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大漠里居然繁花似锦

2015-11-25李熹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9期
关键词:魔鬼城清真寺沙漠

李熹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布满线状沙垄,像一条条巨大的血管蔓延在辽阔的沙海上,蔚为壮观。更为奇特的是,沙漠上竟生长有上百种植物,每当春夏时节,便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魔鬼城里的岩石被风雕琢得奇形怪状,每当狂风穿过,便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而五彩城的岩石由于所含矿物成分的差异,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绚丽无比。

历史上,北庭都护府是沙漠中一座难得的繁华城池,它见证过王朝的兴衰。沙漠里那座外形与中国传统寺庙几乎毫无二致的清真寺,则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体现。

新疆有两大盆地,一个是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一个是位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无独有偶,在这两大盆地中,都分布有一片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尽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和名气都要大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但在许多人看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更具独特的魅力,且无法超越。

在这片沙漠上,一条条如同巨大血管蔓延的沙垄,与通常连绵起伏的沙丘大相径庭,而春夏时节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景象,也彻底颠覆了沙漠的荒凉形象。不仅如此,在这片沙漠中,除了大面积的雅丹地貌,还留下了种种人文遗存,北庭都护府遗址和那座形似中国传统寺庙的清真寺,就是其中的代表。

绵亘、高耸的天山和阿尔泰山一南一北,将准噶尔盆地圈在中间,形成一个相对闭塞的空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就位于这个空间的中心地带。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面积大约4.88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它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的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的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的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和北部的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

如果从飞机上俯瞰这片沙漠,会欣赏到难得一见的奇观:辽阔的蓝天下没有连绵起伏的沙丘,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如同巨大的血管蔓延的黄色线条——那是沙垄。作为中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拥有面积超过50%的线状沙垄,长度从数百米至十余公里不等,它们自由伸展在辽阔的沙海上,十分壮观。

除了在形状上很特别,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还有一点不同于普通沙漠,那就是虽然荒凉,但却并非寸草不生。由准噶尔盆地西部缺口吹来的湿润的风,给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带来70~150毫米的年降水量——对于沙漠而言,这样的降水已经不少了,因为大部分沙漠的年降水量都在50毫米以下。此外,玛纳斯河和乌伦古河从沙漠的西部和北部边缘流过,也给沙漠带来些许生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上百种植物能够在这片沙漠上生存,而在沙漠腹地,还有上千公顷保护完好的原始梭梭林,形成了独特的“荒漠丛林”景观。每当春夏时节,梭梭、红柳、苦艾蒿、蛇麻黄等植物开始蓬勃生长,这时的沙漠完全看不出一丝荒凉的痕迹,却繁花似锦、生机盎然。

诗情画意的景象之后,到了秋冬季节,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便成了一个冷酷的白色世界:漫天的雪花随风飞舞,厚厚的积雪数月不会融化。同时,从准噶尔盆地西部侵入的寒流和盆地的“冷湖效应”,造成零下40℃以下的极端低温,沙漠表面形成深达1米多的冻土,直到来年春天积雪消融,冻土逐渐软化,沙漠才又迎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除了血脉般蔓延的沙垄和大面积的植被,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还有一大奇观——雅丹地貌。在新疆,这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是最奇幻莫测的自然景观,其中尤以乌尔禾魔鬼城和奇台魔鬼城最具代表性,而这两座魔鬼城,恰巧都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中。

乌尔禾魔鬼城方圆10平方公里,因地处克拉玛依市乌尔禾乡而得名,它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西北边缘,也就是准噶尔盆地的风口处。千百万年来,由于风雨的侵蚀,这里的地面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沟谷和高低错落的山丘,而那些裸露的岩石则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或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或危台高耸,形似古堡;或傲然挺立,好似宫殿……狂风四起时,风穿过岩石,发出尖厉的声音,有如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魔鬼”之名由此而来。

关于乌尔禾魔鬼城,当地至今流传着一个诡异的传说:这里曾经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城堡内的男子英俊健壮,女子美丽善良,他们勤劳耕作,累积起大量财富,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随着金钱的不断积累,邪恶和贪欲逐渐侵占了人们的心灵,他们开始沉溺于享乐,为了争夺财富而尔虞我诈。天神为了唤起人们的良知,便化作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借以告诫城堡里的人,邪恶和贪婪会让人变得贫穷。然而,城堡内的人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对他进行了辱骂和嘲讽。于是,天神一怒之下把雄伟的城堡变作了废墟,所有人都被压死在废墟之下。所以,当地人说,魔鬼城内那恐怖的风声其实是亡魂在哀鸣,希望求得天神的原谅。

