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意境:“水色共丹霞”的奇幻之地
2015-11-25樊文举
樊文举
六盘山汇集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的精华,容纳了中山峡谷、泉溪瀑布、森林植物、野生动物等多种资源,山光水色雄奇俊秀,意境独特。
老龙潭不仅以湍流清澈之态、百泉汇流之势而闻名,也以雄险的风韵、神奇的传说著称于世——相传这里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
火石寨是一块“常年燃烧着的土地”。远视,绝美的丹霞如同蜿蜒远去的团团烈焰;近观,重重叠叠的山峦通体发红,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当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当成一种探索,把摄影当成一种职业的时候,我们从未发现的一个又一个“秘境”、“胜地”都被冠以商业化的标签,逐渐变成明码标价的商品。于是,西藏被拍滥了,川西也变得熟稔,再远点的雪山、大海甚至极地,都随着一张张数码照片的披露,再无任何神秘可言。
所幸还有西海固。这里的贫瘠、干旱和荒凉,曾让许多旅行家和摄影师望而生畏,关于西海固,我们一直了解得太少。
直到有一天,在这里降生、成长的一群人,带着我徜徉在这片土地上,我才知道,大自然并没有遗忘这里,或许它只是太过钟爱这片地方,倾注了太多的热情,所以不想让这里变得复杂。六盘山下,牧人呼唤羊群的声音,响彻蓝盈盈的天空,卷起金灿灿的麦浪;老龙潭中,泾河恋恋不舍地奔流而去,遥远的传说背后,是我从未想象过的“塞上江南”;火石寨上,朱红色的山丘忠实地记录着沧海桑田,仿佛孕育着即将喷涌而出的幻想……
六盘山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它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狭义上的六盘山,便是以位于今固原市原州区境内,海拔2928米的六盘山脉第二高峰为中心的一段,如今已被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气候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堪称西海固的“绿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登上六盘山远眺,朝雾迷漫,云海苍茫,更远处重峦叠嶂,层出不穷,开阔苍茫的景象,让人顿生豪迈之感。
在长期的地质运动的作用下,六盘山形成了强烈切割的中山地貌,相对高差非常明显,而峡谷、悬崖、峭壁又极为险峻。这样的地势特征,造成峡谷中溪流交错,水流每到陡落处便会飞泻成瀑或落地成潭,形成潭、瀑、泉、涧,溪等多种水体景观。总面积6.78万公顷的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汇集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生态旅游之精华,包括野荷谷、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小南川、白云山等60多处风光,容纳了中山峡谷、泉溪瀑布、气候天象、森林植物、野生动物、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种资源,山光水色雄奇俊秀,意境独特。
六盘山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结合部,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也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地。古代有许多民族在这里聚居繁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时,亦曾在这里休养生息,整肃军队,后病逝于此。六盘山下的泾源县,绝大部分居民都是回族,漫长的岁月里,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和浓郁的回族风情在这里不断积累。直到今天,六盘山地区还广泛流传着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说,如“魏征梦斩泾河老龙”、“鬼门关的故事”等。
在现代史上,六盘山颇具名声,它是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的一首《清平乐·六盘山》,使之名扬海内外;将台堡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单家集是毛泽东率领红军驻扎在回族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以及组织成立第一个回族红色政权“单家集回民自治政府”的地方……如今,当年毛泽东词句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那种豪迈精神,依然激励着当地的回族民众。
在中国汉语言文化中,“泾渭分明”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当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县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这一景观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不过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清水”泾河的发源地,就是六盘山中的一个湖泊——老龙潭。
