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胜武:从十一到国际学校的转身

2015-11-24杨斌北京报道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老师

特约记者_杨斌 北京报道

范胜武:从十一到国际学校的转身

特约记者_杨斌 北京报道

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作为一所私立学校,引人 “十一模式”, 从几年前濒临倒闭到现在炙手可热,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只要引人真正符合人性、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哪怕在学校没有编制,教师没有北京户口的私立学校照样活得成功,这是一种真正的成功,是老百姓用不菲的学费认可的成功。

从山东到北京,范胜武原本一心只为做老师。他喜欢在教室里和孩子朝夕相处,那里有教育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一切从“心”开始

清晨6点,记者就早早到了操场,跟踪采访一个学生一天。

“看,那就是范校长。”接待老师突然对记者说,指着远处一个身影。夜里刚下过雨,只见他戴着眼镜,穿着运动鞋,一个人默默地扫着操场的积水……“稍后,等学生集合完毕,校长还要与我们几个班主任老师一起,和学生跑早操。”老师接着说。

如果不是老师介绍,记者很难相信,那就是一校之长。从2010年调到二十一世纪学校做校长后,清晨陪孩子们跑步已成了他的习惯。

“少年强,则国强。如果少年连健康都没有了,祖国何谈强盛?家庭何谈幸福?作为寄宿制国际学校,我们有责任组织学生晨跑;作为老师和校长,我们有义务言传身教!”问及坚持陪伴学生早起跑步的原因,范校长的语气极为笃定。

后来,范校长告诉记者,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曾经非常迷恋老师这个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如果不是李希贵发现,他或许会一辈子待在十一学校安静地做个语文教师。

“几个转折后,我领悟,其实做老师很好,做校长也不错。当老师的时候,我只能影响千百个家庭的命运,而作为校长,面对的却是千万个家庭。我希望通过打造‘运动型、健康型校园’、复制十一学校‘选课走班制’等具体举措,创设满足每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育,造福更多家庭,将教育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正是出于这份爱心和责任,他引入了“选课走班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范校长不仅有爱心,还很用心。他对学生的爱是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处渗透的。

细心

范校长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有几项“发明”很有意思。他刚来学校时,发现学生宿舍的空间有限,为了帮助他们合理收纳衣服,他为床铺设计了抽屉,方便美观。

选课走班实施以前,他多方考察每个选修课教室的配备。厨艺教室烹饪区的调料、工具比较多,怎样布置可以节省空间呢?他突然想到了设计一个“自动升降台”,既美观又安全,杂物不用时就可以“隐藏”起来。地理星球教室的地面上有一幅地图,他觉得学生不容易看清楚,就请施工队把地图下面掏空,装上了灯箱。传统地图都是横版的,南海领域只是缩略图,为了提高学生的领土、领海意识,他专门设计成了竖版的,中国整个版图一目了然。

选课走班开展以来,学生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了。他把操场上原来的运动明星海报全部替换成了学生自己的精彩瞬间。同学们不仅感到自豪,而且觉得自己真正成了主人翁、“大明星”。

内心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成长。范校长非常强调让老师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喜好,从而培养自己的特长。“选课走班”展开后,学校为主学科划分层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走班上课。

做走班制改革的过程中,范胜武同时将亦庄实小全课程引入,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吸收和创新

中西合璧的建筑设计风格,也映照了中西合璧的课程

“教育无国界,更没有门第之别,只要是符合本校学生发展规律、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模式,都可以想办法‘复制’。‘选课走班制’是为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而设计的成熟的教学模式,我校已经成功‘复制’了90%。”

五花八门的选修课激发学生挖掘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动漫、机器人、手工布艺、影视制作、厨艺、艺术与生活……学生的内心需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满足。有的学生说,“原来觉得自己很平凡,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潜在的喜好被激发出来了,而且还有专业的老师来指导,一下就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耐心

学校的教育改革,工程之大、难度之高,考验一个教育者的耐心。范校长有一个三年规划,第一年,他定为“规范年”,只做了一件事——“规范”: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干部的管理行为。

紧接着,“质量年”、“内涵发展年”。学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派遣教师赴海内外参观学习,请教育名家走进校园,不断更新国际化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全面引进了过程评价管理,用科学考核这把“双刃剑”,合理奖惩,督促全体师生积极向上。三个学部的教学成绩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在课程内涵、学生内涵、教师内涵、学校内涵也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前三年的转型一步一个脚印,夯实了改革的基础,接下来的发展就顺畅了很多:“课程建设和高效课堂年”、“特色建设年”、“健康型、运动型校园”……就在“特色建设年”,学校正式开始了选课走班。

范校长说:“这关系着那么多学生和家庭的未来幸福,关系着一大批年轻教师的职业成长。我们真得静下心来,一步一步规划,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成功复制,五个关键词

经过一年多的“选课走班”实践,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已经成功复制了十一学校的这种教学模式。范胜武校长说:“教育无国界,更没有门第之别,只要是符合本校学生发展规律、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模式,都可以想办法‘复制’。‘选课走班制’是为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而设计的成熟的教学模式,我校已经成功‘复制’了90%。”

