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体育研究综述

2015-11-25潘路路韩新超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育农村发展

潘路路++韩新超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2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近些年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的论文进行总结分析,就其限制农村体育发展因素如: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因素及对策进行归类,指出其中不足:针对性不强,多数研究以全国农村为基础,忽略了农村的差异性;多数对策停留在理论层面,可操作性差,并提出相关建议:基于基础村落,增加研究深度,对策的提出建立在农村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关键词 农村体育 综述

近些年,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比之下,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则日渐贫瘠,因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很多惠民政策,相关学者对农村体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越深入,本文就以往农村体育研究予以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研究现状

现阶段,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呈现出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的特点。

(一)经济因素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我国农业人口长期局限于手工劳动,挣扎在解决温饱问题的边缘,剩余的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这是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难点。陈梦周等人以天津市农村体育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例提出“农村体育在形式上必须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而不是强求一致,千篇一律”。涂传飞以一个具体村落涂村传统项目舞龙活动的盛衰提出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徐东锋提到经济在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体育场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2.经费问题

农村体育发展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的财政扶持。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改运动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的第三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的收入;但同时也减少了县乡的财源。农村体育属于社会公共事业范畴,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经费中基本上是财政收入,非财政收入极少。

众所周知,农村经济落后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属于消费性文化,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基本生存需求都难以解决的村落,能把体育搞得有声有色。

(二)文化因素

1.文化水平

农业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量中年以上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劳动即体育”,“体育是有钱人的活动”等一些浅显片面的层面,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2.体育文化意识

农民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在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意识和观念上都相对比较保守。受传统文化影响,村民思想上还是把参与体育活动看成是缺乏智力的表现,潜意识里还是非常保守、万事求稳、对现代体育的拼搏竞争有心理上的排斥和抵触;长期的农村生活,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他们的视野局限在村落这个小范围内,自给自足、对待新事物过于注重眼前和实实在在的利益,缺乏远见,而体育的健身功效都不是立竿见影的。现阶段,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空余时间增多,加上娱乐设施与娱乐手段的匮乏,使得很多居民整日沉溺于赌博等不良活动当中。

辜德宏等人提出经济水平是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保证和基础,而农村体育文化环境却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对参与体育的看法和态度,有经济的支撑,但缺乏体育意识,农村体育是谈不上任何进步与发展的。

(三)政治因素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以农补工、优先发展城市的倾斜型发展战略和政策”等,导致了城乡之间在国民收入和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衡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城市所需的体育公共产品全部由政府供给,财政预算解决其主要的资金需求,而农村所需的公共产品政府提供较少,所需资金主要通过筹集方式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结构失调,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严重不足,而政府的无效供给过剩。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本以生产队为中心的集体性劳动变成了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劳动,客观上就减少了农民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

3.乡镇政府在“精简机构、压缩人员、节约开支、解决财政人员供养问题”的改革下,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合并成一处:体育文化站。由各地的文化站负责管理当地的体育文化活动。法律规定乡镇政府承担农村体育发展的职责,而农村体育经费和基本建设的投资主体则是由县级政府承担,这种财权和事权的分离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在农村体育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沈克印等人提出国家重视群众体育事业,但在法律和政策上倾向于竞技体育,在体育资源的分配上,群众体育所获得资源较少,分配在农村体育上的资源更是微乎其微。

国家政策更多的是宏观层面指引方向,且其依据我国整体情况而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情况各异的基层,不能过分的依赖政策优惠,重点放在在现有情况下,如何更好发展农村体育。

(四)社会因素:

1.参与主体,青年人流动性强。现代社会,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迫使农民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这就出现了以年轻人为主的外出务工人潮,留下年长的父辈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帮忙照看孩子等,农村出现老龄化、女性化、儿童化“三化”现象,青壮年很少,而他们又是农村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

2.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一方面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匮乏,另一方面师资力量的短缺,农村学校的学生的体育参与能活跃当地的体育氛围。

3.农村体育人才缺乏:农村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的不足,或现有的农村体育人口素质不高,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基层留不住体育人才,二是专业人才不愿下基层。这就造成了即便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但村民的健身热情并没有因此而高涨。

相比城市,农村发展体育具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但其有利因素如:污染少,生态、环境优美等都是城市所不具备的,因此,扬长避短,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二、对策研究

(一)加大经济投入,改善硬件基础设施

根据马斯诺的需要理论,仅有在解决了农民的基本需求时,农民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鉴于现阶段农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农村体育应当以政府牵头、企业和个人捐助、并依托当地经济发展等多元化途径来解决村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硬件设施的建设要本着“小型、实用、节约”的原则,其完善为农村体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锻炼环境,但设施的可持续性利用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及其培训与管理

体育骨干带头,典型引路,将个人零散的活动组织到一起,加以规范,最后逐步形成体系。实践证明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的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体育指导员紧缺的现状,可以采用三级培训模式,即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提供适当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从上至下,分三级逐级进行培训指导。

(三)因地制宜,开发农村体育项目

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探索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简单实用的原则,开展农村体育。徐颂峰等提出在农村建立常规活动内容和农村“特色”内容,将体育与生产、趣味与竞技结合起来,挖掘和创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内容,传播现代体育。

(四)建立农村体育协会和农村非正式组织,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事实证明,县级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农民体育活动,通过农民体育组织的配合,其效果往往大于单纯的行政组织。

(五)加大宣传力度

体育的社会宣传对人们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具有重要作用。鉴于农村居民现有的文化水平,相比空洞的理论宣传,他们更倾向于接受一些直观示范、形象的图片影视资料、简单实用的录音录像等。

(六)完善农村体育管理部门

建立农村体育文化站,并有专人负责。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牵头,多家参与,体育文化站的建立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了条件;建立村级体育文化活动室,其有凝聚、服务、创收、辐射等功能。

三、结论分析

(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风俗差异较大,以往研究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农村体育的着眼点应该回归到具体村落,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就各地的现实情况,探索地方需要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据此而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措施。

(二)农村体育的研究必须针对农村居民,结合其生活生产特点,在此基础上考虑其需求的体育活动,而生活工作方式与城镇人口有很大差别,在农村相比于体育的健身效益,体育的娱乐效益更适合农村。以往的研究经常忽略农村与城市人口其生活工作上的差异,盲目的将农村人口身体素质差归咎于其缺乏体育锻炼,而忽视了农村生活医疗水平低等因素。

(三)现阶段农村体育的研究越来越全面,但总体来说缺乏深度,我国传统民俗项目很多,如何具体实施改革创新,如何更好的完成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进而在农村生根发芽,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提问题上。

(四)农村体育的发展必须放在整个农村发展的大环境中,是个系统工程,农村体育相比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还处于次要方面。研究中应该客观的看待体育的作用,尤其不能过分高估体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湘林.农村体育的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3):17-20,26.

[2] 夏成前.农村体育若干问题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2):11-15.

[3] 谈智武,曹庆荣等.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3.

[4] 郑志丹,许月云.社会公正视野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体育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