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孟”在学校的一天
2015-11-24沈立典北京报道
本刊记者_沈立典 北京报道
“老孟”在学校的一天
本刊记者_沈立典 北京报道
一
同学都叫她“老孟”。老孟的名字里有一个“宪”字,似是孟子后裔的字辈。
十月的北京风很大,天气冷。早晨六点半,操场周围树木的叶子在风中响成一片。老孟从正在整理队形的班级里走出来,额前一撮小短发被吹得乱飞。她个子很高,是周围女生里最高的一个,比很多男生也高出一截。
“你好。”老孟走上前,微微一笑,眼神没有一点躲闪。可以漂亮地放进一个电视采访画面里。
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老孟已经在这里读完六年小学,现在是初二A4班的班长。
早操“跑圈”的时候老孟总是在队伍的最后,她没有喊口令控制前面的队伍,大家就这么自然地保持着队形跑着。周围除了“啪踏啪踏”的脚步以及风声,再没有其他声音。
老孟今天有任务——她身边跟着一个记者,记者带着相机。本来她打算就跟着记者,单独吃饭、上课,做个讲解员。一听说不用,她很高兴,两三步跑回了同学中间。
刚才“跑圈”和班级在一起,现在是早餐时间,她和自己的要好的朋友在一起,一张餐桌四个座位,刚好。
食堂不大,两层,女生在一楼,男生在二楼。吃饭倒也不着急,陆续有学生进出。没有规定用餐时间,只要是开饭的时段,自由来去。
偶尔有生活老师在学生中间转转,女生们会亲昵地打个招呼:“么么哒”。还挤挤眼睛。
女生们的头发长长短短,有的短到耳朵以上,蓬松微卷像小男生;有的很长,像老孟,她的马尾一直垂到腰上;有的戴着五颜六色的发箍,用缀着各种花饰的皮筋,但没有人染发。每个人都穿着运动装校服,略大。
二
2014年9月,学校开始在初2014级试行选课走班制。
老孟是体验选课走班制的第一届学生,她和她的老师要一起适应、甚至一起建立这种新的模式。
老孟是学校的“明星人物”。走进教学楼大门的时候,她难得有些羞涩地指了指一张海报:“那就是我……”一张专属于她一个人的海报,她是“校园之星”。老孟感觉自己很忙,但她很少露出倦态,只在被问起的时候,她会说,觉得最奢侈的东西是“属于自己的时间”。
“要是昨天,你还可以看到更多课堂,我下午的课丰富多样……”她介绍起自己的学习状况,就像博物馆讲解员站在自己熟悉的展品前。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讲这些。在不久之前的学校招生大会上,作为第一届实行选课走班制的学生,她曾面对数十位家长侃侃而谈,这让校长、老师、家长都感到震惊——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会如此从容自信、条理清晰,毕竟这是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
落落大方的还不只是老孟一个。招生工作本来与教学无关,但老师们却把其中介绍选课走班制的环节做成了一个校内活动,同演讲与口才相关联,由学生自行准备演讲内容,再通过竞赛获得登台演讲的机会,每一场招生会都由不同的学生来和家长及各界人士交流。学生们各有特点,并且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老孟的课程分成几个部分:基础课程——语数外等中考课程齐备,同时也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分几个板块,根据课程内容加以区分:有知识补充性质的,如与语文相关的演讲与口才,与英语相关的原声电影课程;有技能方面的,如厨艺、手工、机器人制作;艺术方面,除了常见的歌舞器乐绘画,还有动漫课,不是看动画片,而是学习动画制作。
和十一学校不同,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有早晚自习,以及“跑圈”、课间操。有固定的时间让一个班呆在一起,而这个班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班。
一旦上课,就“天下大乱”。除了到走廊里固定的储物柜取东西,老孟其它时候都奔走在各个教室。课间走廊非常热闹,学生见到老师毫不躲闪,有说有笑。
班级的概念还在,但老孟的社交圈子大大扩展了:“我认识了更多的人,几乎全年级的人都认识,而不是只知道自己班上的同学。”在这个年纪,同伴关系似乎总是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老孟也没有例外。
第二个念头则是考试。老孟下周就要月考,这也是和十一学校不同的。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引入了过程性评价,考试成绩仍然占一定比例,例如期末考试占20%,期中考试占15%,但更多的,在于平时的评价。对于如何对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评价,老师们依然在摸索,但考试成绩的权重总的还是减弱不少。
