的记忆符号。

对于已经转录为数字格式的老电影胶片,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它的摄制背景与文化内涵,人为地有针对性地处理调整其对比度和灰度层次,将对比度参数、灰度层次以及色温色调等参数组合而成的较色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定量,并转化为像Camera360中的形式滤镜。以小见大,当我们在还原一部老电影的文化价值时,我们就能运用这一款“滤镜”更快以及更好的还原老电影的艺术灵魂,同时,此“滤镜”还能运用到同类同时期的电影胶片修复中,达到“一键修复”的效果。将老电影修复的文化价值与技术修复相结合起来共同研究,作为本论文的中心议题。

一、老电影胶片初步恢复

在当今老电影胶片的初步处理中,系统的修复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需要确定老电影胶片的整体状态,年代久远的胶片由于环境影响和物理腐蚀等因素常常非常脆弱,胶片之间的连接点是胶片最脆弱的地方,常常一碰就断,所以拷贝时要细致检查胶片的所有连接点,在修复过程中,避免洗片时胶片断裂破损;接下来,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清洗,去除胶片表面的粉尘与污点,并使用化学制剂,使其焕发光彩;随后,展开手工清洗,专业人员用特别的清洗液和擦拭布一帧一帧地清洗;最后,通过胶转磁技术将胶片内容转化为数字格式,紧接着进行视频的预处理,对需要修复的帧进行分类,最后则是进行色彩修复、声音修复等。 在对老电影胶片修复的过程中,“修旧如旧”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修复人员秉承的原则。在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从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让其呈现最初的放映状态。老影片创作时代已经离我们很久远,当时电影创作的艺术风格,以及当时电影导演所表达的情感意识也必须在修复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存下来,为当代的观众提供符合老影片拍摄时应该有的视觉特征,这是电影修复工作最理想的方向。技术水平可以标准化,但艺术表现方式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修复的同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历史标准。抽取老电影胶片的一帧,对其进行较色的技术处理,较色的依据则来自于老电影本身的摄制背景,总而言之,技术手段是为了更好的还原电影本身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技术手段赋予影片的艺术性以及历史考究性。电影修复的标准如果仅仅停留在色彩饱满、亮度锐利这样的层次要求,带给正影片修复的只是伤害。所以,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老电影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到现代修复当中,实践提高电影修复系统的可实现性和易操作性,将更多珍贵的艺术作品展现在世界观众的面前。

二、对已修复的老电影胶片问题分析

电影修复遵循一定的标准,在电影修复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已经能看到许多已经修复好的经典电影。如2012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出的修复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修复过程中不仅仅考验的是技术手段,其中还有许多影响老电影修复的因素。

(一) 需要考究的摄制条件因素

国内现存的最早的电影,1922年的默片《劳工之爱情》,在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修复的初期,大家都默认上个世纪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片,后来查阅当年的技术资料才发现,这部电影本是用黄色胶片拍摄的,所以影像应是偏黄的。

(二) 灰度层次分析

从完成修复的老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电影修复的成果。电影修复是一件繁琐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单纯只用机械性修复,影片将会失去很多细节。比如意大利团队在修复《八千里路云和月》时,如果使用机械修复,墙壁上的纹路将会被当做杂质去除,不仅仅如此,电影中下雨的镜头也会受到影响。影片修复需要很多道工序,在保证了基本的修复之后,电影修复工作者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考究电影的文化细节,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整部老电影灰度效果几乎如出一辙。以现代电影举例,当电影画面表现温暖的人物情感和柔和的故事情节时,电影画面通常为对比度柔和的暖色调,但是当电影表现如战争题材或者紧张时刻的情节时,电影通常对比度高且表现为冷色调。老电影尽管都是黑白,但是对比度以及灰度层次的差异,同样能表现出电影情节的起伏变化,并跟随人物情感的喜怒哀乐。在修复后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中,修复工作者提高了影片的对比度,使原来偏灰的电影画面也更加厚实。但是单方面的增加对比度也会影响在场景中较暗的地方影片细节的丢失。《孤岛天堂》(1939)灰度层次也十分饱满,画面清晰,从中可以看到场景的阴影关系。但也同样存在在某些片段画面偏灰的情况。灰度层次的修复在老电影修复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灰度层次的修正能使影片拥有观赏性的同时将不同分类的电影从同一明暗色调中解放出来。

(三)声音配乐修复分析

“修旧如旧”在电影技术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越来越难以实现。老电影声音修复需要几个步骤。第一,需要把声轨输入电脑,进行音质的调整。第二,针对调整过后的电影画面调整声音播放速度,匹配声音与电影画面。即使在声音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修复,但是仍然还存在着许多无法修复的遗憾。许多几十年的技术条件,我们现在无法还原。比如希区柯克当年拍摄《擒凶记》(The Man Who Know Too Much)的时候使用了一套专门的立体声放映系统和后来的音响系统效果不同。现在很难找到这种设备,也就无法在放映时还原当时的效果。

(四) 字幕分析

图为完成修复的影片对文字的处理方式。

从图中所列举的影片进行逐一分析。《正气歌》(1938),电影修复工作者采用了现代才会使用的黑体,字幕在画面中是生硬的,它仅仅满足了影片字幕的功能主义,但是在影片效果上,现代字体与老电影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化价值缺失了老电影“老”的味道,使得历史文化价值有所失真。文字和老电影画面一样,同样可以带给人很多可以玩味的细节,如《春到人间》(1937)开始的电影报幕,使用了极其硬朗的书写风格从侧面体现了《春到人间》人民群众在军阀混战的社会背景下努力争取自身幸福和投身革命的决心。字体的一撇一画,都属于电影主题思想的体现,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价值体现元素。《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的字幕则使用了硬笔书法,且为繁体字,在画面效果上给人带来的亲切感和时代感则优于《正气歌》。

