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中学新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2015-11-24吕明春王金斌
吕明春 王金斌
摘 要:2015年9月13日至9月18日,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了校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和科学质量观建立”专题培训。作为培训学员,结合培训收获和吕叔湘中学实践,在文中从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课程特色建设和德育机制三个方面对如何改进吕叔湘中学新课程建设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24-2
一、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我国高中教育的特殊重要性,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杠杆调节、导向机制和价值取向,2015年9月14日至9月19日,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高中科学质量观建立”专题培训。站在民族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高度,五位教育专家和研究学者梳理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内涵、解读相关政策的背景、剖析教育焦点问题,拓展了校长们的教育视野;带着校长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和基础教育的使命担当责任,两位培训基地学校的校长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显示了一线校长的教育改革的激情勇气和创新能力,激励了校长们投入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信心;怀着改变现实和实现教育理想之梦,来自于全省的校长之间的真诚交流和校长与专家的积极互动,深化了校长们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挑战困境、实践路径和价值追求的认识和思考。基于培训期间的启发,笔者结合我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德育有效机制的探索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二、我校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课程特色建设和德育机制改进思考
1.借鉴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改革。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杠杆调节、方向激励和价值标准起到了牵一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培训基地常州市北郊中学在这方面做了创新型贡献。
综合素质评价,中学到底要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北郊中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总结出一套做法,设立八个维度38个观测点生成“雷达图”,让评价更科学、操作更简便、用途更多元。每位学生的成长点滴都被记录在“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化平台”上。据严校长介绍记录内容分为行为规范、领导风范、人文气质、艺术修养、阳光心态、社会实践、学业成绩等八个维度和38个观测点,自动生成一张“雷达图”,每个学生的强项、弱项一目了然。学校对每位新生会给定综合素质“八个维度”统一的一个平均值。每个学期都公布相应维度上的“负面清单”和“激励清单”,违反了底线要求的按规定在平均值上减分,做好了激励项目的按评奖等第在平均值上加分;在每一个加(减)分点都超链接一个“文件夹”,存放加(减)分的档案材料。确认后,自动生成“雷达图”上的“点”,点击这个“点”,就能查阅相应的档案材料。通过不断评价、不断积累,一个学生在学校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不足,一目了然。引入“清单评价”,实现质性评价的量化管理,既保证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公正,又提高了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使学生的成长变得更加可视化,也让操作变得更为便捷。
2.学习“天一科学院课程基地”,构建我校“求真科学院”特色课程建设。
吕叔湘中学经过九十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一所有特色高品位的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最佳,只有最特。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秀所在,风格所在。特色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最稳定、最具活力的基础。吕叔湘中学办学特色是建立在“求真文化立校,能贱精神育人”的教育理念及师生的特长之上的。高品位是指学生的内涵丰富、高标准、高价值观。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和教师至真的科学和真理的追求和探索,二是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和教师至善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的尊重和体验,三是学校的一切工作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至美的对人生、自然和社会渴望与呼唤。
“蘑菇不是选出来,蘑菇也不是种出来,森林中的蘑菇是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适宜的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这是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对自然的禅悟,更是对教育的顿悟。近年来,全中国人的话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总是鞭打着教育者的良心,更是鞭策着教育界的勇敢的探索。作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沈茂德校长也在追问和考量这一话题,他思考:我们的教育带有“大工业生产”的深刻烙印,最大的问题是“一刀切、同步走、标准化”“中国式考试”正在把一批又一批个性各异的孩子塑造成统一的“合格”产品,没有突出的棱角,没有个性舒展的声音,更没有精彩纷呈的创新思维。更难能可贵的是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在学校承载的升学压力与通过课程领导彰显个性看似不共戴天的矛盾中,摸索出一条道路。2014江苏省天一中学敢于探索“天一科学院——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并荣获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通过跨学科、项目研究、自主学习融合,给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适宜的土壤。
