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新鲜事儿和慢生活

2015-11-22董铁莹

中国青年 2015年6期
关键词:舅妈家乡生活

文/本刊实习记者 董铁莹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新鲜事儿和慢生活

文/本刊实习记者董铁莹

正青春,正开拓,正能量,祝福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想到家乡,您会想到什么颜色?“白波翻在湖中心,绿波翻在秧田里”,闻一多先生眼中的家乡是一幅水墨画,线条明快,色彩青翠,是记忆中特有的泥土清香。“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鲁迅先生回到二十年前的故乡,虽然物是人非,萧条苍黄,但心中还残存着童年的美好记忆,仿若一幅油画,碧绿金黄,空旷静谧。“好几十年过去了,这间屋子的一切细枝末节竟然都贮积在脑海的最底层,一见面全都翻腾出来,连每一缕木纹、每一块污斑都严丝密缝地对应上了”,余秋雨先生的家乡是一幅素描画,完整清晰,细腻立体,经历岁月沧桑却又沉淀经典……

在很多人看来,家乡都是心中不可动摇的存在。它给每次出发以动力,每次归程以意义。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当远去的游子踏上归程,看到的家乡已不再只是记忆的朦胧图景,更多的是惊喜的变化和随时准备点赞的心情。我的家乡是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这一座美丽的沿海城市近代以来在“状元实业家”张謇先生的带领下,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馆……荣誉的取得并没有放缓城市前行的脚步,2012年又获“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称号,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开拓勇气和创新精神。今年春节我回到家乡,眼里看到的都是新鲜事儿,呼吸到的却是慢生活的气息。

舅妈的困惑——线上生活的来临,请张开怀抱

舅妈是60年代生人,过去她在社区邻里之间是有名的“时髦人儿”,第一个下海经商开超市,第一个买上小轿车,平时总是往市区精品服装店跑,打扮得派头十足。但这一次春节回去,舅妈来我家串门时却出乎意料的大吐苦水起来。

“这真是怪了啊,年前我去文峰大世界(南通地区著名商场)买衣服,偌大一个商场,竟没几个人。若要说往年这会儿人不是最多的吗?很多人都趁着春节前打折促销活动多来抢购,但今年售货员比顾客还多,真是冷清得很。”听完舅妈的困惑,我赶紧笑着跟她解释:“舅妈,现在大家都流行网上购物啦,网上商品货源多,选择面也广,而且价格便宜,还可以足不出户,多方便呀,去那些实体店买东西的人当然少啦。”听完我的话,舅妈频频点头:“怪不得看到人民路上很多以前卖服装的门面都清仓或者关闭了。”

舅妈的困惑还不止于此,“那天想要打车,招了半天手都没有车停,中间好不容易有一辆车靠边停了,司机问我是不是呼叫的滴滴打车,我说不是啊,他居然拒载直接走了,害我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一辆车”。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招手叫车”在我的家乡似乎已经成为了过去式,那种曾经在街头招手叫车的时髦生活方式已经落伍。很多人选择提前在应用软件上进行预约,不用等车而且还享受到了“专车接送”的待遇,对于司机来说也乐得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大大减少了“跑空车”的情况,可谓“双赢”。

“那最后打到那辆车的司机不用打车软件吗?”舅妈扑哧一下笑了:“那个司机呀,跟我差不多年纪,他说自己也跟不上现在小年轻发展的速度啦,还要跟他们好好学习怎么用这打车软件。”

如果说之前我的家乡发展是以年作为计量单位,以建筑物的高度和华丽程度作为进度考察目标,那今天的它已是“分秒必争”,在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宽阔“蓝海”用创新力挑战智慧的极限,用研发实力去跟时间赛跑。

“弄潮儿”引起了整个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年轻人都大步跟上了,城市中的中老年人也不敢怠慢了自己的步伐。这不,前几天舅妈打电话过来,报告她的“喜讯”:“城市真是什么都在变啊,我这超市再不变可快要关门大吉了”。去年,舅妈超市营业额大幅减少,虽然是立足于社区的连锁超市,但还是眼看着顾客一天天减少。后来舅妈看到别的社区超市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号,不仅每天定时推送商品打折信息,同时小区居民只要在这个微信号上留言就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卖的不仅比农贸市场的便宜,而且还保证同样新鲜。舅妈今年春节假期就开始忙了,她让表哥帮忙建立微信账号和内容的推送,又在自己多个社区超市的大门上贴上微信号的醒目广告。“今年春节不打牌了,先弄这个互联网”,舅妈在电话里笑着说。

我由衷地为舅妈感到高兴,看到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应用她没有产生抵触情绪,而是勤于学习。这种积极向上、创新开拓的精神正是我的家乡发展的“最大软实力”,为这座城市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未来。衣食住行,已经有三项突破了传统模式,线上生活的来临,请张开怀抱!

