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
2015-11-22刘齐
刘 齐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
刘 齐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调查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抑郁情绪,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北京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95例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幸福感指数得分为(7.64±3.58)分;一般资料中影响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住院次数、生活自理能力(P<0.05),疾病严重程度(P<0.01);抑郁自评得分为(50.23±11.93)分,严重度指数为 0.63,为中至重度水平,33.7%的患者为重度,74.7%的患者存在抑郁;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呈负相关(r=-0.37,P<0.01)。结论: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存在较低的主观幸福感和较重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改善其消极的情绪状态,增加主观幸福感,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呼吸系统;慢性病;主观幸福感;抑郁
呼吸系统慢性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疾病反复发作、逐年加重、病程迁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威胁人类健康。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感受[1],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2]。目前,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有较多研究者在该领域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研究[3-5]。呼吸系统慢性病一方面可造成患者器质性损害,另一方面可对患者的社会、精神活动及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引发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抑郁[6]。本研究旨在调查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其心理干预和指导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北京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95例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8岁;②已确诊且病程≥6个月;③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认知障碍和语言沟通障碍;④知情同意,愿意主动配合本研究。
其中,男63例(66.3%),女32例(33.7%),年龄(65.48 ±12.07)岁。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19例(20.0%),500~1000元19例(20.0%),1001~2000元24例(25.3%),2001~3000元20例(21.1%),3001~5000元10例(10.5%),5001元以上3例(3.1%)。病种:COPD28例(29.5%),肺癌26例(27.3%),支气管哮喘20例(21.1%),支气管扩张11例(11.6%),肺间质纤维化4例(4.2%),COPD合并肺癌4例(4.2%),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2例(2.1%)。住院次数:≤2次17例(17.9%),3~5次44例(46.3%),6~10次21例(22.1%),10次以上13例(13.7%)。病程:≤2年8例(8.4%),3~5年17例(17.9%),6~10年14例(14.7%),11~15年4例(4.2%),16~20年25例(26.3%),20年以上27例(28.5%)。有并发症61例(64.2%),无并发症34例(35.8%)。疾病严重程度:轻度9例(9.5%),中度33例(34.7%),重度43例(45.3%),极重度10例(10.5%)。生活自理能力:完全 25例(26.3%),部分54例(56.9%),不能自理16例(16.8%)。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诊断、住院次数、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2)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2],该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量表包括两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1~7级评分,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内涵;后者只有一项,按1~7分表示“十分不满意”到“十分满意”。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范围在2.1(最不幸福)到14.7(最幸福)之间。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3)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7],由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制,1分表示从无或偶尔,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经常,4分表示总是如此。其中有10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各条目得分相加为总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总分范围为20~80,指数范围为0.25~1.0,总分及指数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重。总分<40分(指数<0.5)为无抑郁,40≤总分<48分(0.5≤指数<0.6)为轻微至轻度,48≤总分<56分(0.6≤指数<0.7)为中至重度,总分≥56分(指数≥0.7)为重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调查方法
要求患者独自完成量表填写。受教育程度低及不便填写的患者,由研究者将各个条目和选项逐一询问后根据患者的选择填写。研究者亲自发放量表,并当场收回。发放量表95份,回收有效量表9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统计秩和检验方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幸福感指数得分情况及一般资料的影响
患者幸福感指数得分为(7.64±3.58)分。一般资料中影响患者幸福感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住院次数、生活自理能力(P<0.05),疾病严重程度(P<0.01),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与幸福感指数得分的比较(分,±s)
表1 患者一般资料与幸福感指数得分的比较(分,±s)
注:*P<0.05;**P<0.01
?
