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孟頫小楷书法艺术研究

2015-11-26戴璟桥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34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楷赵孟頫用笔

戴璟桥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234000)

赵孟頫小楷书法艺术研究

戴璟桥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234000)

从当今书法发展情况分析,小楷这种书法样式正在逐渐被书家所淡忘。赵孟頫是一位全才艺术家,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最深,其中,小楷成就最高,被后人们称为“楷书四大家”。通过对赵孟頫小楷艺术研究,了解赵孟頫是如何对字的结构和用笔进行搭配安排,在章法上,赵孟頫对整篇文章把握得也恰到好处,值得后人学习借鉴。他的小楷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以行入楷,通过用墨上的变化,使整幅作品都具有节奏感,值得后人研究。他处在书法发展低迷时期,却能够力挽狂澜,推动宋、元时期书法发展,在书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赵孟頫;书学思想;小楷

赵孟頫以其荣际五朝、官居一品的显赫地位,成为了元代书坛的领袖,他是时代书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启功先生曾对他的书法作品赞曰:“(赵)是晋唐之后,独立书法之苑的一位大师”1赵孟頫天资超群,文化修养全面,诗文、书画、音律、治印皆善,是一位修养深厚的全才艺术家。

一、 赵孟頫简介与书法概况

1.赵孟頫生平

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画家、经济家、鉴赏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赐第吴兴(今浙江湖州)。赵孟頫身处宋元两朝交替之时,南宋灭亡后,赵孟頫闲居家中,把时间和精力都致力于学问上。至元二十四年(1287),元世祖忽必烈命江南文人程钜夫到江南访贤,赵孟頫便应招入仕。其在任职期间曾任集贤直学士、中奉大夫、翰林士承旨,人称“赵承旨”。赵孟頫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面对南宋以来萧条的书法事业,提出“复古”的书法主张。

赵孟頫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据史料记载,子昂是一个行政司法家,又善于理财,因为才能超人,所以引来了元朝人的猜忌,使得他一生壮志难酬,但在艺术领域中,赵孟頫可谓是硕果累累,他精通佛学,诗文精丽,旁通佛、道典籍,晓音乐,精鉴赏,在绘画方面,无论花卉竹石、人物鸟兽,他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更开创了元代文人画新局面,被视为“南宗”正脉。

2.赵孟頫书法师承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走的是一条复古路线,其学书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仕元前,孟頫因受家父的熏陶,从小就热爱写字,他的一生经历了宋元两朝的更替和很多位皇帝,政治生涯一直是浮浮沉沉,但他对于艺术的追求从未放松过。赵孟頫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临智永《千字文》,据说日写万字,潘伯鹰先生曾说过:“他每日可写小楷一二万字。故宫影印他所写的六体千字文是两天写完的。”2可见当时他下的功夫有多大。南宋人爱学本朝人的字,赵孟頫也不例外,他初从宋高宗赵构入手,正所谓“用笔全具思陵体格”。至于他是否学习过颜、李、许、柳,笔者也无法确定,不敢乱说,但根据其字可以分析出,他对唐楷无疑是下过功夫的,另外,赵孟頫学书很勤奋,他对整个宋朝的名家都做过研究,尤爱苏、黄。

第二阶段:仕元后,赵孟頫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有机会南北奔走,扩大了自己的眼界,书风大变,由最初师法宋朝书家,转而学习钟繇、二王、李邕诸家。于1287年结识了鲜于枢,两人志趣相投,同为元代书坛上的巨匠。顾复称赵孟頫学书受鲜于枢影响很大,子昂曾先学李北海,被伯机呵之,伯机让其先从右军入手,于是开始临写《淳化阁帖》,此后一直钟情于临写二王法帖,十年如一日。晚年又融入李邕之法,既得遒健骨气,又流留美风韵。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明宋濂“盖公之字法凡屡变,初临思陵,后取则钟繇及羲、献,末复留意李北海。”3这样的结论。赵孟頫一生所学习的人数不胜数,篆书学习李斯,隶书学习梁鹄,草书学索靖、萧子云,小楷根底钟王,却又能向民间抄经手学习,可见其可以海纳百川融汇百家之长。

二、赵孟頫小楷艺术分析

小楷艺术在魏晋两朝已经兴盛,除了王献之、王羲之、钟繇的作品以外,还有大量的经卷。魏晋南北朝人擅写墓志,其字形已经接近小中楷,到了唐朝,书家们大多忙于大字丰碑,而宋朝人也不擅小楷,直到元、明才出现小楷能手,涌现出很多风格,赵孟頫正是这些能手里的卓著人物,唐代诗人张志和曾说“赵氏的小楷风格婉丽”4他根底钟王,出入晋唐。赵孟頫传世的小楷作品甚多,著名的有《汲黯传》《道德经》《洛神赋》《过秦论》《大洞玉经》等。

1.笔法分析

通过阅读赵孟頫的书论可以知道,他非常注重笔法,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5这句话强调了用笔的重要性,这是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得到传承的必要条件。早年孟頫曾大量的临习过钟繇和二王的小楷作品,其中《洛神赋十三行》《黄庭经》用工尤深,他极得老师笔意,用笔遒劲,精劲温雅。