用心生活——慢生活的节奏很美

您一定读过这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如同一幅具有超然意境的风景画,语言极尽朴素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它的作者卞之琳先生就是江苏南通人。如同100年前的卞先生一样,虽然家乡正在发生着振奋人心的变化,但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生活节奏没被打乱,生活空间没受打扰,感受着慢生活带来的诗意人生。

不坐交通工具,回归踏实的脚步。整个地球的运动频率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就要慢一些。人人都握有一只麦克风,我们就要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春节假期里的南通,商铺早早打烊,“店主回去过大年啦,元宵后开门”,这样的标示张贴在大街小巷的店面大门上,商业街上已少有行人。

大家都去哪儿了?在狼山踏青,这座“千里沃野间愣头愣脑冒出的山中小弟”,却因骆宾王、张謇等文人实业家而分量陡增;在濠河夜游,距今千余年的古护城河灯光依旧,“塔影倒悬明月里,扁舟一夜一诗人”;在张謇纪念馆等博物馆,真真切切了解我们的先人如何实业兴邦,挽救民族危亡于万一。我还参加了朋友在海边圆陀角的婚礼,长江、黄海、东海三水在这里交汇,看海观景,追江赶海,享受人生最美的季节……

远离交通工具,少一些尾气的排放,我们会拥有“APEC蓝”的天空;接接地气,多一些行走的时间,我们会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慢生活,南通人在快节奏生活后学会了反思,在生活中拥有自己的清新。

不做“购物狂”,手工制造也是艺术品。电影《购物狂》中演员塑造的在生活中迷失的购物狂形象深入人心。现实中,由于物质的不断丰富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很多人也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但我这次回到家乡,却发现人们的购物习惯正在发生着改变,手工制造代替了人工添加,离开原来的购物狂,人们的生活反而变得更简单。

朋友赵赵就是新晋的手工制造爱好者,春节期间她跟着妈妈学起了包汤圆、蒸年糕等南通地道春节美食制作。“以前觉得什么都是现成的好,方便。但现在尤其是人工色素这么多,所以今年决定跟妈妈一起学一学制作过年的传统小吃”。问起她如何制作年糕,难度如何时,她立刻摆出“百家讲坛”的开讲模样,“五部曲请记牢,配米、浸泡、打粉、和料、蒸熟。配米阶段要选择7∶3的比例比较好,这样才能糯而不腻。浸泡时间也要注意,十个小时左右最好了。和料的时候我就发挥创意了,传统的可以加红枣、蜜饯、核桃仁等等,当然讲究一点还可以加桂花,能够使得年糕蒸完后香气扑鼻,我还用蒸糕多下来的米粉做成卡通人物的可爱模样,再用高粱米做成眼睛点缀,活灵活现,很好玩呢!”赵赵笑着说。

当今的80、90后们早已习惯了“速食”节奏,什么东西从冰箱里拿出来一微波就能吃。但身边的亲戚朋友们却在用手工制作向传统文化、向慢生活致敬。家乡的很多店铺专门做起了教人织毛衣、做布鞋、沈寿手工刺绣等生意,进门光顾的不乏年轻人。表姨妈就开了这么一间教沈寿刺绣的店面,她年轻时就学会了一套手工刺绣技术,“沈寿刺绣是我们南通传统手工刺绣的骄傲,上一次新闻里面不是还放习近平主席将它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元首吗?我觉得既然自己有这门手艺,现在反正退休了,开这么一家店也算是给传统文化传承尽一份力吧”。“很多年轻人都来学呢,在被套被面上绣、在桌布上绣,还有的在唐装上绣,很是漂亮。”表姨妈笑着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赵赵的微信朋友圈中红得不得了的小李,热衷于自己做香皂,山茶紫草浸泡油、红酒、碱……这样一些普通的原料经过小李的巧手,制成一块块洗感滋润的手工皂、抗敏补水的护肤品,并将制作过程和方法分享在网上,使得更多的人行动起来。“现在人工色素到处都是,有时候脸上用着还过敏,现在小李的制作方法也不是很复杂,自己尝试着做,效果很不错!”赵赵说。

返璞归真、将“鼠标手”变成“巧手”,不仅使得人们体验了慢生活带来的放松心境,同时也得到了质量更好的产品以及朋友间交流的温暖氛围,可谓是一举多得。

家乡的快与慢,恰到好处又引人深思。快在生活方式的转变,就是去激发整个城市的创造活力和内生动力,用创新去点亮城市的智慧之光,用效率去赢得发展先机。慢在生活节奏,就是拥有诗意的生活态度,简单明媚,自然真实。家乡前进的步伐令人喜悦,但我同时也要为家乡提高生活质量的慢生活节奏点赞。正青春,正开拓,正能量,祝福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舅妈家乡生活
我的舅妈
可爱的舅妈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可爱的舅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夏天的家乡
敲门的舅妈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