2.2患者的抑郁自评得分情况
患者抑郁自评得分为(50.23±11.93)分,抑郁严重度指数为0.63,为中至重度抑郁水平。其中无抑郁24例(25.3%),轻微至轻度20例(21.1%),中至重度19例(20.0%),重度32例(33.6%)。
2.3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呈负相关(r=-0.37,P<0.01)。
3 讨论
3.1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8],属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心理学意义上的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进行的整体判断,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从构成上看,幸福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即生活满意感;(2)正性情感,包括高兴、愉快、精神饱满、觉得生活有意义等情感体验;(3)负性情感,包括孤独、悲伤、忧虑、抑郁、难受、厌烦等情感体验[9]。正性情感是幸福感的主要成分。一般来说,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越高,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越多,负性情感越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本研究中,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幸福感指数得分为(7.64 ±3.58)分,处于中等水平,与邹丽华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本研究中的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得分低于邹丽华等[10]的研究中哮喘患者的得分(9.27±2.46)分以及崔更力[11]的研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得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9±3.3)分和(11.6±3.7)分]。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不仅包括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还包括肺癌、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患者,病种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因而患者的幸福感指数得分有差异。
本研究一般资料中影响患者幸福感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住院次数、生活自理能力和疾病严重程度,这与张静平等[12]的研究结果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的病种不同,张静平等调查的是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从表1可看出,住院次数越多、疾病严重程度越高、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主观幸福感越低。究其原因,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病程迁延,每年反复发作且逐年加重,患者反复看病、住院治疗,随着疾病的加重,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使得生理机能逐渐下降,这些都使得患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失去快乐,容易产生对生活的厌倦感,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在医院住院的次数越多,患者越容易因远离朋友,减少社会交际活动而感觉孤独、寂寞、空虚。同时,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逐年下降,自主性越来越低,越来越依赖家人的照顾和药物治疗的维持,患者因此容易产生无用感,觉得自己已经丧失价值。这些都会使得患者的正性情感减少,影响其生活满意感和生活质量,从而导致幸福感降低。
3.2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分析
本研究中,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抑郁自评得分为中至重度水平,74.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在邓屏[13]的研究中,抑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占60.0%。Krommydas等[14]通过研究发现,成人哮喘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占66.0%。高凌云等[15]对COPD患者调查发现,有65.7%存在抑郁。许虹波等[16]的调查显示,38.9%的肺癌患者存在抑郁。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疾病种类、患者患病情况、中外文化背景不同等因素有关。呼吸系统慢性病迁延不愈,病程长,基础病变呈现不可逆性,患者受到疾病的长期困扰和折磨,致使呼吸肌功能不全,肺功能下降,营养不良,体质减弱。加之反复发作气促、喘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导致患者身体不适,同时心理产生对疾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致使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受限,劳动能力日益减退,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依赖家人,产生无用感,因此容易产生抑郁、忧虑等负性心理情绪[17]。
3.3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显示,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呈负相关。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1,10,18]。分析原因,一方面,随着患者主观幸福感的下降,即对生活失去希望,感觉生活空虚、孤独、寂寞、痛苦,对生活厌倦,觉得上天不公平,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这些都会加重患者的沮丧、抑郁、绝望等负性心理情绪。另一方面,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则主观幸福感越低。情绪状态可通过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途径或方式与身体健康产生因果性的联系,并且可以通过改变信息到达大脑时的舒适感影响人们对身体症状的认知,对所患疾病的适应,以及对健康行为方式的选择[19]。随着抑郁情绪的加重,患者心情沮丧、忧郁、悲伤,坐卧不安,自觉思维迟钝,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另外,患者也经常会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减少、失眠等,甚至表现为拒绝治疗等行为改变,使得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危害生理健康;患者生活态度消极、绝望,甚至轻生、自杀,这些均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主观幸福感降低。
3.4护理对策
对于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其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诚恳地关爱患者,增加护患沟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重新树立自我价值感,乐观、自信地面对疾病与健康状况,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同时,注意发挥家属、朋友等社会支持作用,从而减少其内心的抑郁、沮丧和恐惧感,增加主观幸福感。
[1] 张静平,唐莹,余小波.高血压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10):2002-2004.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刊)[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2-83.
[3] 曾灿辉,李汝群,胡超燕,等.213名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主观幸福感特点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8B):69-71.
[4] 董宁,叶虹.慢性乙肝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35-636.
[5] Chan DW.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among Chinese gifted students in Hong Kong:Their relationships to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2007,31(1):77-102.
[6] 纪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分析和应对[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7): 154-155.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刊)[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7.
[8] 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0-74.
[9] 戴家隽,贲智勤.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J].交通医学,2008, 22(5):564-569.
[10] 邹丽华,张介卿,罗艳华,等.哮喘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7,14(7):1-3.
[11] 崔更力.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16-17.
[12] 张静平,姚树桥,何国平,等.住院慢性病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0-242.
[13] 邓屏.系统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抑郁和躯体症状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B):1521-1523.
[14] Krommydas G C,Gourgoulianis K I,Angelopoulos N V,et a1.Depression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outpatients with asthma[J].Respiratory Medicine,2004,98(3):220-224.
[15] 高凌云,李丽娜,曾宏翔,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SDS对比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4):566-567.
[16] 许虹波,符丽燕,朱聪,等.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B): 1226-1228.
[17] 冯晓敏,郑红梅,蒋飞,等.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A): 166-168.
[18] 范东,罗阳,丁敏,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1A):70-72.
[19] 乔建中,王云强.情绪状态与情绪健康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704-706.
Surve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depression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chronic disease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depression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95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chronic diseas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Index of Well-Being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Results:The score of Index of Well-Being was (7.64±3.58).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ex of Well-Being that mad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umbers of hospitalizations, self-care ability(P<0.05), severity of diseases(P<0.01). The average score of SDS was( 50.23±11.93), the index of SDS was 0.63, which was at the middle to high level, 33.7% of the patients were at the high level, and 74.7% of the patients showed different levels of depression.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depression (r=-0.37,P<0.01). Conclusion: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depression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chronic diseases. With respiratory chronic diseases break out repeatedly and more severe year by year, most patients have weak well-being and obvious negative emotions. Nurses should take proper measure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patients’ emotion state, to help patients face to the diseases confidently and optimistically, increase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enhanc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Respiratory system; chronic disease; subjective well-being; depression
R473.5
A
1008-1151(2015)06-0113-03
2015-05-13
刘齐(1984—),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