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量是一种能力

2015-11-22唐剑锋

中国青年 2015年6期
关键词:群众利益商量事情

文/唐剑锋

商量是一种能力

文/唐剑锋

遇事发扬民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本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就是说,“商量”就是民主,就是执政能力。

怎样才是“商量”?就是“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遇事发扬民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本事。

商量是民主最好的体现形式,是适应新常态和群众新期待的工作能力。只有努力把事情商量顺、商量通、商量成,才是具备适应新常态的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才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商量的过程,是广集民意民智,汇聚攻坚合力,团结群众,动员大家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过程;目的使事情“办得更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这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党不断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商量”的新常态,就要学会商量的方法、姿态,使商量成为民主新形式。

商量不是走形式,不是应付上级,而是为了商量出办法,商量出共识,商量出感情,商量出团结。有人说:这样的商量,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是一种工作能力,更是一种开展工作、推动工作的方法和作风,一种密切联系群众。“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商量的事情,多涉及群众利益,往往是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因此,商量的形式、方法、内容、过程,能不能尊重群众,往往决定了事情能不能“商量顺、商量通、商量成”。

和群众商量有什么作用呢?有什么好处呢?对此,一位省级领导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商量,能够实现各界群众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和享有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为经常的人民民主,巩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通过商量,能够更好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共识,使社会治理的民意基础更加深厚,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不断稳固发展。”

商量是为了事成、成事打基础、做准备,商量是凝聚人气,凝聚力量的过程。商量需要大视野、真本事。要做到眼界宽、思路广,识大体、顾大局,使所发表见解更代表民意、更符合实际,产生更大实效。商量需要真本领。“我们既要心怀商量热望,又要具有商量之功,不断加强能力修养,善于深入学习调研,抓住问题本质,探寻事物规律,使建言立论富有智慧和灼见,努力寻求各方面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达成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

有人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工作没有做到位的领导。”不是群众不通情达理,而是一些领导做群众工作总是“偷工减料”、总是放不下架子、总是高高在上,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到这样的“商量”,实际上是一种走形式,一种走过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不尊重群众的商量,能“商量顺、商量通、商量成”吗?不是群众不配合,而是你压根儿没有配合群众。

没有群众不愿意听党的话、跟党走。但是,一看你喜欢高高在上,喜欢形式主义,喜欢官僚主义,群众就会对你从失望到绝望,此时,就是“放下架子”,群众也不会与你掏心窝子,说真心话。你不尊重群众,有话不好好和群众,群众凭什么信任你、拥护你?

责任编辑:赵涛

猜你喜欢

群众利益商量事情
商量
和人商量办法多
你会和别人商量吗?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巡回接访直通车走进处鹤村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学会商量
把事情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