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宏大叙事架构下的冲突与和解
2015-11-25王杨
王 杨
2014年11月,由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执导的电影《星际穿越》上映后,在全球已斩获近5.5亿美元,中国市场即贡献近7.5亿人民币。在这部影片中,诺兰运用3个小时的长度讲述了拯救人类未来的宏大主题,并以宏大的叙事架构建构本片。影片的前半部分,开篇即讲到了因为枯萎病的泛滥和沙尘暴的肆虐,地球上社会资源短缺,生存环境恶劣,已不适宜人类居住。在此背景下,拯救人类的宇航员们穿越未知与极限,踏上了探索浩淼宇宙、寻找人类新家园的征程。这种宏大的叙事视角,超越了诺兰以往的影片。而在影片后半部分,进入宇宙之后,诺兰又将镜头转向更为宏大的时间和空间,并第一次在科幻电影中对“时间本体”进行了认真讨论,对虫洞和黑洞有更详细的表现,将科幻电影的维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但我们细究诺兰的《星际穿越》,又会发现它并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硬科幻,在看似酷炫难懂的虫洞、奇点、黑洞、维度、重力等物理学名词的包装下,这部影片却出奇的好看易懂;它没有利用诺兰最擅长的叙事技巧来考验观众,却一样用人类最永恒甚至超越时空的情感——爱,征服了观众;它没有数字、没有3D、没有绿幕,却一样给我们展示了浩瀚静谧而又壮观神秘的宇宙。《星际穿越》在宏大的叙事架构下,有着众多的冲突与对立,却又总能在你的思索和欣然接受中,达到不落痕迹的和解。
电影《星际穿越》剧照
一、拯救与谅解
在《星际穿越》中,不可忽视的一条贯穿整部影片的主线即宇航员库珀(Cooper)与女儿墨菲(Murph)之间的感情线。当库珀决定离开家人、告别女儿,踏上拯救人类而又遥远未知的星际之旅时,其实并不是基于多么伟大的英雄主义情结,而只是源于最简单的对家人的爱,对子女的爱,要拯救家人的决心促使他奔向可能再也无法与女儿重逢的旅程,在这里,库珀选择了对亲人的小爱,却也无意中促成了他成为拯救人类的先行者。但是对于父亲的离开,女儿墨菲却始终选择无法原谅,她以为爱可以让父亲留下,殊不知正是爱让父亲离开。父女之间这种彼此在乎却又无法轻易解开的感情心结,在父亲进入黑洞与女儿得以沟通之后,情感冲突得以化解。而这条父女情感的主线,在经历了父女离别时的冲突、女儿避而不见时冲突的上扬以及父女在黑洞中“重逢”的和解之后,终于在父亲从黑洞中出来再次见到女儿而得以圆满。
与此同时,库珀和儿子汤姆(Tom)之间从未有过冲突,不论是儿子选择务农,还是父亲选择离开,父子之间一直表现出信任支撑下的默契。库珀后来进入太空之后,女儿墨菲始终不愿面对父亲,汤姆也一直默默地支持父亲并充当父女之间的沟通媒介,尽力弥合着冲突所产生的裂痕。但是另一方面,儿子汤姆个人形象的塑造又是美国最平凡大众的代表。在库珀离开之后,女儿墨菲成为新一代研究拯救人类计划的科学家之一,而哥哥汤姆则成为被拯救的群体代表之一,兄妹二人无法互相理解和交流。在儿子因生存环境染病、玉米地不断减产的情况下,汤姆成为固守家园、不愿接受拯救的真实所在,他对于墨菲所作所为的无法理解成为兄妹二人冲突无法化解的关键。
但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库珀,兄妹二人又是如此相互依存的存在。对于父亲的离开,儿子的信任更好的链接起父女之间的爱,而女儿对父辈先驱精神的继承和延续,则拯救了哥哥这样的大多数普通人,也拯救了自己。虽然影片强化了父女之间的感情线,而弱化了儿子的形象,但这两条感情线在影片叙事中的着墨相得益彰,在感情冲突的对立与消解中完成对母题的呈现与诠释。
二、硬科幻与软科幻
《星际穿越》最大的创新是它具有以往科幻电影中罕有涉及的“硬”科幻元素。它的编剧之一基普·索恩(Kip Thorne)以研究“黑洞”闻名,是与霍金齐名的著名物理学家。在基普·索恩的理论支持下,30多个人利用几千台电脑工作了一年,模拟出了影片中黑洞的模型镜头,既真实又漂亮。而在《星际穿越》中涉及到的有关黑洞、虫洞、奇点、维度等科学术语和科学细节,都存在着严肃的理论基础和未来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它区别于之前科幻电影对时间本体的回避,第一次对时间的维度和它与因果之间的关系有了更细致的探讨。
但是,“艺术的良好状态就在于满足大众共有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理想共鸣”。[1]因此,这样一部不花哨、贴近现实的硬科幻影片,有着一个“软”得不能再“软”的精神内核和传统主题——爱,库珀和墨菲之间深厚的父女之情,成为影片贯穿始终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诺兰不惜利用影片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铺垫父女二人之间的关系,父亲对女儿突破N次元的爱使得父亲可以为了拯救家人而随时准备牺牲自我,女儿对父亲无时无刻不在的牵挂使得女儿可以接收到父亲在几十年后发送的奇点信息。正如布兰德博士(女)在片中所说,爱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也许在更高的维度,爱可以被量化并作为穿越时空的能量。因此,“爱可以拯救一切”成为这部科幻影片的核心主题,这在一部“硬”科幻的电影当中不能不说是一个最大的创新。在坚硬的科幻元素外壳下,《星际穿越》体内跳动着的是一颗最柔软的爱之心,二者看起来是如此的冲突却又如此的和谐。在实现人类梦想的进程中,一切科幻元素的设定都不及爱的力量,而《星际穿越》在带领我们探索太空的旅程中,去触摸和感受那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人性的灰色与纠结
