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5-11-25关勇军

关键词:依存度科技进步贡献率

关勇军

(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一、研究背景

2006年,我国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这是基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续发展所做出的重要抉择。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是以技术创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主要表现为社会创新投入较高,重要及关键产业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较高,技术创新及科技进步在国家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我国制定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定性和定量目标,定性目标是:建成有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定量目标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 位[1]。

目前,离2020年的时间已经过半,本文将探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评价目前我国所取得的创新成果?

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的成绩

1.研发投入情况

近些年来,我国的研发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由图1 可知,从2003年到2013年,研发投资总量从1539.6 亿元增长到11906 亿元,10年间增长了7.73倍,年均增长率为22.74%。根据OECD 的统计,我国研发投资总量在2011年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目前大约是美国研发投入总量的60%,根据预测,如果我国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研发投资强度,其研发投资总量将在2022年超过美国。

图1 中国2003 ~2013 研发投资总额

如表1 所示,2012 ~2014年,美洲、亚洲和欧洲研发投资的总量占到全球的75%左右,其中,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及印度的占比较大,占到全球的65%以上,而中国研发投资总量占全球研发投资总的比重达到了全球的16.5%,根据预测,2014年将达到全球比重的17.5%。

表1 全球各国R&D 投入比重(单位:%)

从研发投资强度来看,如图2 所示,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03年的1.13 提高到2013年的2.09,这10年间我国GDP 的年均增速达到了2 位数,因此,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能够提高1 个百分点,实属不易。但从表2 来看,我国的研发强度在全球研发投入总量前十强的排序中,并不算高,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刚刚达到了全球的平均水平。另外,与其他研发强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2013年数据)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澳大利亚(2.3%)、我国台湾(2.3%)、新西兰(2.1%)、瑞典(3.4%)、以色列(4.2%)、瑞士(2.9%)、奥地利(2.8%)、比利时(2.0%)、新加坡(2.6%)、丹麦(3.0%)、卡塔尔(2.8%)等。这说明我国未来研发投入强度仍要继续加强。当然,要在2020年达到2.5%的研发强度目标,在GDP年均增长7.5%的假设条件下,未来7年,我国研发投入的年均增速需要达到10.30%,这与过去10年间的年均增速(22.74%)相比,压力并不大。

图2 中国2003 ~2013年研发投入强度

表2 全球研发总量前十研发投入强度(单位:%)

2.科技进步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也称为全要素贡献率,这里的全要素包括了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进,规模经济等。由于有些数据无法获取,目前,我国以计算广义科技进步贡献率为主。

表3 列示了一些学者对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

表3 一些学者对中国技术贡献率的测算结果

需要说明三点:其一,该指标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属于相对指标,它反映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速度占经济增长速度的份额,其大小取决于TFP 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在TFP 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时,贡献率就会增大;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贡献率也会变小;其二,在测算过程中,模型的运用、变量的选择及起始年份的确定都会影响测算的结果,从目前一些学者给出的测算结果来看,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其三,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可能保持逐年提高的状态,对于一些发达地区,由于资本和劳动投入规模较大,增速较快,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能会低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结果可能存在较大波动问题,所以,学术界认为短期内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进行度量意义不大,主张按照5年(OECD 测算MFP 采用了5年作为时间跨度)或者10年作为一个时间跨度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2]。

从表3 列示的已有研究结论来看,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但有一点是达成了共识,即在2000年左右,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依靠投入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贡献是比较小的,2001年以后,我国科技进步步入稳定上升的良性发展轨道,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总体来讲,未来7年,在年均GDP 增速保持7.5%的条件下,如果TFP 贡献率要达到60%,则TFP 增长率需要达到4.5%,还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并且,与美欧等创新型国家TFP 贡献率高达8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对外技术依存度

