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分裂与“他者”认同——《黑天鹅》之裂变

2015-11-25马春花

电影评介 2015年13期
关键词:贝丝妮娜白天鹅

马春花

提起芭蕾,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一定是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演出场次最多的芭蕾舞剧。正因如此,电影《黑天鹅》自上映以来,就受到观众的追捧。而本片主演也因为该片的成功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电影已不再如芭蕾舞般的优雅动人,其中充斥着悬疑、惊悚甚至是血腥与变态。尽管如此,细细品味,作为2011年以来在影迷中交口称赞的这部心理惊悚片,其实讲述了善良纯洁的白天鹅在周遭巨大的他者压力下,释放自我,破茧而出,成为完美的黑天鹅的故事。

电影《黑天鹅》剧照

影片中的白天鹅,当然是女主角妮娜,她一出场,便让人觉得她是白天鹅的不二人选:她善良、纯洁、温顺、甜美,甚至有点胆怯与懦弱,总是小心翼翼。但影片却需要这样的白天鹅的扮演者同时去诠释那高傲、自信、冷艳甚至有点邪恶的黑天鹅,于是,摆在妮娜面前的最大障碍出现了。她该如何释放自我,一人分饰两角,达到白与黑,正与邪的统一,完成这一根本性的裂变,蜕变成与自我截然对立的黑天鹅?而她身边的一切人或事物,无论是社会的,抑或是家庭的,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他者的角色,并直接或间接地激化了妮娜裂变的整个过程?

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详细解析了自我和他者的关系,由于自我认同的困难,每个个体事实上都是在他者的映射中完成身份认同。“人在看自己的时候也是以他者的眼睛来看自己,因为如果没有作为他者的形象,他不能看到自己。”[1]不存在先验的自我,自我不过是交往的产物或效应。如果他者以压抑性的形象存在的话,自我的建构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自我又不会完全听从他者的安排,自我总是在与他者的斗争中完成对自我的认知。这就使得自我成为他者的眼睛和自我的意识互相博弈的结果。在电影《黑天鹅》中,作为舞者的妮娜,其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是非常艰辛并充满挣扎的。在社会关系中,诸如黑天鹅莉莉、前辈贝丝的存在,类似于拉康理论中儿童眼中的“他者”,既否定妮娜作为自我的存在同时也向妮娜透露出前途的未知;在家庭关系中,由于畸形的二元母女关系的影响,妮娜始终没有真正找到自我,她的存在是母亲按照自我意识不断塑造的“自我”,对于真正自我的存在而言也是异化的;在人格关系中,黑天鹅妮娜仿佛镜中时时出现的那个自己,那个自己不断引诱白天鹅妮娜冲破束缚,完成裂变,其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要超越白天鹅妮娜的存在,以至于自我完全被他者所吞噬了。

一、事业中的压抑他者:莉莉与贝丝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如果妮娜是那只优雅善良的白天鹅,那么莉莉无疑是黑天鹅的完美化身。与妮娜相比,莉莉更加冷艳孤傲,充满诱惑力,与黑天鹅的性情相符。这一点也是妮娜缺乏自信,患得患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有了莉莉这最符合黑天鹅气质的强大的竞争者的存在,冷静、克制、脆弱的妮娜才会走进总监的办公室,希望能冲破内心的束缚,争取到黑天鹅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莉莉代表的是妮娜对现实存在的竞争以及内在弱点的恐惧。