《星际穿越》中塑造的人物角色,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一个主要角色都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与立体性。片中最逆转的反面角色就是以“人性”命名的曼恩(Mann)博士,他曾是太空探索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代表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无畏、探索、大爱和自我牺牲精神,但是在与“时间”及“时间尽头”的对抗中,他还是终究敌不过孤寂及生存的本能,要去争取那“50%回家的概率”。在他准备干掉库珀前,他的大段对白所表现出的纠结与挣扎,让人无法不加思考地去痛恨他,甚至在责备他之前也要犹豫一下。因为人性中的好与坏、善与恶从来不是界限分明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人性中的灰色地带往往模糊了两个极端之间的界限,从而使之融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面体。
所以说,曼恩不能被看做是绝对的反面角色,正如库珀也并不是抱着要拯救人类的大爱去进行星际穿越一样。作为正面人物代表的库珀在片中所做的很多选择,是基于人性中的私心和巧合,而不是因为虚幻的英雄主义情结和自我奉献精神。因此,导演力图在片中消解人性中的绝对对立,而以贴近现实的手法描摹出了最真实也最丰满的人性。因此,在片中被两个反派角色反复诵读的那首狄兰·托马斯的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其实反映了人在面对时间的永恒和不可超越性时,不同的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态度,有积极性的一面,也有消极性的一面。而这,就是人性,时而伟大,时而懦弱。
四、时空交错与因果闭环
在《星际穿越》中,对时间的表现和探讨成为影片的另一大亮点。一方面,借助于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在不同的时空中,时间被扭曲和拉长了,一边是地球时间,一边是宇宙时间,不同的时间速度让女儿和父亲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中拥有相同的年龄,而在影片的结尾,本应为我们所熟悉的“黑发人送白发人”的场景则变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情,时间的荒谬与不可逆真实得可怕。另一方面,在《星际穿越》中,诺兰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时间的实体属性,去关注时间存在的意义。在库珀进入黑洞后,我们看到了影片所构建的“五维空间”,并从更高的维度看到了时间非线性存在的状态,因此,库珀可以和女儿在交错的时空当中完成奇点信息的传递,从而拯救了人类。所以,拯救人类的并不是看不见的“他们”,而是实实在在的“自己”,是未来的人类拯救了过去的自己。因此,库珀从未来传递让自己“留下”的信息,经由墨菲之口告诉库珀,却依然没有能阻止库珀离开。正如“墨菲定律”所展示的内容: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没有人能改变历史。在五维时空构建的因果闭环中,因影响果,果影响因,历史的演进和延续的未来在因果不断作用反馈和变化影响当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五、现实的探索与可触碰的未来
尽管法国学者让·米特里曾说过:“影像就是形成影像又等同于影像的那个特定事物的客观化感知。”[2]但是,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特征仍然让人意外。它在影片开始便极其贴近现实地描述了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饥荒与沙尘暴,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下恶劣的生态环境。而影片在表现太空奇景和飞船内景时也尽量采用实景和模型拍摄,拒绝绿幕和3D,如太空飞船内部的模拟信号、休眠舱的设置、机器人的造型等,都没有绚丽夺目的未来样态,而更多的表现出一种低调、朴实和复古。在表现真空中的无声环境时,诺兰更是大胆地把影片里的音轨完全去除,真实的呈现出太空中的无声状态。因此,这部科幻影片中没有奇形异状的外星生物和酣畅淋漓的太空大战,有的只是人类可能遇到的最真实的困境、最艰难的选择和最现实的挑战,这就是《星际穿越》给我们营造出的最贴近的现实和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
当美得令人炫目的太空奇景、神秘的虫洞、黑洞中的五维奇观缓缓呈现于我们面前时,对于未知太空的向往和对自身存在的思索再一次点燃了我们自己。“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对于这个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哲学命题,诺兰给出的是最朴实的回答,即永远坚持的探索精神。诺兰曾说过:“我想给本片注入一点阿波罗精神”,而人类应重拾曾经坚持的梦想,不懈的探索和开拓,科学的发展终有一天可以让我们触碰到并不遥远的未来。只要我们为此努力,我们的足迹会行至更远。正如影片结尾,机器人塔斯问库珀:“以前的日子真是这样?”库珀回答:“我只关心今后该做什么”,便又踏上了新的探索的征程。
结语
“当我们在一部电影中感知到所有关系都很清晰,并简洁的相互交织在一起,我们称其具有统一性。”[3]《星际穿越》在宏大的叙事主题和架构下,将一系列看似矛盾的冲突和对立简洁、和谐的交织在一起,用爱和时间两个节点,去尝试映射整个宇宙的浩渺无穷和人类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这种努力和探求本身,已超越了大多数科幻电影应有的高度,我们有幸经由《星际穿越》进行了一次反思现实和触碰未来的精神之旅!
[1]周星.电影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
[2](法)让•米特里.影像的美学和心理学[J].世界电影,1988(3).
[3]叶永胜,张公善.电影:理论与鉴赏[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