老孟的成绩单为中英双语两份,上面有分数,但更多的是评语,不是优良中差的套话,而是针对几乎每一堂课、每一次测验上的表现。每一位给老孟上课的老师,以及老孟的导师,都会给出评语,每学期还会附带给学生的一封信。每个学生会知道自己哪块知识点有问题,老师也会给出建议。每学期有一对一的家长会,科任老师都会和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
老孟没有班主任,只有导师。导师是老孟自己选择的。每位导师大约带十二三名学生,学生的生活学习所思所想都是导师关切的内容。
选课走班制第一届,什么都是新的,包括建立制度的方式——当导师学生分配极不均衡的现象发生,年级做出的选择不是强行分流,而是告诉学生,如果觉得自己的导师不合适,下学期可以重选。师生都会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进程中,而问题,在初期,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一年之后的今天,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已经从容许多。
三
早自习和A4班的同学坐在一起听完英语课,紧接着,老孟要去双语教室上双语生物课,此时和她坐在一起的不再只是A4班,而是所有选择了这堂课的同学。
教室有5×5一共25个座位,前后两面黑板,投影设备和讲桌在前,没有讲台,后面是与该学科对应的老师办公区域,不再另设独立的教师办公室。墙面、室内陈设一定是与学科相关的,或者与经常使用这间教室的班级相关。有的教室充满学生作业、作品的展示,这种展示甚至会一直延伸到走廊里。狭窄的楼道上还有专为学生编写的短小建议,涉及礼仪规范,措辞清新,例如:如果女生在楼道中随意甩起自己的长发,可能会打到旁人,是很不优雅的。除此之外,楼道还挂有学生绘画作品,一幅幅一直延伸到五楼。
老孟的英语相当不错,试卷答得好之外,讲话流利,几乎没有口音。这有赖于她之前的学习,整整六年,她都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小学部,外教于她早已不陌生。
根据教学进度,这节课要讲细菌,而授课的过程却像是一场颇费力气的猜谜。
厨艺课上,老孟的话多起来
通常,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少数,然而在这里却是多数。不仅是学科知识,只要想说,就可以举手。坐在老孟前面的“Leo”认出了课件里的一幅照片,他举手,开口就用英语讲这是二战胜利时著名的“新闻图片”《胜利之吻》,老师则顺着他所说,讲到细菌感染的一个传播途径就是体液,例如接吻。
生物学科的专业英语词汇远超出一般学生的词汇范畴,外教一遍又一遍地像教一个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那样向学生解释,这是什么东西,它可能出现在哪儿,它的特性,它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似乎也是为了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他会言及细菌的“好坏”:“Ancient bacteria are all good, they are not harmful.(古菌都是好的,它们没有危害性。)”这时候一个女生提问了:“几千万年前的细菌是好的,现在有很多变坏了,那要是再过几千万年呢,那些好细菌会变坏吗?”老师想了一下,说:“Maybe, If I live that long, I will tell you.(也许吧,如果我活到那个时候,我会告诉你的。)”这当然不是一个严谨的回答,却力图温柔。
课间,老孟拿来很多教材给记者看。大多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也有十一学校的教材,没有常见的人教苏教和北师大版。
数学课,是分班分层教学。老孟上“数三”,要求最高,内容最难。谁上哪个班是三向选择的结果,家长的意见也会参与进来。自信学力有余的学生若选择高难度,老师不会拒收。很多学生感觉吃力时,自然就到其他班上数学课了。
“数三”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甚至超过双语生物课。老师有时候不得不为此维持课堂秩序:“第十题才到你,不着急。”做题的训练仍在,只是难得地充满乐趣,像一场竞技游戏,试卷完成度最高和做题正确率最高的,都会得到奖励。奖品是一种在校内流通的“货币”,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叫法,此种“货币”可以依价兑换实物,或是实现“愿望”。
数学之后是语文课,课间老孟要到自己的柜子里换书。老孟的储物柜在一楼,有时会来不及,所以她还是会背书包,揣着几本要用的书到处跑。
老孟的语文老师是一位从教数十年的老教师。课堂上没人打瞌睡,十三四岁的少年,像听故事的幼儿一般,望着老师。当老师问起,有没有谁知道最近是哪一位中国科学家教获得了诺贝尔奖?那种惯常的热闹又回来了,七嘴八舌。“是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用过,典出《诗经·小雅·鹿鸣》。”一时四座无声。
四
中饭之后,老孟要去开会,关于学生自主管理学院的招新和徽章设计稿征集。她是智囊团的成员之一,这些事都在她的职责范围。
