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块拼接法研究综述

2015-11-24徐立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6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重新兴起,随后迅速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合作学习方式的涌现,切块拼接法(Jigsaw)是由阿伦森(Elliot Aronson)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自产生之初,国内外的学者运用切块拼接法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并且收获颇丰。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的开展合作学习意义深远。因此,相关文献的梳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切块拼接法;Jigsaw;研究综述

一、前言

Jigsaw 的本意是“拼图玩具”,即将一张完整的图案分成诸多小块, 由游戏者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再拼接起来。本文所指的Jigsaw(译为切块拼接法)是在1978年由阿伦森等人设计开发出来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它是把学习任务切割成几部分,然后再将部分任务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只是这种方法在分割和拼接时不是随意杂乱的,而是按照一定原则。本文中,笔者对切块拼接法自产生之初的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为日后深入研究进行铺垫。

二、切块拼接法研究综述

(一)国外切块拼接法研究综述

切块拼接法从产生到现在已有40多年历史,国外学者们纷纷将其与不同学科领域相结合,不断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角度,使得切块拼接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下面笔者将国外近几十年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切块拼接法的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德克萨斯州解除种族隔离管制,来自不同种族的学生首次出现在同一个教室,但随之而来的矛盾冲突使得日常教学陷入了一片混乱。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阿伦森和他的同事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被后来称为的JigsawⅠ。阿伦森的教学模式包括:异质分组-任务划分-专家小组讨论-原小组报告。

切块拼接法的产生有着很强的历史背景,但由于其目的性很强,因此最初这种方法所应用的领域也比较窄,并且由于该理论处于萌芽状态,理论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机制也缺少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持与指导。

第二阶段:切块拼接法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初,切块拼接法开始被引用到普通课堂。但随后,斯莱文(R.E. Slavin)发现切块拼接法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十分有限。“切块拼接法虽然比非合作性教学有好的影响性,但作为合作教学的一种方法,曾经被许多研究者证明,是众多合作教学方法中最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黄娟,傅霖,2010)。1977年,斯莱文在原有切块拼接法的基础上,引进了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 Teams Achievement Divisions,简称STAD)的进步制计分法,同时增加了在学习开始前让学生了解总任务的步骤,提出了切块拼接法的修正型,即JigsawⅡ。

切块拼接法发展到JigsawⅡ以后,许多学者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环节。首先是Herlank修定了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进步的积累构成小组测试的总成绩。接着1994年,RStahl在JigsawⅡ的基础上增加了在测试前共同复习的阶段。这就是Jigsaw Ⅲ的形成,Jigsaw Ⅲ在评价体系上比JigsawⅡ更加完善。

在此阶段,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世界各地兴起,使得合作教学迅速成为全球性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这也带动了切块拼接法的不断发展,这一方法也被广泛的引用到各学科领域。

第三阶段:切块拼接法的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2000年,Holliday Dwight C.从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准确程度以及教师提供补充讲授方面发展了Jigsaw Ⅲ形成了Jigsaw IV ,步骤从最开始的4 个步骤发展为现在的9个程序:任务介绍-给出专家问题-专家小组学习-专家小组测试-原小组传授知识-原小组测试-竞赛机制的复习-评价-教师补充讲授(Holliday Dwight C.,2000)。Jigsaw IV 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学生如何知道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作为小组如何知道他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此后,国外的研究人员运用Jigsaw IV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发现“切块拼接法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的各个方面提升”(sudheesh kumar B.K.,2004)。总而言之,切块拼接法从第一代发展第四代,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学习方式,其教学步骤和前后链接已经变得越来越完善。

这一阶段,切块拼接法得到了比较完善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有体系的教学步骤,并且作为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也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二)国内切块拼接法研究综述

国内方面,合作学习的思潮出现的较晚,1988年丁邦平先生的《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与方法》是第一篇比较全面介绍和评述合作学习的文章。而切块拼接法这一名词最早在我国出现是盛群力教授于1991年发表的《合作学习:一种新的教学策略》的文章。

笔者对国内有关切块拼接法方面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早期有关该方法的著作较少,主要以王坦、盛群力的著作為主;但近十年来相关著作明显增多,主要有:黄娟和傅霖《切块拼接法(Jigsaw):一种行之有效的协作学习方式》,顾庆蓝《浅谈如何运用“切块拼接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于俊玲《浅谈切块拼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杨千玲《合作学习切块拼接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国内切块拼接法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各个学科领域,侧重点也放在如何具体操作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地理、数学、语文等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发展,但其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还比较少。

三、结语

切块拼接法对于合作教学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教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外对于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应用切块拼接法的讨论方兴未艾。目前国内有关切块拼接法的研究有待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Holliday, Dwight C.The development of Jigsaw IV in a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D].Reproductions Supplied by EDRS, 2000.

【2】Sudheesh Kumar, P .K . Jigsaw process in education: a way for joyful self learning [J]. New Delhi: kanishka publishers Distributors,2004:38-41.

【3】黄娟,傅霖. 切块拼接法(Jigsaw):一种行之有效的协作学习方式[J]. 电化教育研究 ,2010.

作者简介:徐立(1990.2-),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