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林匹克精神在休闲时代背景下的可行性研究
2015-11-25张国杰周立
张国杰 周立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是指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和获得精神上慰藉,成为心灵的驿站[1]。本文针对在休闲时代即将到来的社会背景下,浅析高尔夫这项逐渐被大众熟知的“贵族”运动所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由此可知奥林匹克精神只有在休闲时代的背景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作用。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一个运动项目致趣的原因一定是这个运动项目本身自有的特点[2],那么提供这个运动项目特点得以发展的可行性条件便是这个运动项目所处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 运动项目 休闲时代 可行性 高尔夫
一、文献综述
(一)通过中国体育价值观的经历过程谈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休闲时代”吗?
近代以来中国的体育都是围绕政治而服务,直到21世纪我国才有机会使全体国民共享休闲时代。我国的体育价值观经历了从玩具到工具,再从工具到玩具的向俗回转的过程[3],总是把它当作工具就可能发生异化,异化的体育本来的育人功能就消失了。但它具有的玩具的教育意义却是永恒的,这一点也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达到的。中国现在的体育发展环境和十年前相比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国家对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广场舞的兴起、全国各地马拉松联赛等都预示着休闲时代的到来。
(二)国内关于高尔夫球运动项目开展的研究现状
1984年,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成立,标志着现代高尔夫运动开始在中国传播[4]。据国际权威高尔夫杂志记载,目前据朝向集团发布的2014年度《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的高尔夫设施位列世界前十[5]。在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关于高尔夫的各大赛事也相继出台、新的赛事文化不断地兴起、体育消费者和体育产业迅猛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奥运精神有进一步全新的阐释。
(三)国外关于高尔夫球运动项目开展的研究现状
高尔夫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早期是牧羊人在户外用鞭子抽打石子的一种游戏。从起源和目前高尔夫运动的消费市场来讲,高尔夫运动是一种大众体育,是一种群众性休闲娱乐健身项目[6]。在这几百年的历史里国外高尔夫的各大赛事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已逐渐成型,如五大满贯、两大巡回赛事、欧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等。由此可见,高尔夫运动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国家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经济行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象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历届参加高尔夫球联谊会的15家高尔夫球会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高尔夫球场之间实施联谊合作
联谊合作是同一消费水平、不同风格的高尔夫球场之间实行合作共赢,定期举办各种赛事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各自球场的老会员体验其它球场的服务还可以增进球场之间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本球场向对方球场学习提供机会。创新与优质的服务是保证高尔夫球场盈利的根本,最重要的是休闲时代背景下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参加比取胜更重要”才能真正的融入高尔夫运动。
2.高尔夫球场主动承担赛事并实施给予青少年优惠的活动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高尔夫的赛事频出,这不仅给中国未来高尔夫消费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提示我们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个人能力的培养。2016年高尔夫运动正式成为奥运会的参赛项目,这体现它在不久的将来会以自身独有的运动项目特点展现奥林匹克精神。
三、分析与讨论
(一)休闲时代下人们更注重的是参与其中,快乐体验的过程与感受。
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国民对待休闲体育的态度也将趋于“理性”,“享受生活”、“感受体育”和“体验运动”的新型赛事文化观念已成为全体国民的价值认同。现在体育界普遍认为,创造一个适合休闲运动的场所、人们积极的参与并享受其中远比一味的追求冠军、获得金牌更符合当代人们的消费需求。由此可知,休闲时代下人们更注重的是参与其中、快乐体验的过程与感受。
(二)高尔夫运动在休闲时代背景下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站在休闲哲学的视角上来看高尔夫是一项休闲及竞技于一体的运动,在面对同样水平的竞赛者、高尔夫裁判时却拥有着不一样的挑战,这就是高尔夫运动的魅力所在;它的休闲在于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高尔夫球员的真实水平,关注的是运动休闲的过程和体验与感受。总之,高尔夫运动体现的内涵正是“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
四、结论
体育不应该成为影响奥运精神传承与发扬的阻力,而是应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同理,一切以拿金牌为中心的做法都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人们正常的身心成长与发展。
在休闲时代的背景下奥林匹克精神发挥了其最大的功能与作用,这是整个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李相如,凌平.休闲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李杰凯.关于运动项目特点的商榷[J].沈阳体育学报.
[3] 李杰凯.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报.
[4] 张建会,孙班军.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沈阳体育学报.
[5] 黄庆.中国到底有多少个高尔夫球场[J].高尔夫大师.2015.7.118:6.
[6] 孙永生,徐通.我国高尔夫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沈阳体育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