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措施对2个农家系吊瓜生长的影响
2015-11-24陈常理吴兴秋朱关林
陈常理,吴兴秋,朱关林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杭州 311202;2.永康市河秋吊瓜专业合作社,浙江永康 321300)
栽培措施对2个农家系吊瓜生长的影响
陈常理1,吴兴秋2,朱关林1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杭州 311202;2.永康市河秋吊瓜专业合作社,浙江永康 321300)
对2个农家系吊瓜进行了不同栽培措施对其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的鲜果既较大又较重,其单果鲜重、果高、果宽分别为142.92 g,77.13 mm,70.06 mm;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的果数最多,为14.67个·m_2。新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老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的籽千粒重较大,分别为236.70,233.90,233.37 g;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老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的单果籽粒数较多,分别为94.85,84.67,84.55粒;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老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的单果干籽重较重,分别为21.21,19.35,19.28 g;667 m2第1批干籽产量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的最大,为188.52 kg。
农家系吊瓜;栽培措施;生长
吊瓜,学名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栝楼多为浙江长兴白砚、安徽潜山等地农家以食用为目标多年驯化野生栝楼而来。因形似小西瓜,搭棚架栽培,瓜挂在棚架上,而俗称吊瓜。所产瓜子称吊瓜子,栝楼籽常加工为休闲食品。吊瓜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果实、果皮、种子和根经炮制可作为中药,瓜蒌、瓜蒌皮、瓜蒌籽和天花粉均可入药[1_2],此外,栝楼还具有特殊的绿色保健功能[3],因此,近年来,其身价倍增,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看好。生产上栽培的吊瓜其种源以常规筛选而得的混系为主,播籽育苗,按10∶1的雌雄比例搭配种植。因吊瓜系异花授粉作物,连年混交,基因型混杂,且籽播苗雌雄比例为3∶7左右,还只在开花后才能分辨,育苗烦琐,花工多,成本高。因此,农户就利用其系宿根植物多年生的特点,小苗种植后多年利用,节约成本。食用吊瓜自然生长的宿根寿命虽可长达20余年,但经多年观察,人工栽培的食用吊瓜在栽植后的第3~5年生长最好,产量最高,以后随着年份的增加逐年下降。如何延长食用吊瓜的高产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于2009年开始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其持续高产的技术,初步形成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在实施后证明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09年在永康市阿秋吊瓜专业合作社进行,一块为旱地,一块为水田。参加的吊瓜有2个品种,老农家系和新农家系。试验用的药剂有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西安喷得绿农化有限公司),俄罗斯红钾王(含黄腐酸钾≥36%,黄腐酸铵≥19%,腐殖酸3.0%,Mn+Zn+B≥6.0%,鳌合态磷≥4%,活性钙≥10%,超能鱼蛋白粉≥9%,肥料增效剂≥1%及适量的活性菌、甲壳素、活性促根剂、细胞分裂剂)(潍坊诺华农化有限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新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瓜园搭建棚架种植,用钢筋水泥柱(250 cm×8 cm×8 cm)按3 m×3 m间距挖穴立柱,各柱横纵都用直径为3.6 mm的钢绞线连架拉好,并用直径约0.13 mm的钢丝在钢绞线上按孔径1 m织成网状,最后在棚面上用孔径约30 cm的塑料网覆盖。试验地在当年收获完毕后,清除瓜园的枯藤、杂草,尤其是病株虫瓜等残留物,移出瓜园销毁,以减少越冬场所的病虫,降低病虫基数。瓜园清理完毕后,用石硫合剂(生石灰∶硫黄∶水为1∶2∶10熬制而成)浇根,杀菌防病。当年发病严重的田块采用移位法栽植,将种根挖起,移至用生石灰或石硫合剂消毒过相对健康的新种坑。老种坑消毒杀菌。次年3月初,种根发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浇根,杀菌防病。收瓜完毕时施基肥,一般667 m2施腐熟畜肥1 000 kg,磷肥50 kg,钾肥15 kg,开春时施硼肥0.5 kg;适施苗肥,抽茎后施三元复合肥10 kg左右;产果后施三元复合肥15 kg;此后每坐实一批果,均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15 kg。
新方法管理。在常规管理基础上,于7月上、中旬用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硼砂15 g+尿素100 g+俄罗斯红钾王100 g,加水15 kg喷雾。
1.3 调查项目
2014年8月28日进行结瓜数调查,以棚架钢绞线为界,各处理调查3个点,每点调查34.72 m2。2014年8月30日进行果实经济性状调查,每个处理随机取30个成熟的果实带回室内考种,测量单果鲜重、果高、果宽、果高/果宽比值、单果籽粒数、单果干籽重、籽千粒重、干籽产量等指标。
1.4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SAS 9.1.3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性状
表1表明,各处理的单果鲜重、果高、果宽、比值(高/宽)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单果鲜重,老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处理最轻,与其他4个处理差异极显著;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处理最重,为142.92 g。果高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老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处理的较高,分别为77.13,76.02和75.35 mm,三者差异不显著。果宽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和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处理的较宽,分别为70.06,68.31 mm,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果高/果宽比值,老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和新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处理的最小,且差异不显著。从单果鲜重、果高、果宽3项分析,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处理的鲜果既较大又较重。
表1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不同吊瓜品种果实性状的影响
2.2 结果数及经济性状
表2表明,各处理在果数、籽千粒重、单果籽粒数、单果干籽重、第1批干籽产量等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果数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处理的最多,为14.67个·m_2,老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和新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处理的果数最少,分别为4.15和4.50个·m_2。籽千粒重,新农家系旱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老农家
表2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不同吊瓜品种结果数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系水田常规管理处理的较大,分别为236.70,233.90和233.37 g,三者差异不显著。单果籽粒数,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老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处理的较多,分别为94.85,84.67和84.55粒,三者差异不显著。单果干籽重,新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老农家系水田常规管理处理的较重,分别为21.21,19.35和19.28 g,三者之间差异也不显著。第1批667 m2干籽产量,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的处理最大,为188.52 kg,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
3 小结与讨论
2个农家系吊瓜在旱地上种植后,果高/果宽比值较小,它们的果实均比在水田里种植偏圆,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老农家系水田新方法管理处理的当期干籽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果数多,这说明采用新方法管理吊瓜的坐果率大大增加,此配方使用多年效果显著,吊瓜种植户可因地制宜应用。
[1] 乐崇熙,诚静荣.栝楼属药用植物初报[J].植物分类学报,1974,12(4):415.
[2] 周凤琴,徐凌川,张永清,等.山东瓜蒌生产情况调查[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5):379_381.
[3] 杨廷祯,高敬东,杨明霞,等.栝楼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03(10):48_49.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67
B
0528-9017(2015)02-0209-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19
2014-12-15
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2-064);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3GA700061)
陈常理(1975_),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经济作物育种、栽培及耕作科研工作。E-mail:chenchangli66@163.com。
文献著录格式:陈常理,吴兴秋,朱关林.栽培措施对2个农家系吊瓜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209_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