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愈对袁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

2015-11-22温倩

剑南文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宜春刺史进士

■温倩

韩愈对袁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

■温倩

韩愈,这位享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美誉的唐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在其53岁时被贬为袁州刺史,尽管时间短暂,但他倡明道学,令宜春在中唐时期的文风大盛,先后造就了一批影响卓越的人才。据考证,江西第一位和第二位状元卢肇、易重皆来自宜春,其后又断断续续出了30多位进士,宜春也赢得了“江西进士半袁州”的美称,这些说明韩愈对袁州区域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韩愈担任袁州刺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和十四年(819)因上表谏迎佛骨,被贬担任潮州刺史,由于其政绩突出,第二年便赶赴袁州担任袁州刺史。根据《旧唐书》一五:“(元和十四年)冬十月丙午朔……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为安南都护,潮州刺史韩愈为袁州刺史。”中可以得到考证。虽然韩愈担任袁州刺史的时间不到一年,但其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治行尤卓卓”的政绩,他还为袁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江西进士半袁州”的美誉不得不说与韩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韩愈对袁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韩愈在其仕途生涯中担任过国子监一职,正是这种经历使他对文化教育的理解精深独特,主要体现在个性化的儒家文化宣扬方式、极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创作以及以教化为己任的育才理念等方面。韩愈在任职袁州刺史期间对当地区域文化教育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

(一)兴文教、敦教化、倡礼仪

韩愈被贬袁州,他并没有因此而沉寂,而是运用自己的真才实学为当地造福,他兴文教,敦教化,倡礼仪,还创建类似书院性质的讲学之所,正如《民国宜春县志》记载道韩愈“左迁来袁阳,矫矫贤刺史。惠政纪丰碑,书院自公始”。韩愈刺袁的这些作为,为袁州造就人才做出了杰出贡献,至中晚唐,宜春文风大盛,卢肇、易重分别为江西第一、第二位状元,皆出于宜春。据史料记载,以袁州进士名额为例,当时江西的进士中举总人数为65名,袁州占有26名,为总人数的40%,而以韩愈刺袁为分水岭,此前袁州仅有5名进士,之后有21位左右。袁州城区有一座昌黎书院是纪念韩愈的标志性史迹,该书院的前身是宋皇祐五年(1053年)的韩文公祠,由时任袁州知州的祖无择督促兴建,他赞美韩愈“公之器业,可谓宏深魁伟;施于行事,细大夷险,无所不宜;其文章博辨卓诡,与商盘周诰相上下。”

与历任不同的是,尽管被贬袁州,韩愈却很积极处理当地事务,他常以发扬孔孟之道的“圣人”自居,在当地倡导礼仪,建立“道统”,澄清社会风气。“禁隶”便是韩愈刺袁做的一件大好事,据《唐书》记载“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入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曰:禁其为隶。”这种做法有利于打破愚昧落后的社会风貌,创建风清气正的社会,为兴文教、敦教化打下了基础。

(二)韩愈本人的诗文创作以及文人交游

韩愈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成人,自幼勤奋苦读,25岁举进士第,其担任四门博士期间,曾经建议恢复国子监生徒,广收门徒,面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他果断“抗颜为师”,《师说》便极具代表性。《师说》为我们阐述了教师的价值、任务以及标准问题。“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等内容明确了老师的地位和价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明确了教师的任务和责任,这也是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了教师的任务,尽管“传道”指的是传儒家思想道统,包含了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正统思想,具有浓厚的封建时代特点,但其教学理念与当今的教师为主导、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相吻合。韩愈《进学解》中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提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告诫求学的人要做到学业精湛,就要勤于思考,勤学苦练,如果随意游乐则会荒废学业;“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提其要,钩其玄”中明确了博与精的关系,学习要善于提高挈领,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领会学习的要点和精华,做到融会贯通。

作为一位严谨治学、注重教育的教育家,韩愈其推崇的因材施教、德育为先智育次之的教学理念一直沿用至今,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与韩愈的努力分不开。

据悉,韩愈刺袁时期的文学创作很活跃,在韩愈入袁时有《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离袁时有《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等,据宜春学院傅义教授考证,韩愈刺袁期间共创散文20篇,其中《祭柳子厚文》与《柳子厚墓志铭》表达了韩愈对柳宗元英年早逝、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愤愤不平及沉痛悼念之情。《祭湘君夫人文》、《与孟简书》、《南海神庙碑》等名作都是刺袁作品。《袁州刺史谢上表》反映的是当地社会现状,《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反映的是社会风俗,《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反映的是袁州释道思想……此外,韩愈刺袁时与京城及各地文人交游甚密。当时江西使府王仲舒重修滕王阁,因与韩愈关系密切,便请韩愈作记,于是韩愈写下了《新修滕王阁记》;王仲舒的幕僚陆畅、王绩、卢简求等人也与韩愈有着频繁的诗书往来;当任吉州司户孟简与韩愈交情颇深,韩愈写下了《与孟简书》,据悉韩愈刺袁途径吉州时,孟简盛情款待,离袁返京又邀其到萧洲受道药。韩愈也与京城的柳宗元、刘禹锡都有书信往来,其中刘禹锡千里驰书便是有力说明。

三、结语

韩愈刺袁,历时不长,但为袁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刺袁历任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明代的高琬《韩文公祠》“刺袁名宦首书公,遗庙穹碑著懋功。不独此邦人仰止,泰山北斗古今同。”即在袁州为官的这些人中,韩愈的功德不仅仅为袁州人所景仰,更应该像泰山北斗一样受到人民大众的广泛推崇,生生不息。至中晚唐,宜春文风大盛,并赢得了“江西进士半袁州”的美誉,这些成就的取得与韩愈刺袁的所作所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袁州历代“咏韩诗”》王亚联、罗名鑫、袁赣湘)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宜春刺史进士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四月轻语
四进士(上)
宜春吟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
进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