妮娜对自己成为新的黑天鹅的人选感动吃惊,导致她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极度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总是患得患失。妮娜深知自己身处矛盾的核心,她的角色是全世界所有舞者都艳羡并期望取代的,同时她并非黑天鹅的最佳人选,因为她无法完全放纵,肆意张扬,而这正是黑天鹅所需要的。其他同行的敌对表现,总监夸张的失望表现又让她强烈畏惧会失去黑天鹅的角色。而莉莉作为她最大的竞争者,也是最符合黑天鹅气质的舞者,她的映照作用就被最大限度地放大,提醒妮娜时刻警觉,毫不松懈。这种心理推动着莉莉一次次充满了她的幻想视野,成为了她最大的假想敌。比如,在化妆室刺伤并且拖进洗手间的莉莉,说明妮娜内心对莉莉是敌视的,她希望莉莉消失,不再威胁她的主角地位。而影片中一袭黑衣的妮娜强烈暗示了那仅仅是她自己内心的黑暗妮娜在幻想中试图达到的结果,并非真实出现的状况。

而前辈贝丝象征的是妮娜对自己未来的担忧。贝丝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美腿与逐渐褪色的容貌无疑是舞者最大的悲哀,甚至比失去生命更残酷。妮娜担心将来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出现而自己会老去,渐渐被人取代遗忘。过去的黑天鹅,如今已是人比黄花瘦。当青春已逝去,年华已不再,她只能选择咒骂、主动车祸断腿等激烈甚至决绝的方式来发泄或对抗。而这种正常的、在任何时间、任何领域都会出现的新陈代谢,在妮娜眼中却极具震撼效应,仿佛这一切明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本应意气风发、得势张狂的新人妮娜看见贝丝的种种表现,却加剧了她偏执的患得患失。

所以,莉莉代表的近忧与贝丝代表的远虑共同作用,使得恐惧时时刻刻伴随着妮娜,让她原本脆弱的神经越绷越紧,日日处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之下,不断出现幻觉几近崩溃。

二、家庭中的禁锢他者:母亲角色

电影《黑天鹅》中,除了事业上的竞争对手之外,时常让主人公倍感压力的还有她那爱她、宠她但是同时又处处管束、禁锢她的母亲。

妮娜的母亲原先也是一名舞蹈演员,由于年轻时陷入感情漩涡生下妮娜,而断送了自己的舞蹈生涯。正因如此,作为一名单身母亲,她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不愿让女儿再重蹈覆辙,而将她紧紧的抓在手中,一刻也不放松。在她的过分保护下,妮娜虽然表面上乖巧温顺,善良甜美,但其实内心有诸多压抑和恐惧。妮娜一方面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凡事都希望达到完美的境地,因为她不想让对自己期望很高的母亲失望;但另一方面,在这种长期缺乏父爱,母亲过分保护的畸形的母女关系中,妮娜无法感受同龄人的那种轻松自在,处处受到限制与禁锢。影片设置的诸多场景中似乎暗示着妮娜的生活中没有朋友,没有娱乐与放松,只有舞蹈和母亲。而母亲除了在舞蹈方面对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妮娜的内心需求极少关注,或者说,母亲不希望女儿过多的涉足舞蹈之外的生活,她试图让妮娜永远都是她的“乖乖女”。

换句话说,妮娜的母亲努力将她打造成理想中的“自己”。这一点从妮娜不断接到母亲电话,以及母亲帮助已经成人的妮娜剪指甲、脱衣服等情节可以看出:妮娜的母亲有意识的将她视为长不大的孩子,不希望妮娜人格健全,希望女儿永久依附于自己。(妮娜)对母亲的爱作为一种表面的精神力量毕竟是强势的,长久以来一直以绝对性的优势将(她对母亲的)敌意压抑在无意识的层面里。[2]但随着妮娜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她想摆脱母亲禁锢的愿望必然会越来越强烈,而相应的,母亲的控制欲望会随着妮娜的反抗越来越强,二者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矛盾的激化在影片中转化成妮娜对母亲监控力量的无处不在的恐惧:将蛋糕扔进垃圾桶的母亲;妮娜自慰时看到的母亲;去酒吧后看到的母亲等等都隐射出作为“他者”的母亲在妮娜的“自我”意识深处展现出的强大的禁锢力量。因此妮娜逐渐增强的自我意志便被长期抑制且越积越深,最终导致了象征独立的后继人格分裂出来,这便是“黑天鹅”。[3]