事实上,早在选课走班改革之前,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就已经形成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一方面是从小学到高中一条龙式的中华文化课程,另一方面则是为国际班孩子专门准备的3P英语课程。同时,学校还内引十一学校的同时,还联合美国加州费尔蒙特学校,把该校的课程拿来作为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课程体系一部分。

这样一种从小学到高中的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正是范胜武对在中国办国际学校的一个最重要的改变。

他发现目前大多国际学校的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一是现在很多国际学校都纠缠于公办和民办教育理念的差异,为了招到学生打各种虚假广告,课程改革走形式,把教育当做一种盈利手段。二是很多学校把所谓国际学校办成培训学校,注重学生托福成绩和AP成绩,这样学生又成了考试机器,和应试教育一般无二。而最糟糕的一点就是盲目和国外学校合作,进行全盘西化。

“外国课程和教育教学理念实际跟中国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范胜武说,最开始与费尔蒙特学校合作时,双方也是通过多轮谈判和研讨,在在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上达成共识。”

有了这样的经验,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制”,范胜武也尤其强调落实细节。范校长说,课程移植有好处,减少了很多摸索的中间环节,可以直接把一些优质的经验和理念带过来。

选课走班真的可以在民办学校嫁接吗?范校长用几个关键词点出了十一模式的特点,以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改革。

一:课程多元化

全面引进“选课走班”,最核心的要素即是把选课权利交给学生,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个性化的教育。和十一一样,二十一世纪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课程,共设置了必修、选修、综合实践三大类,至少135个教学模块。其中,很多课程都是直接对十一学校的移植。 “对于十一的课程,我们实现了90%的复制,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稍作改动。比如,我们适当降低了十一学校数学校本教材的难度。”范校长说道。

关键词二:一人一张课表

选课走班后,学生们不再按传统做法分班,而是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形成了一人一张课表,这就解决了原来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同时又有些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同时,学部还为每位同学安排了专业导师,为其生涯规划、心理疏导和学业指导等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三:学科教室专业化

走入现在的初中部,看到的是风格迥异的专业教室,而不是整齐划一、单调沉闷的传统教室。为了选课走班制更好地实施,初中部全新打造了日常教学类、特色艺术类、创意技术类、健身体育类四大类别、近五十个专用学科教室。

关键词四:“云学校”

选课走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做保障。初中部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新的“云学校”网络平台,搭建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新型交流互动平台,家长可以每天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学部还实现了最先进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分学年建立项目组,设有顾问管理、导师管理、常规管理、过程性评价管理、自习管理、生活服务管理、自主管理学院等管理机制,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班主任不复存在,每名教师都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导师和咨询师,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五:“三驾马车”

初中部组建了由中教、海归、外教组成的教师队伍,与北京十一学校共同开展教研。美国在华英语学会派遣的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双语和全英文授课的海归硕士、博士,具备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中教,三者合理配比,形成三驾马车式的师资队伍,共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做起来

如何发挥新老教师的作用,使其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亮,这也是范胜武在二十一世纪学校与刘艳萍校长在一分校遇到的同样的问题。

近几年,学校吸纳了大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海归”及外教,在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比例迅速提高,这也是学校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校改革的推进中,年轻教师一拍即合,他们有想法,有胆识,见识广,适应能力也快。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留下来的老教师也纷纷举双手赞成各项改革。

而在师资培养方面,学校几乎每周都会派出老师到十一学校总部学习和研究。范校长也坦言,在整个课程改革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师资。

“思想先行。必须让老师意识到这个事情有价值,有意义,让他看到学校的发展是和他的切身利益、整个教育生命的成长都相关。所以他的认同感很强。”

“一开始老师们都会不适应,无论心理上还是方法上。老师的角色变化很难,但我们还可以改变生态。我们前面几年所做的工作,都是在保证这一点。思想先行。必须让老师意识到这个事情有价值,有意义,让他看到学校的发展是和他的切身利益、整个教育生命的成长都相关。所以他的认同感很强。”

如果说新老师是为改革引进鲶鱼,那留下来的老教师实际则是改革的中坚支柱。在后来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主导课程改革的有一大部分都是老教师。

如初中语文老师闫应光,选修课国画教师常方。记者问了他们一个相同的问题,“对于现在的选课走班改革,您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回答:“对教育更有激情了。”在改革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在自觉地转变着。

“其实选课走班我们很早就听说了。直到去年开始,我们去十一学校学习,就觉得很高大上,心潮澎湃。刚开始做的时候会有一些忙乱,但步入正轨后,就会觉得收获丰富。”闫老师对记者说道。

对十一学校语文教材的使用,闫老师就觉得受益匪浅。这本教材不仅借鉴了传统教材的主题单元结构,更重要的是引入了目前儿童阅读中主题阅读、大量阅读的理念。就以这个国庆假期的作业为例,是要学生就自己读过的名著中某一最喜欢的人物做传记,结果学生们不仅完成了作业,还将整本书的人物关系图都理了出来。

“深入下去,你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真是无穷的。但是,面对这样大量的阅读,老师的教学也必须发生根本转变。你必须花时间去思考阅读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平衡,学会取舍。”闫老师说道。