孟頫所著《汲黯传》(图1)的点画风韵和形态都是通过用笔来表现的,例如“上”字的“—”画行笔像弯度极小的“s”,其中,此字笔锋连带,极富浪漫色彩,充分展现了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韵律波动。“足”字和“之”字出现了很多次,点画相互呼应,点、撇、捺三画笔断意连,有实有虚,虚实结合。赵孟頫之所以能做到用笔得心应手主要归功于熟练二字,只有对笔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他这样的境界。

图1 《汲黯传》

2.结字分析

赵孟頫小楷结字精审,虽然其为小字,但它华丽而不乏骨力,飘逸中见高雅,秀逸中见清气,他所追求的是笔画精致入微,结构自然流美,他的结字以其“穷极精密”得到后人的推崇。

“赵体”字的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的呼应非常紧密。例如小楷《洛神赋》(图2),整篇看来,《洛神赋》全文字体工整秀丽,用笔有行书笔意,很多字都是笔断意连,给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感觉,如“天”“归(歸)”“于(於)”等字。其次,从字的点、横分析,赵字点呈现的形状是头尖尾圆,下笔利落,点数多的字如“无(無)”第一点与最后一点首尾呼应,“与(與)”下边两点一高一低,左右呼应;横画多变,有特点的几个字如“大”“其”“善”,“大”字以切入笔,有棱角,收笔处微顿,“其”字整体笔画偏粗唯有最后一横较细,令字看上去十分灵动,从“善”字可以看出,短横左尖且较细。虽然《洛神赋》为小楷,但赵孟頫书写时字字精到,一丝不苟,如果将其全文放大,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十分可观。

图2 《洛神赋》

3.章法分析

章法上赵孟頫追求古韵,其书法作品皆具有中和之美。在章法上,能做到纵写横排,纵有列,横无行,行气不断,很少有强烈的反差。小楷作品虽然十分精致,却因其字形太小,相对于其它书体在视觉上缺乏冲击力,但是赵孟頫却能通过对整篇作品的布局、编排、笔画粗细等来改变这一弱点。

例如《老子道德经卷》(图3),整幅作品通篇布局严谨,编排缜密,通过改变字体的长短、大小,从而形成大小错落之感,婀娜多姿。且尚法自然,柔美中透露潇洒,字字灵动飞跃,毫无呆板拖沓之感。

图3 《老子道德经卷》

三、赵孟頫小楷书法艺术的影响

元代书法的复古之风最大的功臣就是赵孟頫,通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完善的继承了晋唐笔法,弥补了当时书法的颓靡之风,在低迷时期拨正了发展方向,他不仅提出了“用笔千古不易”的论断,而且还亲身试法,亲自实践并发展了用笔法则。后人品评赵孟頫的楷书褒贬不一,王世贞曾说子昂各书均有师承,却没有自家书体,只知道一味的临习别人,没有创新精神。

但笔者认为,赵孟頫这样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使小楷这种几乎要被人遗忘的书体重新赢得书家的亲睐,这并非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鲜于枢曾拔曰:“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书第一。”6在临习古人法帖时赵孟頫指出:“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7还有的人认为赵字软,但是清人笪重光反驳道:“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何来妍媚之感。”8自赵以后,小楷名家辈出,如:祝枝山、董其昌、文徵明、傅山、黄道周、王铎等。其中董其昌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不认同赵书的,认为赵体普遍“俗气”而不“秀气”,直到他晚年才承认子昂书法的精妙。清朝皇帝乾隆极其喜爱赵氏书法,大力推崇其书,赵体曾在清朝形成流行的趋势,不仅如此,赵氏书法还传入了高丽,深深影响了朝鲜书坛三个世纪之久。

四、小结

赵孟頫能成为一代宗师,这也和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蒙古族入主中原,统治者深知汉文化对统治中原的重要性,于是在文化上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这时,赵孟頫官至一品,在朝廷中有居高临下的地位,加上他的才华,才能在书法领域中有“冠绝古今”之誉。赵孟頫虽贵为皇室后裔,却生不逢时,在宋朝灭亡后,被征入仕,当了元朝的重臣。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认为人品即书品,心正则笔正。在汉人心中,认为他背弃了自己的名族,所以很多后人将伦理道德观念糅入了艺术判断中,其中傅山的批评最为苛刻。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标准是不合适的,谁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而赵孟頫对于自己仕元内心也是纠结了一生,虽欲归隐,但一旦入仕,则身不由己,所以说他的一生是悲哀的。

古代很多书家都爱写小楷,原因有两个:一是实用性,二是小楷是书法的基本功,但在书法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小楷这种传统的书法样式正在被人们所淡忘,从国展中看,小楷的地位无疑是高于唐楷和魏碑的,但却因为其无法满足展厅效果和展览主义而被很多书家放弃,笔者认为,作书之人不应该急功近利,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我们应该向赵孟頫学习,临习小楷时应注意字的结构和笔法,做到“精熟”,如果能持续学习“赵体”,便可以领悟“赵体”的精髓,提高自己书法的综合水平。

注释:

1.胡长春.赵孟頫的书法艺术[J].书法之友,2001.17(5):37-39.

2.张红.浅谈赵孟頫书法[J].文物世界,2013(2):44-47.

3.黄墩.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2009:18.

4.张志和.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76.

5.黄墩.中国书法史[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180.

6.朱海霞.关于赵孟頫书法风格形成的理论初探[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报,2011,6(3):34-36

7.傅如山.中国古代书论选读[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55.

8.张国宏.赵孟頫书法艺术[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155.

猜你喜欢

小楷赵孟頫用笔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节录李白《古风》小楷册页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