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霞

2015-11-22韩春丽

中国青年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霞走亲戚冠县

文、图/本刊记者 韩春丽

小霞

文、图/本刊记者韩春丽

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就走上富裕之路了呢?

初三这天,小霞带着一儿一女来婆家走亲戚。随手提着一兜特大个苹果,说是她自家苹果园里的产品。

小霞39岁了,个子高挑,大大的眼睛,眉眼挺俊俏,唯一略显黑红的脸蛋,是她作为农村妇女的最明显标志。

在小霞是十几岁小姑娘的时候,我就认识她。那时候,她家里穷,小学毕业便随父母下地干活了。略大些时,她到县城针织内衣厂做了一段时间女工,接着便在县城给她哥嫂看了几年孩子。一晃自己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后来嫁了邻村一个高个帅哥,她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

小霞的生活不像她的父母,是专门下农田的庄稼人,也不像她的哥嫂,是在城里工作的城里人,他们小两口一开始就走上了半工半农的生活——这也许是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生存特征之一。

小霞家在山东省冠县崇文区唐寺村,作为新一代农民,小霞一家今年来走亲戚,开着新买的捷达车。还清楚记得,从前他们过年来走亲戚,开着拖拉机,为抵御严寒,拖拉机上总放很多玉米秸和几床棉被。

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就走上富裕之路了呢?

小霞家算上公婆,共6口人,种了8亩地。其中,4亩半葡萄,2亩苹果园,还有2亩地专门种小麦、玉米两种口粮,自给自足。

葡萄已经种植了四五年,一年卖葡萄可以收入四五万元;苹果也已经种植了六七年,去年第一次产苹果,也产万元以上。

眼瞅着自家地里能有个好收成了,小霞的公婆乐得合不拢嘴。小霞目光的焦点却并没有落在这一亩三分地的收成上。一般,她从不主动要求分配所得,公婆给钱就拿着,不给也绝不开口要。她的目光更宽阔敞亮:小霞在城里还有一份送货的工作,她的丈夫也另做兼职会计。

夏天是小霞最辛苦的日子。每天早上4点多钟,他们两口子就起床下地干活,7点回家吃早饭,然后夫妻各自奔赴自己的另一个战场。小霞开电动车带两个孩子进城,他俩都在城里上小学,8点钟要送到学校去上课。送完孩子,小霞去一个大的副食品批发部,开起前一天装满一吨多货物的大电动车,去往城里各零售点销货。每销售1000元,会有45元的提成。小霞平均每天销货1500元,等于每天有70元左右的提成,每月就有2000多元的总收入。她的丈夫做兼职会计每月有5000元的进项。这样,小霞一家在城里租了两间平房,月租金130元,两个孩子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加上吃和用,小霞一个人的收入足够应付一家人的生活了。

春节前,小两口花9万多元买了新车,这在他们唐寺村算不得什么稀罕,因为村里多数年轻家庭都买上了车,小霞家算偏中上吧。小霞两口子仍然是村里年轻人羡慕的对象,很多同龄人都南下北上进城打工去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在城里买上房供孩子在城里读书。眼下看来,在城里买上房,是小霞家不远几年就要实现的梦想。

冠县位于山东西部,曾是多年的贫困县,近些年却得以飞速发展。有这样一组数字,2015年冠县全部财政收入9.6亿元,全县购车款就1亿多。冠县县城马路挺宽,但过年期间,堵车也成了家常便饭。春节期间,来串门的乡下亲戚大都开着自家的车,不管多远多冷,都跑得不亦乐乎。这个亲戚提着自己家产小麦做的大枣馒头,那个大哥带着自家种植的花生。60多岁的大姐说,她种了5亩地,自己根本不用动手,从春季种植到秋季收割,全部机械化作业。大姐同村的表弟家里有一台收割机,每到收割季节,都被附近村民租去收割庄稼,今年他们也要买小汽车了。春节这几天,我们到县城周边的斜店乡辛庄村参观了一圈,这里已经实行了集约化生产,全村近2000人,正在陆续搬入一栋栋建起的高楼里,村民们全部搬迁后,村里将多出400亩土地。村里注册成立了合作社,专门辟出1200亩地开起了绿色生态园,这不仅将解决全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会吸引远近乡亲甚至城里人来游玩,再把大面积种植的绿色有机蔬菜销往四面八方。

猜你喜欢

小霞走亲戚冠县
走亲戚
世界银行考察团来冠县考察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项目
上学就像走亲戚
冠县:校地合作产学研融合迈出新步伐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天上的云朵
彩虹
吴公子
走亲戚(外一首)
航空梦想的摇篮——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