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报道中情绪化表达如何适度
——以媒体报道国足0-0再平香港为例

2015-11-25刘郸李克伟

新闻前哨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足情绪化体育新闻

◎刘郸 李克伟

体育报道中情绪化表达如何适度
——以媒体报道国足0-0再平香港为例

◎刘郸 李克伟

2015年11月17日,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展开新一轮争夺,即便在被普遍认为抽中“上上签”的情况下,C组中国男足客场0-0战平中国香港,小组出线无望。赛后,中国男足欠佳的表现再次掀起舆论的一片哗然,国内各家报纸更是掀起了一轮花式恶搞、吐槽国足的热潮。对于媒体此次花样百出的情绪化表达,有人认为接地气,传达了球迷和观众的心声,有人则认为过度消费国足,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估量,那么体育报道中,在当下的舆论场域媒体如何把握度值得探究。

一、媒体在国足报道中情绪化表达的常用方式

在网络上搜索“国足”相关信息,不难看出,近几年,媒体吐糟从未断过,而且吐糟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而11月18日,各大报纸瞬间变身“段子手”,卯足劲对前一日国足赛事进行吐糟。根据几十家报纸的体育版块,大致可以总结出,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1.标题上大做文章,或委婉或直陈。

对于国足赛事的报道,《华商报》的标题可谓创意十足,用一组数字:“2场平局、0分指挥、1球未进、8次门框”共同组成了“2018'悬'”";《深圳特区报》的标题借鉴一句广告流行语:“我们不进球,我们只是足球的搬运工”;《楚天都市报》标题“洗洗睡,准备2022世界杯吧”,短短十余字,尽显对国足的不满和无奈。

2.版面上重设计,或戏谑或暗讽。

《山西晚报》当日体育版就是不让国足“上头条”,将国足报道放到了版面最底部,并配以醒目的标题:“这样的结果.......只配放在这里了!!!”而其体育版头条位置上是关注度相对较弱的全国足球业余联赛(中丙联赛)总决赛的消息,标题写道:“虽然在中丙......但我们有资格上头条!!!”强烈的对比,批判矛头直指国足。《辽沈晚报》版面右上方更是直接开了日常难得一见的“天窗”,只留下一句“这里本来留给国足”,表达怒其不争。

二、体育报道中情绪化表达缘何产生

媒体对于国足的报道,一方面态度鲜明,反映了媒体常年关注国足,但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心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媒体在进行体育报道时,情绪化表达过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原因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新闻娱乐化源于体育的自然属性。

作为人类愉悦与自由的载体,体育运动的起源之一就是早期人类在闲暇之时的各种游戏,通过历代人不同的演绎,逐步发展成竞技项目。作为游戏,娱乐性是其最原始也是抹不去的属性之一。

同时,体育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大众对体育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观赏阶段,大众的参与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多元,过于严肃的体育报道,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相反,一些故事性的,娱乐化的花边新闻,反而更能够吸引大众,而不再局限于吸引体育爱好者。尤其是随着体育赛事的密集出现,以及体育赛事的国际化,这种娱乐性的需求更大,这就要求体育新闻必须体现并发挥出其娱乐功能,才能吸引到受众的更多目光。

2.体育新闻过于情绪化是媒体商业化竞争的产物。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加速推进了媒体市场化进程,媒体的市场竞争也空前激烈。报纸要追求发行量,抢夺市场份额,就要“与众不同”,找到吸引大众眼球,满足受众心理的“点”。

媒体竞争加剧,势必影响到体育新闻,相比较时政新闻,体育新闻和娱乐新闻一样,更有可创作空间。各媒体之间为了吸引眼球,赢得受众,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剑走偏锋。在这样的环境下,媒体对于体育新闻的情绪化表达,也在情理之中。

3.媒体从业者专业素养的缺失。

从事体育新闻报道的人,一般都是不折不扣的体育迷,要求其报道的体育新闻完全脱离个人情感,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国足一直以来备受国人关注,记者、编辑进行报道时,难免会掺杂进个人情感。

此外,部分新闻从业者会把报纸版面当成是宣泄个人情绪的平台,把个人的情绪通过报纸这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在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中,忘记了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而这也正是新闻专业主义在体育新闻报道领域缺失。

三、体育报道中的情绪化表达如何张弛有度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让人们看到,情绪化表达在体育新闻中无可厚非也无法避免,但是必须张弛有度。要想做到适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坚持客观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度灵活表达。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类别,仍然要遵循新闻的基本要求,坚持客观真实性原则,在体育报道中包含两层含义,首先要求体育新闻的来源真实,其次要求体育新闻的反映真实。