吕叔湘幼年时期经历国家危亡的刻骨铭心现实、青年时期秉承我国科学和文化救国思想、大半生致力于新中国文化建设,他多次强调教育的创新。吕叔湘认为“扎扎实实当然很好,可是,不能把死记硬背看做“实”,要看你对“实”字怎么理解,实得聪明还是实得笨。对“实”,我们要肯定,但还要加个字,要“活”,要实而不死,实而能活,这样效果就很好。怎么能做到这点,那就要看教师的本领了。有的教师把课教活了,学生感兴趣,效果就好。有的教师不善于启发,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了不能用。”“活”不仅是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创新。天一科学课程基地就是“活”的课程,培养了“活”的能力,早就创新型人才。跨学科式打破学科知识壁垒的知识结构、过程注重项目研究式的、旨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态度和意志。总而言之,培养了求真能力。我校的校训是“求真能贱”,培养学生的求真的科学精神和能力应是我校课程设置的方向和趋势。
3.研究培训基地学校的德育有效机制,构建我校有效德育机制。
天一中学沈茂德校长意味深长地回忆起1998年他参加中国校长代表团出访德国时的感动震撼的经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一位官员曾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尖锐批评,他说:“人需要盐份,但决不能让人直接吃盐,但遗憾的是,很多中小学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让人直接吃盐的事实。”沈校长从此以后改变了以前固化的德育观念,他决定将德育理念进行质的改变。他长期坚持把德育工作指向于生活的细节,为什么面积达500亩的校园竟然没有一个垃圾桶?因为他相信:真正的素质教育其实是一种很朴素的追求:清晰每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奠定一种语言与行为的习惯、懂得尊重他人与恪守公民应该遵循的社会秩序、具有创新与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等平常生活细节。为什么天一中学校园内要放养这么多小动物?沈校长认为善待动物(动物与人同等地位)是世界公民必需的素养,所以天一中学着力校园动物课程的建设。为什么校园内要种植小麦、水稻、油菜?今天的孩子应该有更多自然情怀与田园感受。我们着力“生生农场”的建设对人的关注、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与选择。“我们需要的是德育的形式还是需要德育的教育力量?这似乎又是一个简单的提问,但这是一个决定选择真实还是形式的重要话题。”这不仅是沈校长关于德育现状的批判性思考,也是沈校长的德育理念和德育价值观。
常州市北郊中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创造性地构建发现教育德育模式,是基于我校发现教育的理念,围绕“公民素养,精英气质”的育人目标,结合级部德育主题,依托学校心育特色,统整德育课程而形成的。这一模式的特点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精神的引领作用。如图:
发现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就是我校“公民素养、精英气质”的育人目标。感动为表征。发现是德育活动的起点,学生在情境中有所发现、感悟。德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过程中震撼。心动为发展。如何让德育的效能持久?发现教育必须引领学生在发现之后确立价值判断,发展目标并坚决不移得捍卫、执行,由外在的促发变成持久的内驱力。行动为成果。行动是发现教育的成果。在教育场域中,行动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行为、结果。学生在“感动”“心动”之后,改变以往的习惯,用行动承诺未来。“发现——感动——心动——行动”既是单个具体德育活动的操作流程也是德育课程实施的分解步骤,它既强调了德育活动的理念基础,也体现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成长规律。“发现——感动”“发现——心动”“发现——行动”之间又同时构成可逆的过程。“感动”“心动”“行动”以我校的心育特色为基础,同时与“发现教育”有机结合,承旧迎新,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有机关联形成“教育场域”,所有的德育课程、活动都在这样的场域中发生。场域就是发现教育的“空气”,弥漫在师生的周围;场域就是发现教育的“土壤”,育人目标在其中生长。这就是我校相互联系、浑融一体的德育生态圈。
我校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决定,积极探讨学生社会责任感德育并进行校本化研究。吕叔湘为人敦厚,襟怀坦荡,生活简朴,品格高尚,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他热心事业,服务学界,关怀青年,扶植后学,为推动我国的语言研究和培养人材尽心尽力。所以依据吕叔湘中学的特有资源,我校的《吕叔湘“能贱”人生观背景下的师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研究》。江苏省天一中学的生活德育理念和常州市北郊中学的发现德育模式定会给我校的有效德育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三、结语
高中校长在课程领导方面面临着多重矛盾和现实压力,特别是学校承载的升学压力与通过课程领导彰显个性(从外在到内化)的矛盾。无论高中校长的头上悬着多少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要记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胡金波送给培训学员的三句话:改变急躁心态,以平常之心认清“我是谁”;改变浮躁心态,以平和之心认清“为了谁”;改变烦躁心态,以平静之心认清“依靠谁”,充分发挥我们实践智慧,一定会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作出应有的担当责任。
[参考文献]
[1]夏心军.校长课程领导力:学校特色发展的应然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3).
[2]钱钰.“雷达图”记录学生成长轨迹[P].文汇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