三、内心中的分裂他者:黑天鹅妮娜

如果说,母亲扮演的是禁锢妮娜内心自我的角色,那从妮娜内心分裂出来、与妮娜表面呈现的状态完全对立的那个黑衣妮娜,则起着不断提醒妮娜释放自我,放纵自我的他者作用,也就是黑天鹅的真正面目。她是妮娜的一个更加黑暗的人格,一直在寻找破茧挣脱的时机。

其实,自我的建构既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立物——他者,而这个“他者”就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是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实现的。[4]所以,在电影《黑天鹅》中,导演多次利用镜子来表达妮娜投射于镜中的自我影像来展现她的内心。比如,家里的折叠落地镜、化妆镜、地铁车窗、排练室的镜子等等。一次,妮娜在浴室镜子前剪指甲,镜子里发出邪恶微笑的、令她把肌肤剪破淌血的,便是她内心滋生的诱惑自我不断放纵的他者。另一场景,妮娜站在两面镜子之间,镜子里有无数个自己,有一个正在抓背,那其实就是黑天鹅想要撕破妮娜的外在躯壳以释放翅膀能放肆舞动和飞翔的象征。还有,妮娜从夜店回家后与母亲对峙,镜子中本来只有妮娜,莉莉却陡然出现并引诱妮娜与母亲作对。导演几次的巧妙设计,使用镜子和多面镜子的特点,同时也是表现人格分裂的最佳道具,既构造了令人惊叹的,人影交错似幻非幻的视觉效果,又反映了内心中的黑天鹅正在一步一步地吞噬着白天鹅。最后,电影展现的是,妮娜通过杀死竞争者——用碎镜片刺莉莉(妮娜的臆想)来完成了从白天鹅到黑天鹅的转变。

除了镜子,颜色的运用也可谓极具代表性和暗示性。白色代表纯净天真,妮娜在影片前半部分的着装多为白色,这就是白天鹅的颜色;而黑色代表的是更加放纵甚至邪恶的人性,这是莉莉和影片后半部分妮娜的着装基调,而黑色妮娜就是妮娜内心亟待释放的黑天鹅。

其实,影片中多名女子都带有黑天鹅的特质:最符合黑天鹅气质的莉莉;已经老去的黑天鹅贝丝和妮娜内心的黑天鹅。但在影片的最后,只有妮娜才是那只傲然新生的黑天鹅。妮娜看到两臂滋生出天鹅的羽毛,在绚烂明亮的舞台灯光映照下,黑色羽翼和着音乐渐渐张开,旋转挥舞,越来越忘我癫狂,恣意张扬。最后一瞬,巨大的天鹅影子与昂首的舞者交相辉映,灵与肉、内心与外在、压抑与渴望均得到完满,暗喻妮娜身体中另一个自己已经完成自我裂变,挣脱了白天鹅纯洁、严肃、死气沉沉的躯壳,真正裂变成那只心中的黑天鹅。

总之,影片《黑天鹅》很好地诠释了拉康“他者思,故我在”的理论,自我的确立很难不借助他者来印证,但社会关系中的他者、父母眼中的“自我”模板都会不断的否定对真正自我的追寻,甚至会催生异化的自我。影片的现实意义使受众不断反思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能够在自我的确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1](法)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08.

[2]陈磊,刘芳.《黑天鹅》中成长的痛苦与挣扎[J].电影文学,2011,544(19):119-120.

[3]朱宏达.破茧之舞——《黑天鹅》女主人公的双重性格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2(13):123-125.

[4]刘文.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J].学术交流,2006,148(7):24-27.

猜你喜欢

贝丝妮娜白天鹅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rmal relaxation of exchange bias field in CoFe/Cu/CoFe/IrMn spin valve∗
我的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挑食的贝丝
挑食的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