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余生传承革命精神
2015-11-22邵琪妹述贾勇整理
邵琪妹 口 述贾勇 整理
用余生传承革命精神
邵琪妹 口述贾勇 整理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威武雄壮的受阅方阵整齐通过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我不禁热泪盈眶。
我1934年出生在江苏宜兴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37年底侵华日军侵占了我的家乡,家里房子被日军烧了,我10岁前的童年记忆,就是经常举家逃难,在野地里生活。父母将年幼的我放在竹篓里背着四处流浪。后来我家好不容易盖了间破草屋容身,日本鬼子夜间闯进来,逼迫父亲去送军货,父亲睡梦中起来动作稍慢,就遭到鬼子拳打脚踢。我家的遭遇还算是幸运的。我堂兄的姨妈因年事已高没有出去逃难,鬼子进村要找“花姑娘”,可村里已经没有人了,鬼子无耻的目的没有达到,为了解恨,竟用刺刀将她刺得浑身血淋淋。
新中国成立后,我的生活变了样,初中毕业后,来自贫农家庭的我考入可以免费就读的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59年我随丈夫到沈阳重型机器厂工作,在职工学校为中层干部和先进生产者教授文化知识,多次获得“先进教师”称号。改革开放之后,我又被安排去做财会工作,通过自学获得会计师职称,先后担任了财务股长、机关党支部书记等职。
我退休后回到上海生活,但作为老党员,我一刻也闲不住,给自己找了个永远可以不退休的“岗位”——为人民服务。我在陆家嘴花园社区时,担任居委治保委员和党支部委员,管了不少“闲事”,被评为“街道优秀党员”。后来搬迁到联洋社区这个新建小区,我积极组织居民晨练,组建舞蹈队;看到不文明的行为就上前劝告,哪家有急事难事我也乐于帮忙;哪里有了摩擦、冒出“火药味”,我就去哪里当“润滑剂”。我又被评为“花木镇联洋新社区先进工作者”。
在老干部舞蹈队的活动中,我结识了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军直分会的李华会长,她是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志愿者,也是我们联洋社区的“名人”,我们一见如故,十分投缘。在她的介绍下,我接触到了《大江南北》杂志,《大江南北》宣传新四军抗日历史和革命优良传统,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杂志。我不仅自己每期必看、每篇必读,还推荐给子女阅读。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全民族伟大的抗战历程,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和李华同志一起在社区干部和居民中广为宣传《大江南北》,现在联洋社区每个居委会都订阅了杂志。下一步,我还要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建议,把《大江南北》杂志这样的精神食粮作为社区活动的奖品。
“你有能力时,决心做大事,没有能力时,快乐做小事;你有权力时,就做点好事,没有权力时,就做点实事。”习总书记的这句寄语不时激励着我,在我的晚年,为传承革命优良传统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