虽然传说并不可信,但进入乌尔禾魔鬼城,确实会让人胆战心惊。因为地处风口,魔鬼城一年四季狂风不断,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若是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其间,飞沙走石、怪影迷离,即使知道这里没有魔鬼,也会惊出一身冷汗。

奇台魔鬼城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东南边缘,因属于昌吉州奇台县而得名。远眺魔鬼城,它就像中世纪欧洲的一座废弃的大城堡,尽管残破,却也雄伟壮观。

在奇台魔鬼城附近,还有一处雅丹地貌,那就是“五彩城”。顾名思义,五彩城即拥有五彩斑斓的景象。的确,与魔鬼城的恐怖氛围不同,五彩城的岩石由于所含矿物成分的差异,在阳光的照射下,幻化出以红色为主,间杂绿、紫、黄、白、黑等美丽的颜色,绚丽无比,营造出油画般的视觉效果,极具魅力。

中国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早的管理,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三十六国抗击匈奴时,足迹就曾到达这里。唐代武则天时期,中央政权在此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以及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区域。大漠之中,缺水少粮,但北庭都护府的将士们仍然在艰苦的环境中开荒种地、屯田戍边,为巩固西北边防而居功至伟。

如今,在沙漠中吉木萨尔县的北庭镇境内,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作“破城子”的地方,那就是北庭都护府的遗址,当时被叫做“庭州城”。根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当年这是沙漠中一座难得的繁华城池,护城河蜿蜒绕城流过,进出城池只能通过城门的吊桥。受长安城的影响,北庭都护府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城墙周长约300米,为全城的中心所在;外城规模较大,城墙周长达4000多米,坊市错落分布其中,十分繁华。

但是,再坚固的城池也逃不了王朝兴衰的命运。公元755年,使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爆发,镇守北庭的大批兵力被调往中原参与平叛。后来,崛起的吐蕃入侵青海、甘肃,北庭都护府孤悬塞外,在没有中央政府任何支援的艰难处境下坚守了整整 35年,才被吐蕃攻陷。直到蒙元大军西征,收回那片土地,元朝政府才再次设立行省,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

所以,如今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探险的人,偶尔还能拾到散落在漫漫黄沙中的古铜币、军令符和残损的兵器,还能看到曾经燃起大漠狼烟的烽火台。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年,披坚执锐的军队飞驰在大漠里,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或许,那些埋葬在黄沙里的断剑,就藏着一段铁血往事。

除了见证战争的残酷,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还见证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于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和平时期,满载丝绸、瓷器和茶叶的商队从洛阳或长安城出发,一路驼铃叮当,穿过黄沙漫天的莽莽大漠,从庭州城往西,深入更远的地方。从波斯乃至欧洲远道而来的商队,也是在这里暂留,最后进入中原。

如今,在这片广阔的沙漠里,依旧能够找寻到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痕迹,位于沙漠南部边缘阜康市的土墩子清真寺,便是最好的例子——在人们的印象中,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一般都有圆顶,而土墩子清真寺与之截然不同,却与中国传统寺庙几乎毫无二致,因此初次看到的人会误以为自己来到了寺庙。

土墩子清真寺建于清光绪年间,与中原传统坐北朝南的建筑不同,它坐西朝东,西面是正殿,南北为厢房,平面布局呈“凸”字形,重梁起架、飞檐斗拱,是新疆唯一拥有斗拱的砖木结构的清真寺。青砖灰瓦的大殿里,有栩栩如生的砖雕龙头;屋檐、门扇上,雕着“二龙戏珠”、“倒挂蝙蝠”的汉民族吉祥图案;大殿的每一根木柱的基石上,则雕刻着代表伊斯兰文化的图案……毫无疑问,土墩子清真寺是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完美融合的体现,也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之间和睦共处、团结友爱的体现。

猜你喜欢

魔鬼城清真寺沙漠
魔鬼城之谜
雅丹魔鬼城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新疆“魔鬼城”
穿越沙漠
穿越千年的比剑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