三、黑白老电影的灰度技术分析

由于老电影胶片在存放上容易发生老化和污染,加上一些不科学的电影胶片播放方法,更是造成画面划痕、闪烁、丢帧等损伤。这就使得很多老电影存在如对比度下降、斑块等多种损坏现象。人工对电影的色彩修复,可以选取电影某一帧作为样本图像,对其进行灰度调整,优化表现效果。利用同一参数,可以保证连续帧的对比度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样本的表现效果与电影片段中其它情景相似的前提下,该参数可以推广使用,从而节约人力物力。

在老电影修复当中,为了提高了画面的观赏性,可以针对影像中的感兴趣的信息块进行对比度方面的图像增强。在老电影的拍摄中,由于拍摄设备的落后和拍摄条件的限制出现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画面模糊等降质现象。在电影修复过程中,对比度的下降几乎是所有年代久远的老电影修复中所要面对的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对比度从一个意义上可以解释为图像中各个信息块灰度级的反差,因此,还原老电影所带来的文化历史价值与画面灰度的关系密不可分。同时,调整对比度与灰度对改善电影的视觉效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优化作用。

四、对老电影《国风》恢复的整体分析构想

(一)电影背景与主题文化内容

电影《国风》是联华影业公司拍摄,并于1935年上映的电影,影片内容讲述的是在“新生活运动”的背景下,两姐妹不同的生活百态和人生际遇。可以说,“新文化运动”的卷入使这部电影具有一定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所宣扬的价值理念与当时那个年代主导的意识形态合二为一,影片不仅主动配合新生活运动,更在影片中表达了对当时文化价值理念的认同。

(二)电影配音分析

在1934年,电影的有声技术已经在国内的影片上普及开来,但是在此时期之后的《国风》并没有沿袭有声电影的道路,而采取了默片的形式。这是因为,面对新技术的到来,联华影业公司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制片公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影片内容上。在观赏这部电影时,观影者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影片画面和内容上。在电影修复上提出构想,若以现代技术给电影配音会有何结果。首先,回顾《国风》如何解决配音问题。

尽管是默片,影片在表达特殊剧情内容时采用了字幕,且字幕单独在画面中显示,避免了人们在兼顾画面的同时看字幕的注意力分散情况,且字幕采用了当时手写的文字书法,原汁原味的保留影片内容和当时的时代特色。因此这部电影在修复时免却了声音修复的部分,但是由于拍摄年代久远,电影画质的修复还任重而道远。

(三)电影修复方法分析

修复后的影片,已经在影片完整度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仍然存在模糊、过曝、欠曝的情况。抽取影片的某一帧,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调节其对比度,增强其灰度层次,记录参数。利用对比度增强算法,不断调整确定一个最优化参数。对影片进行分类整理工作,归类电影片段,做好信息分类、对比度分类的鉴别。利用调节好的参数统一处理同类的影片片段,再根据细微的差异性再作分别特殊调节。通过一次次的处理,参数越来越细致,能辐射到需要对比度增强的电影片段越来越广。最终,类型相同的电影片段可采用同一参数调节,辐射出去,则在老电影修复工作中减少更多的工时人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在对比度增强的调节中,还应兼顾影片背景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的因素。电影中常常有色调的变化,来表达人物情感或者电影情节不同。老电影胶片的明暗度的变化同样可以影响影片的情感表达。老电影所处的时代具有特殊性,在剧本编写和拍摄时常常映射着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体现剧中人物国恨家仇的人物情感,画面对比度相对较高。电影中,在表现温情画面时,对比度降低,灰度层次增高,映衬柔和的电影情节,使观影者心理放松,并使电影画面从千篇一律的灰度表现中解放出来。对比度和灰度层次在文化价值的还原中占有举足若轻的地位,不仅仅是做到画面稳定,画质提高,我们更重要的是重现当时的文化情感底蕴。

综上所述,老电影作为记载历史和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在历经多年的保存和反复播放之后,老电影存在很多影响观影效果的问题,尤其以对比度下降为主。将老电影转换为数字格式之后,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处理技术来修复老电影图像的视觉效果。电影修复的对比度修复方案可以类推运用到问题相同的影片修复中,从而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除此之外,在声音修复方面以及字幕修复方面,需仔细考究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仅是在电影画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修复的时候最大程度的还原老电影不可取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1]许嘉.老电影修复:旧友重逢还是新朋初见[J].大众电影,2012(6).2012, 6.

[2]杨琴.“电影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中国电影修复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12(16). 2012, 8.

[3]周智圆.老电影修复中得对比度增强与斑块检测修复算法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2011.12.

[4]王景艳.旧电影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12,6.

[5]袁庆丰.主流政治话语对1930年代电影制作的介入及其艺术转达[D].中国传媒大学,1008-6552(2009)02-0043 -05.

猜你喜欢

老电影字幕灰度
采用改进导重法的拓扑结构灰度单元过滤技术
天津港智慧工作平台灰度发布系统和流程设计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到哪里去看老电影?
重温老电影:怀旧,那抚慰人心的吸引力
Arduino小车巡线程序的灰度阈值优化方案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简单快捷提取视频文件中的字幕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