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幸福的手

2015-11-24_

读者·原创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洛哈桑米其林

文 _ 曾 颖

指向幸福的手

文 _ 曾 颖

曾颖,职业影迷,业余作家。曾在《南方周末》《新京报》《华商报》等数十家报刊开设专栏,出版作品集十余本,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夏衍杯电影剧本奖”等荣誉。现居成都。

对于普通的电影观众来说,莱塞·霍尔斯道姆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但说起《浓情巧克力》《忠犬八公的故事》《狗脸的岁月》《不一样的天空》《分手信》《骗局》《卡萨诺瓦》《未竟一生》《苹果酒屋的法则》等电影,不少人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这位生于1946年的瑞典老导演,几乎倾其一生,用电影向人们诠释了他对人生,特别是对幸福的理解。在刚过去的2014年,他导演的《米其林情缘》,更是将他将近七十年来对电影和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做了个总结。

《米其林情缘》讲述的是一个文化碰撞的故事:厨师哈桑·哈吉一家因受种族冲突的影响,从印度来到法国小镇卢米埃。因汽车出了故障,他们留在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哈桑的父亲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在小镇上开一家印度风情餐厅。这个举动无疑是找死,因为在离他选址开餐厅不到50米的地方,就是马洛里夫人开的米其林星级餐厅,这家餐厅是当地公认最好的餐厅。

哈桑的父亲和他的印度菜以公牛冲入瓷器店般的气势,莽撞地冲入卢米埃餐饮界,他的经营风格和营销方式,引起了一向以正统法式料理和优雅法式就餐文化为荣的马洛里夫人的紧张和反感。他们由反感生出敌意,从文斗到武斗—相互挖墙脚,或是彼此投诉对方的违建和噪音……他们之间不断升级的敌意和矛盾,令小镇镇长焦头烂额。

就在人们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化解这怨恨与矛盾的时候,喜爱法式料理的哈桑·哈吉却在马洛里夫人店里的美女厨师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父亲敌人的烹饪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使用了印度菜的香料和烹调手法,让马洛里夫人店里“一百年都没发生过改变”的菜谱,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种变化,得到了米其林餐饮评委们的肯定,并将马洛里夫人渴望了多年的二星荣誉标志发给了她,使得她对哈桑的厨艺和为人改变了看法。而真正让他们冰释前嫌的,是她店里的本地厨师们对印度料理店的纵火事件。此事让她开始反省并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她的反思与忏悔之举,也得到了善意的回应—让她收获了爱情,与哈桑的父亲成为了一对恋人。

哈桑的精湛厨艺并没有止步于米其林二星。他受全法国顶级餐厅的邀请,用各种奇思妙想向着“只有神才能获得”的米其林三星发起冲击。而当他如明星一般冉冉升起于巴黎的餐饮界和时尚界的时候,他内心最想念的,却是小镇卢米埃和那些爱着他的人们。他终于明白,美食最重要的是制作者的情感,这比任何功名与物欲更重要。这个念头使他离开巴黎,向他心中真正想要的爱人和家奔去……

这部电影几乎聚集了莱塞·霍尔斯道姆电影的所有特色—美丽怡人的风光,精致而略带怀旧风的摄影,行云流水般的剪辑,深入的人物刻画,令人垂涎的漂亮食物,复杂纠结的文化冲突,漂亮机灵的孩童,伶俐可爱的动物,震慑心灵的音乐……这些元素,构成了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梦幻世界。最难能可贵的,在于这些美好的场景都不是远在天边,让我们只能望梅止渴般想象,而是只需稍作努力,便触手可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亲人之间的理解,敌意与仇恨的化解,人对人的至诚之爱……这些是生活中最本真却可能被我们忽视了的东西。电影用清晰明了的形象和触动人心的故事和细节,娓娓道来,让观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动,并对剧中所主张的生活态度心向往之。

这种特色一直贯穿于霍尔斯道姆的电影创作中,无论是早期《狗脸的岁月》里那个即将失去母亲的孩子的复杂遭遇,还是《不一样的天空》里那个因家庭拖累无力出行却对远方充满向往的少年,或是《未竟一生》中失子的老父亲对儿媳妇与孙女的冰释前嫌,都始终贯穿着霍尔斯道姆的价值观与追求,这在好莱坞是个特例。也正是有这样的导演存在,才使得好莱坞不至于只剩下一堆刺激视觉的影像,而多少保留了一些对人心和人性的观照。

也有人认为,莱塞·霍尔斯道姆已经江郎才尽,开始重复自我了。以《米其林情缘》为例,无论是主题还是故事脉络甚至人物设计,都与2000年公映的他的代表作《浓情巧克力》如出一辙—故事发生地是古色古香的小镇,只不过冰雪纷飞的兰斯克内变成了鲜花盛开的卢米埃;故事脉络是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挑战与融合;文化的承载物都是食物;反对者也相似,都是对改变心存恐惧的当地权威人士,一个是镇长,一个是餐馆女老板;而最终的矛盾解决方式也一样,都是食物让他们一笑泯恩仇;影片最终通过沟通、交流,进而融合,以推出更高等级的文明形式达到皆大欢喜的结局……这一系列特征,惊人的相似!

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自我抄袭,而是霍尔斯道姆对自己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次重申。如同在他众多电影中反复出现过的许多形象一样,是一种象征和隐喻。这些意象包括带着女儿流浪奔波的单亲妈妈,对新事物和外来者心存恐惧的权威,战无不胜的美食和爱情,冰冷僵硬但最终被变得柔和温暖的古镇,尖锐张扬但不失底线的挑战传统者……这些东西构成他个性化的电影语言,谁又能说清,这是无意识的自我重复,还是有意识的反复强调呢?

莱塞·霍尔斯道姆的电影如同一只指向幸福的手,适时提醒我们,幸福从来没有远离,只是在许多时候,我们被偏见与狭隘蒙蔽了眼睛。

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倾尽一生,用电影向人们诠释他对幸福的理解。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继续畅游莱塞·霍尔斯道姆的幸福世界。

猜你喜欢

马洛哈桑米其林
感恩
借据丢失之后
米其林两款高性能轮胎登陆中国
为你,千千万万遍
嫉妒的丈夫
米其林的星
米其林家族接班:制度难敌“意外”
轮胎关乎“吃货”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