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荐购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实证研究
2015-11-22李祝启
李祝启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合肥 230001)
基于网络荐购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实证研究
李祝启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合肥 230001)
以安徽省图书馆网络荐购系统为例,对荐购系统的各个模块、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通过对网络荐购系统效用及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出了基于网络荐购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优化路径。
网络荐购 公共图书馆 资源建设 安徽省
1 引言
文献资源建设水平是衡量公共图书馆实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公共图书馆工作流程中占据重要地位[1]。为了提升文献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优化资源建设流程,使得资源建设成果能够更加满足读者的需求,本文试图从读者荐购的角度探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网络荐购,是读者通过网络荐购系统向图书馆推荐购买某种文献资源,图书馆对读者推荐且审核通过的文献资源予以采购并加工,而后通知读者到馆借阅的一种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行为[2]。读者网络荐购提高了图书采购的针对性,满足了不同读者特定的需求,体现了文献资源建设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是优化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3]。
国内外学者对于读者荐购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读者荐购尝试始于美国巴内尔学院,此后众多学者从高校相关读者荐购实验入手,研究了读者荐购的各个环节及相关模式[4]。如Maness[5]提出用户参与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要素之一;Oguz[6]等提出图书馆需要用户借助Web2.0社会软件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相对于外国研究,国内对于读者荐购的文章相对较少。笔者以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等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共搜到相关文章25篇,其中最早研究读者荐购的是张甲和胡小菁的《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其中重点介绍了基于读者的图书馆馆藏建设是图书馆的重要转型方向[7]。此外,其他学者主要是在国内外相关实验为研究对象,并构想符合自身特点的建构系统建设方案。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相关实验和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领域,公共图书馆等其他图书馆领域涉及的很少。本文试图以公共图书馆读者荐购具体实践为例,利用笔者亲自参与读者建构系统建设各流程的优势,试图构建出一种符合公共图书馆特点的荐购系统模式。
2 公共图书馆网络荐购模式实证研究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读者荐购系统在高校图书馆应用较为广泛。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图书馆受众是学生和老师,它们文化水平较高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而在公共图书馆系统,由于受众面广泛且技术水平落后,读者荐购系统不是很普及。安徽省图书馆在原有的一套读者荐购机制的基础上,从2014开始新增加了网络读者荐购系统,极大地丰富了资源建设体系的完整性。
2.1 安徽省图书馆网络荐购系统
安徽省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是整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入口是在网站首页的荐新书子栏目中,主要由读者处理模块、荐购订单模块和后台处理模块组成。其基本流程如下:
图1 安徽省图书馆读者网络荐购总流程图
2.1.1 读者处理模块
图2 读者处理模块流程图
在读者模块中,读者首先需要在本馆查询系统中对要荐购的图书进行查重。查询系统链接着图书管理系统中的OPAC联机目录,读者可以按照题名、责任者、主题词、分类号、国际标准书号、索取号等途径进行检索。如果返回结果显示荐购的书籍本馆已采购,则进入退出模块,读者将本引导到相关借阅网页去借阅相应的书籍。如果查询结果显示没有采购,则进入下一步订单填写。填写完毕点击确认后,系统自动进入后台处理模块等待采购人员的处理。
2.1.2 荐购模块
图3 荐购模块流程图
荐购模块是连接读者处理模块和后台处理模块的桥梁,是整个荐购系统的核心模块。其中订单主要包括书名、编者、出版社、荐书人、荐购时间、处理状态等栏目,荐书者必须要如实按照条目逐条填写,如果漏填某一项,系统默认为填写不成功,就进不了后台处理阶段。如果读者荐购的图书符合要求,则进入后台处理阶段等待采购人员的确认。如果不符合要求,采购人员会在附注中说明原因并将订单打入退出模块。
2.1.3 后台处理模块
图4 后台处理模块流程图