对外技术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依赖程度的指标,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越高,则其技术创新及发展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依赖程度就越强。反之,则表示该国或地区自主创新的成份较大[5]。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史来看,其对外技术依存度经历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6]。当然,对于如何计算对外技术依存度也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从对外技术贸易角度测算,即技术出口与技术引进的比例,该比例越高,技术竞争力越高;也可利用科学技术经费支出结构测算[7],等等。表4 列示了一些学者对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研究结果。

表4 学者对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结果

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相比2000年左右,已有较明显幅度的回落,要在2020年达到30%的设定目标,其难度并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关键的技术领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4.发明专利年度申请量

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谁拥有的专利越多,特别是有效专利越多,谁的科技竞争实力就越强。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表5 2010 ~2013 我国专利申请量及国际排名(单位:万件)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报告整理,http://ip.people.com.cn/n/2014/0911/c136655-25643976.html

从表5 可以看到,2010 ~2013 的4年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1 万件增加到了82.5 万件,增长了1 倍多;2011 ~2013,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保持世界第1 位,在PCT 专利申请方面,如表6 所示,2013年我国也超越了德国,跃居世界第3 位,提前完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

表6 2013年PCT 专利申请量及国际排名(单位:件)

5.国际科技论文

科技论文主要指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研究、工程和技术、地球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出版的科学和工程类论文。如表7 所示,2003 ~2013年(截至2013年9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科技论文114.3 万篇,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709.88 万次,排在世界第5 位,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15年“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5”的目标。

表7 2003 ~2013年间科技论文及被引用次数(总次数排名前10)

三、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存在的问题

1.总体研发投入轻基础,重应用

一般来说,我们把研发投入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决定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发展后劲。欧美国家的基础研究占比是比较大的,美国基础研究大约占到了全部研发投入的1/3。由图3 可以看到,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只有5%左右,应用研究占比也较小,且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20%左右下降到了2012年的10%。但试验发展所占比重却大幅上涨,从2004年的73.67%上升到了2012年的83.87%。这也从研发投入的视角佐证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事实。但这种研发投入结构也使得我国的科技发展缺乏后劲,在众多高科技领域较难有重大突破。

图3 中国2002 ~2012 研发投入结构

2.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仍然不突出

其一,企业研发资金来源过度依赖自筹资金。从图4 来看,研发资金来源的三个组成部分中,政府投入资金及金融机构资金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说明企业无法从政府及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资金以支持其研发活动。同时,我们看到企业自筹资金占比是不断增加的,这说明企业已经逐步在社会研发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企业自身资金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弱,企业会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短期见效的试验发展项目上。因此,一定程度上,研发资金过度依赖于企业自筹资金决定了研发投入结构的不合理。

图4 中国2000 ~2012 研发资金来源

其二,绝大多数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研发投入不足。尽管我们有中兴通讯和华为这些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但就大部分的企业而言,他们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其参与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如表8 所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不到一成,同时,平均研发强度不到1%,这说明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其三,大部分企业重引进,轻消化,自主创新能力差。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从发达国家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速度,但却无法获得核心关键技术。只有在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表9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在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两者经费投入之比,近几年仅仅为0.4 ∶1,这与日本和韩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日本消化与引进之比达到了3 ∶1,有些领域高达7 ∶1,韩国在装备制造行业等重点领域甚至达到了8 ∶1。

表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技术经费与消化吸收经费

3.创新成果质量有待提升

其一,科技论文质量有待提升。2003 ~2013年,尽管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排名全球第二,被引用总次数也排名全球第五,但从单篇科技论文的质量来看,却并不令人满意。如表10 所示,我国国际科技论文的平均引用率为6.92,仅排全球第14 位,同时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69,这说明我国科技论文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10 2003 ~2013年间发表科技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及排名

其二,专利整体质量较差。尽管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专利整体质量并不高。(1)发明专利占比少,且现有发明专利技术含量不高。我国专利体系中包含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综合来看,体现基础性、原创性的发明专利仍然比较少,《2012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创造水平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比重只有15.7%,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国内拥有的发明专利更少,而改进型发明占多数;(2)专利市场价值低。一般来讲,专利维持的时间越长,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就越长,市场价值越高。《2011 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54.3%,,有效期超过10年的只占4.8%,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24.7%;(3)中国专利产业化率比较低。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专利申请大户的高校,其实际专利转化率只有5%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为80%左右。

