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读者到馆分析及办法
2015-11-24齐亚敏
齐亚敏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到馆人数;原因;办法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培养人才、促进科研、提供社会经济信息服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常而言,到馆阅读的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院校科研氛围和科研水平的直接反应,当然这也与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服务层次以及资料丰富程度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建设迎来了崭新的春天,校园建设日益完善,科研发展蒸蒸日上,高职图书馆同样如此,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图书馆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馆藏资源迅速增加,很多图书馆还增设多媒体区域、创办相应地图书馆网站,以优化自身服务水平,为读者创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然而,在当今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其功能性和高效性的挑战,导致到馆阅读的人数逐年下降,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服务停滞,不利于图书馆的进一步完善,还会淡化校园的学术气氛,降低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影响整个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1 到馆人数下降的原因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数量日益下降并不是个例,而是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乃至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图书馆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该问题的形成既是社会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所致,也由图书馆自身及读者方面的主观因素造成。
客观层面的原因主要来自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的繁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完善,整个世界步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网络紧密相连,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在网络上查阅各类所需信息,这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却从根本上动摇了图书馆在检索资料方面所具备的权威地位,使其丧失了获取信息主要场所的地位。同时,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平台,信息所依托的媒介多种多样,既有网站、网络社区、网上书店、论坛、博客、聊天室等,又有播客、视频、音频、动画等,相比较实体图书馆而言在形式上更富吸引力,在内容上网络所能提供的信息也更为丰富,可谓是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借助网络,人们可以真正开启无纸化、自由化和全能化的阅读模式,一边在网络上阅读,一边在电子文档上做笔记,还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随时检索自己所不理解的词汇或语段,了解阅读文献的背景资料与其他相关信息。网络还为读者阅读间歇的休息时段提供了各类娱乐形式,比如新闻阅览、财经信息、旅游资讯、网上购物、音乐影视欣赏、游戏娱乐、赛事直播等,以及时下非常流行的餐点外卖服务等,可以说是学习、工作、生活一条龙服务,为读者的阅读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读者更愿意在网络上进行阅读。相关数据显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读者检索信息、利用信息的行为已经在本质上发生巨大改变。
主观层面的原因可以从图书馆和学生读者两方面来分析。
1.1 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新书购入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的经费是其各项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完善馆藏资源、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的有力保障。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推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和传播的速度更是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及时更新图书和文献资料,吸纳更多信息,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然而,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有限,人力、物力都略显不足,图书馆在资源完善方面也受到较大限制,加之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强,图书的价格比以往高出很多,更使得图书馆不得不缩减订阅报刊和购入图书的数量,使馆藏资源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另外,图书馆的环境和服务水平也是导致读者数量降低的一大因素。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事实表明,图书馆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能够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心情和学习效率,良好的阅读环境和相关服务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前来阅读,还能帮助读者在明亮、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出学术研究的火花。不过,还是受经费不足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很多图书馆地方小、座位少、制冷制热设备跟不上,饮水、照明、电源、网络等各方面都不够人性化,对读者不具备前来阅读的吸引力。另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没有受到全面而系统的培训,业务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足,不能为读者提供主动、高效、适时的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读者到馆阅读的愿望。
1.2 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步入信息时代以后,全民的阅读都开始朝向网络化、电子化转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规模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近50%,手机网民规模高达5.57亿人,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五千余万人,该数据显示出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生机与活力,也体现出我国各项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之下,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应用群体之一,更是将阅读模式切换到网络阅读上。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都铺设了高校的校园无线网络,学生宿舍、餐厅、教室、图书馆等地点甚至整个校园范围内都被无线网络覆盖,学生只要浏览网页、点击鼠标就能够从网络上获取所需信息,不用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非常自由和开放,并且这些信息大多数是免费的,或者只需要支付很少一部分费用,就可以无限次下载和打印,这直接促成了学生阅读习惯的改变。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甚了解,在使用图书馆之前并未掌握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具备应有的检索知识,在使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时不那么得心应手,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到馆阅读的热情。尽管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以及图书馆使用培训教学,但是这些课程往往只有寥寥几个课时,并且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对检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的介绍,忽略了对学生检索和选取文献的实际操作的辅导,以致于学生虽然了解如何使用个别检索工具,却总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最终失去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信任。
2 增加到馆人数的办法
2.1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高职院校要明确图书馆在职业教育、科研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改善图书馆的办馆条件,保证图书馆的照明、饮水、用电、制冷、制热、座位、空间、上网等问题,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块分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检索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信息资源供应,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习氛围和科研氛围,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知识信息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促进高职院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2 优化馆藏结构,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和丰富性
图书馆应当注重对馆藏资源结构层面的优化。馆藏结构是图书馆馆藏状态优质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是一种基于馆藏内容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种量化模式,体现出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价值取向。馆藏结构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学校的目标计划和读者需求的变化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步完善馆藏结构,保证馆藏资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常而言,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当以学科建设和学术拓展为核心,在采购书籍时应当以与专业教学和科研指导类型的书籍、报刊及文献为重点,选择资料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专业意义和实用价值,注重资源的多样性,保证馆藏资源中既有纸质资源,又有电子资源,既有专业拓展资源,又有一般科普类资源,既有中文资源,又有外文资源,等等,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丰富、有序的馆藏结构,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效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保证图书馆建设的良性发展。
2.3 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围绕学生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对自身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深化服务层次、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养提升,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站在读者的位置积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作者交流会、读者论坛、作家讲座、图书馆资源导航及应用培训等,从根本上为读者的学习及研究活动的提供便利。图书馆还应当注重整体环境的优化,保证光线明亮柔和、空间宽敞舒适、氛围宁静温馨,在馆内配备打印机、饮水机、电子阅览室等,实现图书馆藏书、查阅与参考的自动化及一体化服务。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当兴建自己的网络数据库和网络图书馆,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查阅信息。
2.4 加强对学生使用图书馆检索信息的指导,积极发展潜力读者
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开设图书馆功能教学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内容,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参观学习,实地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各类检索工具并找到自身所需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另外,还可以在学生中发展一批图书管理员,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之中,积极发挥宣传、监督以及沟通的桥梁作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被动使用转化为主动管理、主动改进,从根本上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扩大到馆阅读群体,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科研氛围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