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调查研究

2015-11-23樊超超张伟锋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樊超超 张伟锋

(新乡学院 河南新乡 450002)

河南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调查研究

樊超超 张伟锋

(新乡学院 河南新乡 450002)

选取河南省17个乡镇的236位60岁以上老年人为样本,调查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及其相互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生存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居住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独居老人幸福感水平最低;幸福感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农村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生存质量

1.引言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1.8亿,占总人口的13.1%[1]。中国人口已趋于老龄化,老年人这一群体渐渐被人关注。中国老年人约60%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仍是中国老年人的主体。河南是农村人口大省,农村老年人占有很大比例,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改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国家关注民生的重要任务。主观幸福感(SWB)作为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测量标准渐渐受到关注。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SWB较高,即大多数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但这些研究基本以城市老人为主,事实上农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于城市老年人,相对于城市老人,他们更明显的体会到经济、身体状况和幸福感的威胁。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2],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及生活满意率普遍较低,但也有报告[3]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对全国常模显著高5.5%。本研究以河南农村老年人这一群体为样本,为改善河南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生存质量及幸福感丰富了参考数据。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取

本调查采用多层次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河南省北部、西部、南部4个县(滑县、伊川县、新安县、遂平县)的236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为样本,由于农村老年人在生理上(耳聋眼花)及知识接受能力上有所不足,所以我们对不能自行完成问卷的老人通过访谈交流的方式按其真实想法帮其完成问卷,共得到问卷236份,有效率100%。

2.2 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其中MUNSH由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构成,总的幸福度是两者平衡的结果。SF-36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及相关分析。

3.统计结果

3.1 老年人幸福感与生存质量均值与标准差统计结果

表1 幸福感与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均值与标准差

表1数据表明,河南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均值为4.66,处于中等水平(均值区间为-25-25);在生存质量上(各维度均值区间为0-100,得分越高说明其健康状况越好),生理机能与社会功能维度相对较高,生理职能较低,总体上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3.2 老年人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描述统计

表2 幸福感与各人口学变量的描述统计

由表2数据可知,河南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在性别、年龄以及子女数量方面差别不大,但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及居住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3.3 老年人幸福感与各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3 幸福感与各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

由表3数据可知,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在年龄、文化程度及子女数量上的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居住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0.05)。

3.4 老年人幸福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分析结果

表4 幸福感与生存质量各维度的相关性

由表4的数据可知,幸福感与生存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即生存质量越好,幸福感程度越高。

4.讨论

4.1 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生存质量总体状况分析

目前,在已有的研究中,虽有报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率较高,但大多数报告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体水平较差,主观幸福感的评分较低,这与本研究结果稍有差别,可能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幸福感及生存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总的来说,现阶段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还不算太好,医疗、娱乐等设施还不健全,农村医保正在探索,这都制约着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与生存质量。另外,有研究显示,河南农村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分数较低[5],这样就会导致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在精神方面也同样制约着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所以,以上的数据显示老年人幸福感和生存质量都处于中等水平,既说明了河南农村老年人对其生活的现状还很满意,也同时说明了在有些方面老年人的生活还有待提高。

4.2 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总体状况分析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男女在观念上也同样渐渐同步,因此,对幸福感的理解也渐渐相同,没有了性别差异。在年龄上80岁及以上的老人相对幸福感较低,这可能与自然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人至暮年,自然没有年轻时有活力。子女数量越多不一定都对老人很孝顺,相反,可能矛盾也越多,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低。有配偶的老人相对于丧偶或无偶的老人有更多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持,所以就会有更多幸福感体验。文化程度方面,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老人幸福感最低,可能因为高学历的老人在思想上较为复杂,简单的生活事件就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幸福感自然较低。

4.3 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与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经过t检验结果显示,幸福感与性别(p=0.13>0.05)和婚姻状况(p=0. 895>0.05)均无显著性差异。以往有研究[1]显示,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与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与婚姻状况无显著性差异,但据高红英等[4]对城市社区老年人幸福感研究发现,老年人幸福感与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得出这些不同的结果可能是因为调查的群体及地源不同,河南的中原文化和农村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不同所致。

由表3数据可知,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只与其居住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知,独居老人幸福感最低,三代及以上同住最高。这与我们的传统看法不谋而合,同时也有许多相关研究得出同样的结果。这可能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有关。我们中国人都希望能够子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晚年能和子孙一起幸福的生活,体验到幸福之感。所以,三代及以上同住更能体验到这种幸福,而独居老人没有更多的热闹体验,孤独感可能会占据主要地位,相应的幸福感就会自然降低。

4.4 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分析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抵抗力逐渐下降,容易生病,身体上的痛苦会给老人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也就不能体验到幸福的感觉,因此,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老年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在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方面,由于老年人多已不再工作,安闲在家,这种情况下仍能保持很高的精力水平说明其对生活的态度非常积极,幸福感也就可以保持很高的水平;又由于老年人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情感的和谐让他们有一个精神寄托,精神健康让他们少了很多心理困扰,因而,具有较高的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水平才能让老年人体会更多的幸福感。

4.5 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的对比差异分析

在已有的研究中,普遍报告农村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及生存质量上低于城市老年人。与城市相比较,农村老年人在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经济收入、健康状况等方面都与城市老年人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农村老年人中空巢现象的出现,养老保险的匮乏,社会支持的单一等都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受到影响,孤独感增加。所以,现阶段,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相对于城市老年人还有待提高。

4.6 影响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的因素

我们普遍认为,影响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孤独感等,也有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对其幸福感也有较大影响;客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社会支持、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及孝顺程度等。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显著。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因素中,有研究提出,性别、年收入、婚姻状况、慢性病史和居住方式为影响因素而不包括年龄、医疗保险和烟酒史[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显著影响着生存质量,它们有相互的正向预测作用。

5.提高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的建议

提高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即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丰富精神世界、完善社会制度。物质生活方面,主要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养老设施来实现;精神世界通过宣传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加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更丰富的老年活动,积极鼓励农村家庭与老人同住,避免独居等;社会制度上对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障等制度的完善使老年人健康养老得到保障,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1]吴菁,黄慧敏.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24-26.

[2]胡军生,肖健,白素英.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3):314-317.

[3]何长久,周文秀,等.南充市城郊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川医学院学报,2009,24(6):546-549.

[4]高红英,苗元江.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198-201.

[5]邢华燕,常青.河南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5):506-507.

张伟锋,男,1979.5,河南鄢陵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

项目资助:1.新乡学院科技创新项目:12SB15老年人幸福感问卷的编制;2.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新乡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SK201409河南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存质量调查研究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