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2015-11-24邓如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摘要 在我国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贫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其中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加快,不同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当中。贫困生的心理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教育工作中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对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的相关思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完善

1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并且高校本身教育工作也在逐渐改革,整体教育过程也呈现了大众化的发展特点。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中,贫困生本身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的过程中。高校贫困生在面临较大的物质方面压力的同时,其本身也面临着很多精神方面的压力和心理问题。高校如果不能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于他们所面临的精神压力进行解决,那么贫困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2高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

高校中的贫困生主要是指其学生本身在校期间,其生活费用难以达到相应的当地基本生活费用的标准,并且对于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和学费的支付上存在较大的压力,整体生活过程缺乏足够的经济保障。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高校中,贫困生群体的比例大约在10%~30%之间,并且其数量在处于快速上升变化当中。在快速扩大的高校招生规模下,很多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一些学生来自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并且很多学生也来自于不同环境的家庭。不同地区家庭环境都存在不同的差异,一些农村地区的家庭依靠土地为生,收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些居住于城镇中却没有固定工作的家庭,家庭整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并不能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负担进行承担。

高校的贫困生本身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他们渴望自我实现,而现实生活则给他们出来一道道难题。尽管现阶段,外界对于贫困生群体提供了一定的资助服务,但是其资助过程还大多数都是针对于学生的经济物质的层面,对于学生心灵方面的关爱还存在很多不足。贫困学生他们学习生活过程中,物质生活相对困乏,并且在大学学习环境中,他们很容易产生一定的不适应,与周边的人际关系相对紧张,容易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另外,很多贫困学生他们也有一定的就业方面的压力,在家庭瞩目下,他们的就业方面压力也很大,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

3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思路

第一,对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行提高。 高校要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思想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且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教育能力,积极组织各项心理教育培训工作,让教师掌握足够的心理教育的理论技能。教师要对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采取科学的干预手段,为学制定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案和规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效的辅导员也要积极参与到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本身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并且增设相应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对于专业课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渗透,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理念。另外,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榜樣。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摒弃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理论,让学生积极、阳光、健康的发展。

第二,构建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保障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前提保障。在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等不同层级划分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当中。学校本身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咨询服务部门,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最主要的开展渠道。班级内部和宿舍中,也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延伸,从不同角度来对于贫困生的个体、团体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咨询和服务,提高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性。

第三,加强保障和资助工作。要想更好地推进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针对于贫困生做面临的最直接的经济问题来进行解决。当前,很多高校内部都设置了相应的勤工俭学、困难补助、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费等不同方式的保障体系。针对于当前贫困生的保障工作来说,其开展过程中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拓展渠道,对于相关的扶持制度进行完善,给与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机会。高校也要积极的联系社会,为学生争取更加宽松的环境,对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做好资助方式的改进与创新。资助工作的开展,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生活经济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对于自身已有的观念进行转变,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奋斗和调解,进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保障和资助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授人以鱼,而更要授人以渔。

第四,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不同高校本身的发展方向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高校中要重视对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对贫困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产生更加积极、健康、乐观的状态,并且多姿多彩的活动也可以让贫困生对自身的特长进行发挥,促进贫困生融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水平,减少贫困生群体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矛盾,给与他们足够的生活信心。另外,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也依赖于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于高校的贫困生群体的相关问题,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教育部门、高校以及社会都要进行高度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来看待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张铃娟.高校受助贫困生心理困境问题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01)

[2]任丽娜.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才智.2011(04)

[3]张小春.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作者:邓如涛,男,41岁,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3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

课题编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地方性高职学院贫困学生心理援助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14BXSZ017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贫困大学生“精神资助”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对策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高校贫困生消费能力与消费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