后台处理模块是采购人员专用的处理荐购信息模块。后台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发表、咨询、资料等项目,其中发表模块的作用是采购人员将处理结果和处理状态反馈给读者,咨询模块则是查看读者历史咨询信息,资料模块则是填写管理员自身的信息。采购人员首先以www.ahlib.com访问荐购系统管理员界面,在页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登录后台处理系统。采购人员在完善资料的前提下,点击咨询模块,查看最近读者的荐购信息。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信息,采购人员首先要进入总数据文件中对相关图书信息进行查重。这里的查重与读者查重相比,读者查重是在馆藏数据库中查找相关条目,但是其中并没有包括现采数据以及为录入系统的数据,因而还需要在总数据文件中进行查重。如果通过查重检索,采购人员将点击后面的编辑按钮进入发表模块对相关读者的荐购信息进行回复,相关处理结果将通过处理状态栏目体现。处理状态分为未审核、已审核、未通过分别对应新提交荐购信息,处理成功的信息以及未通过审核的信息。读者可以根据处理状态显示的内容随时了解自己推荐订单的处理进度。通过审核的荐购信息将被加入采购条目进入采购环节,采购成功后系统将通过读者留下的联系方式通知荐购读者借阅。
2.2 网络荐购数据分析
表1 网络荐购数据表
读者建构系统开始运行以来,读者荐购的数量不断增加。荐购图书的种类大致集中在法律、医学、文学等大类中。分析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两种:第一,之前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购大多是以满足大多数读者需求为目标,因而一些文学、普及读物等得到大量采购,因而导致医学、法律等方面的图书相对不足,而在荐购的I大类文学图书中,副本量不足是导致荐购的重要因素。第二,一些法律、计算机、医学等图书由于专业性较强且价位价高,因而采购的数量极其有限,因而在荐购系统开通后,读者表现出很大的需求愿望。由于荐购规则中规定荐购图书的读者有优先借阅权,而且荐购信息向读者公开,这些受到读者高度关注的图书利用率一般都在80%以上,其中荐购的文学图书利用率最高,其次是医学。
在目前的荐购图书中,大约有5%的图书是荐购读者推荐自己的专著。对于这类荐购信息,我们首先应坚持符合读者需求以及质量第一的原则,对于符合读者需求且质量较高,馆藏没有的图书我们将纳入采购计划。对于那些质量不高,仅仅是读者自己为了销量而推销的图书,我们会拒绝采购。由于采用了较为合理的审核流程和采购标准,在经过书商、网店、现采等多种渠道的采购后,网络荐购图书的购买成功率较高,达到85%以上。那些未被采购的图书大致是由于质量不高、已订购未到馆等原因。
3 网络荐购的问题及效用分析
3.1 网络荐购出现的问题
3.1.1 荐购图书与采购方针不符
在读者正常荐购的图书之外,有些读者荐购的图书并不符合本馆资源建设方针。这一情况大致分为几类:第一,荐购的图书价位较高。本馆资源建设方针是合理使用购书经费,但是一些读者荐购的图书价位过高,超出了采购经费能够承受的范围。第二,荐购的图书质量不高。一些荐购图书是读者自己编写的而且不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一些荐购图书经过确认不是正版图书且内容不适合公共图书馆收藏。第三,荐购的图书副本量过大。一些文学图书由于广受欢迎,有的复本书甚至达到十几本都被抢借一空,因而对于这种情况所提出的荐购要求,我们一般会采取调整借阅周期的方式来缩短图书周转时间。
3.1.2 采购不到荐购图书
一般采购的图书需要提供题名、作者、ISBN号等信息,采购员根据这些信息通过多种渠道采购。但是,有些荐购图书难以购买到。这种情况大致有几类:第一,一些荐购的图书是英文影印版的,这些图书购买难度较高且质量难以保证。第二,一些图书是海外人士荐购,尤其是台湾读者。对于一些台版图书,购买渠道十分有限。第三,有些图书广受欢迎,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剔旧等原因,读者难以持续的借阅。
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一般都是尽最大的努力、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采购。对于台版的图书,我们会和读者商议适当延长购书时间;对于被剔旧的图书,我们会努力寻找重印版,如果没有,可以考虑用其他修订版本代替。
3.1.3 缺乏荐购效果评估机制
在目前的荐购系统中,没有设置一个专门模块用来用户反馈意见。用户仅仅通过电话等渠道反馈相关问题,难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因而难以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评估。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络荐购被当做辅助工具。网络荐购在目前的资源建设体系中往往被当成常规采购手段之外的辅助工具,因而如何通过有效评估对系统进行改进、系统在运行中的阶段性总结和反馈等问题就难以被重视。通畅的反馈渠道、高效评估机制的缺乏导致荐购系统难以发现自身的问题,难以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因而阻碍的荐购系统在资源建设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网络荐购系统效用分析
安徽省图书馆自从采用网络荐购系统以来,无论从读者荐购数量还是从读者反映情况看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利用2012-2014年读者借阅率等指标来衡量网络荐购系统的效用。
表2是安徽省图书馆读者借阅率与阅览室反馈条数对比表,其中读者借阅率指标是用全年读者借阅图书数量/本年度总馆藏量*100%得到。2012年总借出量为1035916册,总藏为3654354册,得出借阅率为29.4%。从这个指以标中我们可看出,在未采用读者网络荐购措施时,读者借阅率不是很高。分析其中的原因,第一,读者对图书的兴趣不足。前文已经提到,之前图书采购都是政府招标,采购人员也是通过采集器的查询如果没有的图书即被列入采购订单,没有让读者充分的参与其中。第二,读者借不到需要的图书。公共图书馆面对的读者群体庞大,如一些文学图书到了阅览室即被借阅,难以满足大部分读者的需求。从2014年1月采用网络读者荐购系统以来,读者借阅率稳步上升,截止到12月份读者借阅率上升到35%左右。此指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网络读者荐购系统本身发挥了作用。第一,读者满意度提升。网络荐购系统的运行使得读者能够直接参与图书采购过程,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提出采购意见,因而读者满意度得以提升。第二,读者借阅率提升。在读者荐购系统中,荐购图书的读者可以优先借阅图书,这样一些图书到了阅览室就借阅不到的情况得以解决。读者可以借阅到自己想看的书,然后积极使用荐购系统去荐购,这样的良性循环是读者借阅率得以升高的直接原因。
表2 读者借阅率与阅览室反馈条数对比表