心理教室是学生自主管理学院的“根据地”。在和老师讨论完事项之后,智囊团的7个学生还得进一步细化安排好分工,大家在二楼的休息区坐下就说开了。一个男生反复跟老孟强调,征集各个学院徽章设计稿时还是拟一些要求为好:“不然万一有人就为了掺和进来挣学分,随便画个大香蕉呢?”所有人都笑了。分工很快就定下来,效率奇高。
老孟的笑意还没有完全褪去,她告诉记者:“一会儿到了厨艺课的教室就尽情拍照吧,那个教室实在太先进了。”厨艺课就在食堂二楼的一侧,踏上食堂的楼梯,老孟的话变得多起来,“你看外面的墙都和食堂的不一样。”
厨艺课的教室有电动升降的调料柜,装满五谷杂粮的玻璃罐放满了一面墙。操作间和模拟餐厅分开,配有巨大的显示器。老师就是厨师,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包饺子。空气里弥漫着韭菜的味道,学生们打闹不停。老孟观看了老师示范之后,一个人静静地擀着饺子皮。
下课后就是放学,操场里来来去去都是拖着各色行李箱的学生。今天又是谁来接老孟回家呢。
老孟的“普鲁斯特问卷”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理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过目不忘。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看不见,听不见,无法发出声音,无法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原文就有划线)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拥有数量庞大的人体词。人体词,也叫人体部位词,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词类之一,英语中的人体词有“face”“eye”“nose”“mouth”“ear”“heart”“foot”等,对应地,汉语中也有“面”“耳”“鼻”“口”“耳”“心”“足”等。在实际应用中,人体词除了具有指示人体各部位的基本含义之外,往往还具有多义的特征。多项词义的构建使得原本意义和所指单一的身体词具有了更广泛的延伸意义。
4、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遇到伤痛和打击能够自我安慰,忽视自己无法掌控的缺陷。
5、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厌恶?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钻牛角尖。做作。
6、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你最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
与同学们一起游学,去山东。父母健在,事业稳定成功,家庭和谐美满,享受生活。
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静静(一只海豚玩偶)。
8、你最珍惜的事物是什么?
做演员、真正去演戏的这份梦想。
9、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属于自己的、可支配的时间。
10、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
自律。
11、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你最喜欢在哪里生活?
教师。法国的小镇。
12、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胖。
13、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懂得的事情太多了。
14、虚构人物中你认为谁是英雄?你最欣赏的历史人物?
夏洛克。李世民。
15、你最喜欢男性、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体贴负责任。心灵美。
16、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哎哟喂。
17、你最伤痛的事情是什么?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想做的事情做不到。哭。
18、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心思细腻。
19、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在睡梦中安详地死去。
20、你身上有没有典型的你的星座特征?
选择恐惧症、完美主义、想得多。
21、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没有(现在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