媒体的情绪化表达,必须是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如果为了取悦受众,抛开这个原则,对报道肆意发挥,过度地宣泄情绪,无疑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最终失去大众的信任。

2.在体育文化精神的框架下把握报道的尺度。

过度的情绪化报道,看似尖锐,却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批评监督报道,它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这样的报道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起不到促进推动作用,反而可能引起体育行业内部的争论与推诿,甚至是信心的丢失。体育报道,应当在体育文化精神的框架下把握报道尺度。

3.加强行业自律,彰显体育新闻的高涵养。

目前我国对新闻媒体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和审核制,但是相对时政新闻等硬新闻,对体育新闻的监管力度相对较薄弱,基本上靠媒体自我把关。在这个大背景下,就要求体育新闻记者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严守职业道德准则,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消息,努力求精品报道,使体育新闻报道在兴趣化、人性化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文化内涵。

【群友热议】

刘郸:这些报道和版面一方面表明了媒体的鲜明态度,反映了媒体恨铁不成钢的一种心情;另一方面,是否也反映出媒体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存在着情绪化表达过重的问题?情绪化表达过重,是否媒体涉嫌利用版面宣泄个人情绪,是否违背了新闻客观、中立原则呢?在吐糟恶搞完后,媒体该做些什么呢?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应该营造出怎样的一个舆论环境?

李克伟:每一次国足惨败,都是媒体的狂欢,脑洞大开的时候。版面放的开,标题敢想,内容敢做,给了编辑记者更多的发挥空间。真正的实在报道,立场鲜明。国足报道中情绪宣泄下很正常,如果体育报道还四平八稳,怎么吸引人,体育报道竞争这么激烈,不能千篇一律。这么报道,也是怒其不争,没有爱,哪来的恨。体育报道跟时政报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这种情绪化的标题和版式,最终能不能上,还是要看总编辑的。这种报道做的好的话,会给球迷留下很深印象,让媒体吸引部分粉丝的关注。

伍佳佳:球迷肯定是怒的,必须要通过媒体传递出这种情绪,但是媒体又不能过于夸张,为了迎合大众,没有底线。新闻客观新闻中立在体育新闻中似乎不太适用。体育报道很少会考虑到客观公正,思维不开放,也暴露出媒体无胸襟。

小笨熊:假如,本身国足已经尽力了,但是结果还是不尽人意。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对于国足而言,是一种对弱势的藐视。那被报道的对象就容易成为极端性发泄对象。再者,新闻要保持客观,情绪要合理的疏导语言要文明的表达。现在要宣传正能量,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只会将负能量乘数倍增,最终只会让人觉得新闻报道的滑稽性。可以借这个事情展开很多关联报道,比如对待失败的看法,对待中国足球产业发展的观望,对于体育产业投资项目的介绍等等。或者与足球俱乐部、足球场馆商合作,做点穿插广告,也算是增加了新闻的附加值。要在体育文化精神的框架下把握报道的尺度,坏的体育报道只会阻碍体育发展,砸坏媒体牌子,误导社会舆论,产生负面效益。

翟存波:媒体引导与个人发泄是要有本质的区别的。现在的报道者,我理解为不是体育新闻工作者,是记者加球迷的2.0版。我看体育,完全是外行,所以我没有球迷情节,完全以观众的角度瞄一下,内容,建议,差不多,仅剩标题在。宣泄可以有,但不能是网民和球迷的升级,可以吐糟,但不能侮辱人,不要侮辱,不要娱乐化,就行了。

话题之星

刘 郸 (荆楚网双鱼座)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樊涛:我这么说吧,体育报道不让表达,板着脸搞党八股,有意思么?前天微信里转的那个各个媒体体育版的版面,我觉得个个精彩。

王二龙:我持肯定的态度,而且越巧妙的表达越能够引发读者社会关注,无论是标题还是版式,每次对于纸媒都是一次比拼智慧的中考。

沈素芬: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就是中国的国足是财政养着的,所以他们的成败格外受全民关注,他们的足球是为祖国而踢,即“为国踢球”。国外的足球很多是职业化运作的。足球本来是一项兴趣运动,成败很正常,不值得上纲上线。到现在举国关注,亿万人为它哭为它笑,这本身不正常。所以说,媒体应该引导民众辩证看待国足的输赢;同时通过报道,引起大家对中国足球体制改革的关注。

猜你喜欢

国足情绪化体育新闻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由“国足之无能”看“教育之无奈”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16支德球队会战U20国足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无题
体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