阅览室反馈表主要是用于读者登记关于文献采购方面的意见建议的表格。通过这种途径,采购部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更加高效的进行图书采购,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其先天的弊端。第一,由于是纸质文献,在大数据量面前难以完成统计工作。第二,一些读者填写的不规范以及一些无用信息浪费了采购员的宝贵时间。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启用网络荐购系统以来,反馈条数下降了42.9%,仅有的几条意见大多来至于那些还不知道图书馆有网络荐购系统的读者,网络荐购系统的效用明显。
4 结论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窗口。文献资源建设水平是衡量公共图书馆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网络化背景下,读者网络荐购等资源建设辅助模式的出现拓展了图书采购的渠道,强化了读者参与意识,对于完善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体系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网络荐购拓宽了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渠道。相对于高校集团化采购、读者推荐采购等较为灵活资源建设模式,公共图书馆大多实行单一的政府招标制度,图书采购员成为采购图书的唯一参与者。公共图书馆网络荐购系统的建设拓展了资源建设渠道,使得作为资源最终使用者的读者能够亲自参与资源的选购流程中,为优化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公共图书馆读者阶层的广泛性有助于荐购系统发挥作用。读者建构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其对读者的吸引力。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只是学生和老师,而且学科馆员的设置也为读者开通了参与图书馆工作流程的渠道。而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由于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有充分的参与图书馆实务的积极性。网络荐购系统的建立为这些来源广泛的读者开辟了新的参与渠道,极大的调动了读者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荐购系统建设要符合公共图书馆性质。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在业务流程、读者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而公共图书馆网络荐购系统建设要以简单实用为标准,各模块的设计要以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轻松使用为标准。此外,订单处理要重点关注特殊行业以及海外读者的荐购信息,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包容性,使得荐购系统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张名片。
网络荐购系统对于拓宽公共图书馆资源采购渠道,优化资源建设体系,进而推动公共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系统宣传推广、运行管理等问题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1〕 王显燕.基于读者决策采购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3 (10):68-71
〔2〕 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2):36-39
〔3〕 范春梅.高校图书馆资源荐购服务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0(5):11-17
〔4〕 侯君洁.读者决策采购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实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图书馆论坛,2013(4):115-119
〔5〕 Maness.J.M.Library 2.0 theory:Web 2.0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ibraries [J].Webology,2006,3(2):50-53
〔6〕 Oguz, F.M.Holt.Library blogs and user participation a survey about comment spam in library blogs [J].Library Hi Tech, 2011, 29(1):173-188
〔7〕 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36-39
Empirical Study 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Public Libraries Based on Web Recommendation
Li Zhuqi
Taking network recommendation system of Anhui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each module and workflow of network recommendation system of Anhui Libra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utility and related problems of network system, the author found out the optimal path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based on network recommendation.
Network recommendation;Public library;Resources construction;Anhui Province
G258.2
A
李祝启(1984~),男,安徽省图书馆,馆员,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