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量化指标方面已接近或者提前完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但在定性指标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创新主体地位的企业,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仍需时日;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及创新效益提升幅度还不够显著。

可以说,当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投入大量科技资源(物力和人力)的情况下,短期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科技产出(专利和科技论文),也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如航天科技、通讯技术等),但也存在着重复、低层次的科技成果泛滥,综合科技优势的提升缓慢,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为有限等问题。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快速建设了一批科研院所和各级各类的技术中心,培养和训练了一大批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得到加强。同时这种模式脱离了科技活动本身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割裂了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造成科技资源的较大浪费,未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务必要走精细化的发展道路。

2.原因分析

第一,行政主导。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主导模式体现得尤为突出,创新投入及创新成果的量化都具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通常情况下,由上一级政府量化目标,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在科技投入方面,许多省份为了完成目标,甚至采取立法的形式明确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比例。在专利申请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度专利申请数量,都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年度政府任务硬性摊派给下级政府。如安徽省政府2007年发布了《确保完成专利申请量的年度任务》,将2007年专利申请量总目标,按各市2006年专利申请量增幅30%的比例分解。浙江省提出,“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年均增长15%,至2015年底实现翻一番。广西2012年底出台了《专利倍增计划》,建立专利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一把手”的专利工作责任,在实施后的2013年,专利申请出现了井喷的现象,增长率跃升全国首位。

第二,短期利益刺激。在行政主导条件下,资源配置是基于所分配的量化任务,而非市场需求。因此,在专利申请方面取得的成就基本是政府大量补贴的结果。例如,《江苏省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费、实审费,由省级专利资助资金资助50%,其余由申请人所在地市、县财政承担。”《广西壮族自治区申请资助和奖励暂行办法》规定了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的标准,“十二五”期间投入2.2 亿用于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在科技论文方面也是如此,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为了评职称和结题、研究生为了毕业,他们需要发表论文,许多高校规定了理工科博士毕业的条件与SCI 论文数挂钩,而能够多发SCI 论文,就意味着更好的平台,更多的机会和丰厚的回报。

五、建议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经历了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已进入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换期,科技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重要,但科技和经济两者的关系绝对不是“两张皮”,更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其一,未来创新型国家的创建,更要结合经济发展、结合市场需求,而不能片面强调科技成果的国际或地区排名。正如新一届政府淡化GDP 排名一样,我们需要设计科学的考核体系,强调科技发展的质量;其二,改革现有的研发资源配置模式,将配置权更多地让给市场,而非行政命令,一定要对当前拉关系,跑项目的现象予以纠正,真正转变机制让有市场前景、有价值的项目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政府的资金补贴支持,增强研发资源配置的效率;其三,打通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等之间的樊篱,实现科研资源的自由配置和共享,提高整个社会的协同创新能力。当前,企业、科研院校以及社会之间虽有合作,但规模较小,频率较低,人为地阻遏了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未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亟需打破三者之间的壁垒,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实现科研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及效率的提升,这也正是未来科研体制改革的方向。

[1]成思危.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9(12).

[2]高昌林.如何理解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J].科技管理研究,2008(9).

[3]徐 瑛,等.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J].经济研究,2006(8).

[4]周绍森,胡德龙.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2).

[5]罗亚非,蔡乾龙.有效对外技术依存度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

[6]吴晓波,郑素丽,章 威.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7(4).

[7]何锦义.对外技术依存度若干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10(11).

[8]孙顺成,蔡 虹,黄丽娜.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9]马虎兆,唐家龙,李春成.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及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9).

[10]郭铁成,张赤东.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究竟是多少?——基于全球化视角的测算[J].中国软科学,2012(2).

猜你喜欢

依存度科技进步贡献率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中国外贸依存度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韩媒担忧对华贸易依存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