老龙潭俗名“泾河脑”,位于固原市泾源县城南20公里处,从地质结构上说,它是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中山体断裂形成的大峡谷。老龙潭由头潭、二潭、三潭、四潭组成。头潭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其他小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喷珠溅玉,蔚为壮观;二潭由两个葫芦形小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下,注入后潭,形成“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龙下巴”,这里已筑起大坝,“高峡出平湖”,变成了一座碧绿的水库;四潭是老龙潭的门户,泾河的大部分水源由此流出,经宁夏、甘肃、陕西,奔流近千里,惠及两岸人民,老龙潭也因此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
老龙潭周围群山突起,峰峦叠嶂,峡谷中峭壁嶙峋,曲斜而陡峭,潭水翻滚在深邃莫测的深谷里,水浪激石腾飞,如风吼雷鸣。特别是在春夏季节,波光暗绿,水激流滚,林海深处飞瀑直泻,水雾弥漫,恍如仙境。峡中还有众多石峰林立,钟灵毓秀,清洌的泾河水仿佛一条银龙腾舞其间,近看狂涛巨澜腾天,银花四溅;远望飞泉击石,浪卷竹帘……
老龙潭不仅以湍流清澈之态、百泉汇流之势而闻名,也以雄险的风韵、神奇的传说著称于世——相传这里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潭内红色的石头,就是龙王的血染成的。据说《柳毅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在老龙潭的香龙河畔,有一处独秀挺立的翠绿色山峰,那就是“龙女”的化身。传说中,龙女让柳毅捎书后,便化作一座秀峰立于河边,她牧放的羊群变成了遍地的石头,那就是老龙潭峡谷中的石林……
当然,老龙潭并不是泾河唯一的源头,在与它相隔20多公里的地方,还有另一处源头——野荷谷,同样是六盘山不可错过的景致。野荷谷长15公里,又叫“香水峡”,峡内长满一种名叫“大黄橐吾”的植物,它那巨大的绿叶酷似荷叶,因此被称为“野荷”。每年夏季,这些野荷纷纷绽放出艳丽的花朵,陈铺两岸,异彩纷呈。峡谷两旁,还有许多野生乔木:青松、翠柏、白桦、红柳……每当风起,只见松柏起浪,红柳点缀在绿丛中,红得醉人,而白桦枝桠红白相间,在万木锦秀之中独放异彩……
有人说,六盘山水源如此丰富,植被如此繁茂,几乎集中了整个西海固地区的水源,也因此令其他地方饱受干旱之苦。但自然也是公平的,它用水源创造了沃土,同样也用干旱创造了奇景——火石寨。
在西海固地区的核心西吉县境内,有一块“常年燃烧着的土地”。远视,它犹如蜿蜒远去的团团烈焰,又像一群顽皮的孩童,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肆无忌惮地奔跑、欢笑、嬉戏;近观,那重重叠叠的山峦通体发红,像一朵盛开的鲜花,那么鲜艳、灿烂,巨大而厚重的岩石散落在翠绿的林间草丛,像一颗颗撒落在绿地毯上的红宝石,璀璨夺目。
这就是黄土高原上的丹霞奇景火石寨。火石寨的丹霞地貌连片分布60多平方公里,海拔2100~2450米,是周边500多平方公里丹霞地貌分布区中的精华部分。在这里,雄山、异石、茂树、奇洞堪称“四绝”:山,如葱如笋,千姿百态;石,或立或卧,峥嵘峻峭;树,延坡漫去,郁郁葱葱;洞,或在悬崖峭壁上张望,或在沟底的密林中窥探……无数山峰、岩石形态各异,或像匐卧的雄狮,目不转睛地饱览人间的美景;或像楼阁窗户,一层层地敞开紧闭千年的心灵,如情窦初开的少女之心;或像飞来之石,在尖尖的峰顶搁立,似从天而降,久久悬浮于空……一切都被大自然打造得如此神奇、惟妙惟肖!身临其间,你会以为自己置身于天上仙境,妙不可言,又仿佛走进了奇险无比的幻境,不敢高声而语……
火石寨的四季,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震撼感受:暖春来临,野花怒放,云雾缭绕,丹山绰约;盛夏之季,绿草成茵,山色鲜亮,灿若明霞;金秋到来,野果飘香,山若赤壁,天似苍穹;隆冬时节,白雪压顶,红崖竞秀,玉树临风。
火石寨地处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之上,人类文化遗迹丰富,历来为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的流传之地,这里不仅有云台山石窟等石窟群十多处,还有石寺山、黑窑拱北、大石城等多处宗教、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绚丽多姿。
云台山主峰险峻异常,高约113米,呈驼峰状,西南面宽330米,三面绝壁,唯东北角有人造石级可攀。山上现存玉皇阁、大佛殿、菩萨殿、牛王殿、阎王殿、万寿宫等洞窟30孔,是火石寨石窟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整个石窟分3层,每层都凿有水窖,窟内残存石雕须弥座、神台、佛龛、壁画。从其风格考证,石窟最早开凿于南北朝,历代扩修,兴盛于隋唐,清代曾横遭兵劫,所幸自然风貌依然如故。石窟周围群山环抱,山上森林繁茂,林中禽兽出没,深邃幽雅,既有南方山色之秀,又兼北国山势之雄,历代被誉为“凿仙窟以居禅”之佳地。
火石寨丹霞地貌中,还有一处充满烽火记忆的地方,那就是大石城。古往今来,它都一直是作战、屯兵之所,没有百姓生活的痕迹。大石城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形似蜗牛,突兀孤立,独居中央,底部周长约900米,垂直高度在50米以上。这座蜗牛墩式的内城拔地而起,四面都是刀削斧劈似的陡壁悬崖,难以攀登,唯在东南处,有90级人工开凿的石阶可勉强登顶。在内城的底部周围,有一圈坡地环绕,坡地外缘又被高达100米的悬崖峭壁所环抱,这圈缓坡地和外围的石崖,共同构成了大石城的外城。外城没有明显的进出通道,不过位于西、北两端的狭谷形似“城门”,正好可供人出入,在古代的烽火岁月,如此有利的条件堪称屯兵、据守的“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