闫老师的这种转变,似乎正应了范校长的话,“我一直信奉一点,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想做。任何事情认准了,只有五个字:只要做起来。”

其实面对选课走班,很多学生刚开始也有和老师一样的经历。如现在初二年级的倪杉同学就对记者说:我在小升初的时候也对“选课走班制”有着很多的疑惑。但其实只有当你真正身临其中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制度简直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它提高了我的自主管理能力,我可以选我所爱,发挥特长,还培养了淡定的心态。

这样的例子记者采访到的每个老师几乎都可以举出很多。在采访初二的盖老师时,她就说到一个特别爱写诗的学生王一尘。

初一时,这个年仅12岁的孩子就在《初中教育研究》上发表了一首《人在旅途》:“他从未知中醒来/他不知要往哪里去/他四处探索……他意识到:他是自然的一部分/他明白了万物一体——他的梦就是他本身/他大笑亦大哭/有一天,他和自然融为一体……”这首诗的哲思气质几乎让老师们震惊。

后来,与记者聊到自己的成长,王一尘则说:“因为我自己偏爱阅读,所以学校开设的很多高层次阅读课都正好与我的长项匹配。”不得不说,这正是得益于二十一世纪的语文课程模块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细化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记叙文写作、现代文语言鉴赏、经典名篇赏析等,满足了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

教育的笨功夫,慢工出细活

动漫教室的王虹老师为记者展示学生正在制作的定格动画

采访第一天随着范校长参观学校时,记者就注意到了王虹老师的动漫教室。

在这间教室的门上,用英文写着:我不是教你怎么做,而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而教室里,王老师正在为孩子们展现一部由他们自己创作的定格动画。

她还记得第一次给学生放那些经典动画短片时,孩子们惊奇的眼神:原来动漫还可以是这样的。

刚开始从动漫公司辞职,来这里做老师,她最困惑的一点也是年龄阶段不一样,自己上大学时学的内容,不能直接教孩子,因为他们太小。所以她必须找到一些更加适合孩子的切入点。“因为动漫有很多种类,包括手绘、定格、手翻书、偶人、CG等,现在电脑操作对他们来说确实很难,但是他们可以进行一些手绘,然后我也给他们看一些非常优秀的短篇动画,他们就能接受。”做定格动画,也是因为孩子们最感兴趣。而且,这是动漫制作最易入门的一类。

“一步一步来,设计最适合他们能力的课程内容。”开课这一年多,有一个画得最好的孩子,现在已经去日本念高中了。但对于大部分孩子,会有一个过程。

王老师的想法是,要教他们真正制作动画太难,但是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他们自觉形成一种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这门课最重要的目的就达到了。

问到有多少孩子选修她的课,去年是24个,今年只剩下16个。现在她就在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课程,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选课走班不仅是在给孩子做选择,同样也是在考验老师的功夫。一方面,老师不仅要去平衡课程对孩子的价值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建构足够的课程魅力。

范校长早年也有过与王虹非常类似的经历。现在他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慢工出细活。他最擅长教古文,刚开始,为了打牢基础,他甚至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买了几大本古诗文词典字典逐字逐句地读背,每天晚上都弄到深夜。由此形成了自己现在的古文修养。采访过程中,他还即兴背了一段李白的《蜀道难》,滚瓜烂熟。他喜欢古文的语感。

到做班主任,为了更快摸清学生的情况,他几乎每周末都要骑着自行车去家访,一天走四家,不吃饭,也不要礼。“我就觉得我应该跟家长交流,因为开家长会六七十个家长你根本应付不过来。”

现在,他常和老师们分享的一句话:“当个优秀老师不容易,但是你只要把学生当做你自己的孩子,你就会研究,就会下笨功夫。笨功夫下完了就不是笨功夫,有一种在上面俯视教育的东西。”

“前几年寒假,我们带11个老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培训,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想法,我们的老师不能只听只看来洗自己的头脑,而必须到实地真正观察和体验,这样的考察才有意义。我们必须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点来俯视我们的教育,这样的话学生在老师引领下才可能走向更高的高度。”范胜武对记者说。

所以,当记者问范校长:从开始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管理机制和课程改革,到消化这一套东西花了多长时间?他有一个明确地回答:这从我到十一学校工作,甚至当老师时就已经开始了。实际上,现在我们说到十一模式,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十一模式就是扁平化管理和选课走班,其实不是。

“十一学校也是从2011年才开始选课走班,但李希贵对于学生培养的超前思维早就有了。在这之前,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选课走班大家都认为是一种新鲜事物,认为是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从表面上,从形式上是这样。

“但与其说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不如说是一种本质上的回归。选课走班的本质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最适合他的东西。这和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是一个道理。和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也是一个道理。”

范校长的这个回答,确实有些出人所料。但也确实澄清了,选课走班改革一个最核心的要素,不仅是让学生有自主自由选择的空间,同样也是给老师创造一个自主自由创造的空间。“选课走班的本质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最适合他的东西。这和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是一个道理。”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老师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论校长的修养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