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君子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成材培根固本

2015-11-21王养正王娟

亚太教育 2015年28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复合型人才继承

王养正+王娟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问题,我们通过对传统君子教育“培根固本,以本促道”育人方法的研究,明确了道德人格教育在当前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地位;通过对传统君子文化内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一个新型君子文化体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道德人格;传统教育;君子文化;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210-02

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亟需的精神财富。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心灵上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让每个学生成为德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在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为了夯实基础,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切实有效地进行,学院重视传统文化研究工作,早在2010年便安排基础部组织专人研究传统文化典籍,编写了一部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为了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更好地服务传统文化教学活动,2014年,以基础部多名语文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组正式成立。课题组围绕学院人才培养战略,把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道德人格文化作为目标,针对传统道德人格的内涵和形成方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宝贵的理论成果,为学院实施全新的人才培养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为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继承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教育”理念,抓住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

“君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力塑造和推崇的道德形象。“君子”作为人格的理想范式,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有着广泛推广的价值,因此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古圣先贤对君子的论述频频出现,形成了独特的君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文化当中蕴含着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和灵魂,充分挖掘并研究“君子教育”的内涵,能够为我们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供全新的角度和视域。基于这样的认识,课题组在研究传统道德人格文化工作中,首先将古代的君子教育作为道德人格形成方式研究的突破口。

(一)君子教育彰显了“培根固本,以本促道”的教育理念。“君子”一词最初并不是作为一种人格称谓来使用的,而是对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权贵或为政者的通称。传统文化理念认为,为政之道在于务民之德,而务民之德的前提是为政者首先要修己之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在培养君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思想家总是从人的品德修养与其立身行事之间的关系出发来认识教育功能,强调“德”对于受教育者成为“君子”重要作用。“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意思是说“德”是各种治国理政方法的根本或主宰,拥有“德”自然会拥有一切,所以君子首先要修养德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说的是君子致力于自身根本品质的培养,一旦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由此产生。“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是说君子不拘泥于具体的工作与技能,其高尚的道德人格能够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需要,胜任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因此,《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指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扬人性中原本的善性,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

君子教育对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可供借鉴的方法。人格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是人的良好素质和品行的表现。“具备了知识和能力之后,素质的构成尚未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的出现是在其基本人格形成之后”[2]。如果说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生存和发展的素质的话,那么,这个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健全的道德人格。我们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要面对艰巨而繁复的教育教学任务,千头万绪应从何做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了高职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原则,为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古代君子教育中“培根固本,以本促道”的理念启示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道德人格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正像一棵树,只有把树根培育牢靠了,树身才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二)君子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融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式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使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形态。在中国古代,由于技术劳动的个体化和社会管理活动的专一化,使劳动者和管理者分属两个相互独立的群体,对于劳动者和管理者的培养教育自然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生产劳动的现场是“社会劳动者”拜师学艺的地方,而学校则成了专门向未来的“社会管理者”传授治国理政之道的场所。“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便是对自然经济状态下的中国古代教育状况的真实表述。

今天,人类生产活动所表现出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一方面使过去的劳动者由单个的“专业人”变成了在群体中生活的“社会化的专业人”,另一方面,社会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分工,出现了相互融合与相互转换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既要重视生产知识、技能教育,又要重视对受教育者道德人格的培养,把君子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当做培养复合型人才工作的一体两翼。endprint

我们在实施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准确地认识高职教育的属性,抓住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格的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把以培养“百工”为宗旨的专业教育和以培养人格为宗旨的“君子”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和“社会人”的辩证统一。

二、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君子文化,培育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我们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具有性质法规化、内容专业化、过程程式化、群体化乃至社会化等一系列显著特征,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以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实现传统君子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3]。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阐扬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耻等伦理和规范,这些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最终都集聚、沉淀、融入和升华到“君子”身上。杜维明说:“孔子的学说,尤其是君子理念,是对个人身心如何整合,个人与社会如何互动,个人与自然如何和谐这几种关系的表达。”[4]毫无疑问,在大学校园传播优秀的君子文化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像一块金子,混在沙里没被淘出来,也如一块璞玉,尚未有人将其雕琢成晶莹剔透、大放异彩的思想精品。”[5]传统的君子文化毕竟是古代社会的产物,精华和糟粕并存,需要我们仔细筛选和精心研磨,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目的。

在构建新型的君子文化的研究中,我们紧密结合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转化并发展君子文化:一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保留基本精神,赋予新的时代价值。比如“忠”,在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君子的“修身之要”,但主要是讲“忠君”,即忠于君王个人,具有浓重的人身依附色彩。今天,我们当然不讲“忠君”,但不能不讲“忠诚”。我们要教育学生忠诚于信仰、忠诚于企业、忠诚于岗位、忠诚于客户,并将这种人格品质上升为热爱国家的情感。二是围绕现代核心价值观,改造传统文化旧有的形式。

(二)新型君子文化应当包括的基本内涵

我们根据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和时代精神的要求,结合对古代圣贤有关“君子”论述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了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人格素质: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易传·象上》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天道刚健,君子应该效法天道,以顽强的奋斗精神来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当代大学生首先应自立自强,具有为实现人生理想而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精神。2.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老子云:“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是说君子应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肩负重任奔向既定的目标。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牢记责任,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面对各种挑战。3.诚信待人的处事原则。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这句话强调诚信对于健全的道德人格所具有的意义。大学生要从今天的“个体人”嬗变成将来合格的“社会人”,诚信对其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4.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易传·象上》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地势博大,君子应该效法地势,以宽厚之德待人接物。仁爱的思想要求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以宽广的胸怀客观认识社会,正确看待人生,与人和睦相处。5.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简而言之,“忠恕”就是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得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大学生敬业乐群必须具备的素质。6.彬彬有礼的优雅形象。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意思是一个人高尚的内在品质与优雅的外在表现相互和谐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大学生既要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又要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举止有度,言谈得体的优雅形象。7.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观。新时期色大学生要崇尚绿色生活,爱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8.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大学》所说的“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条件,而“修身”是为了“齐家”,“齐家”是为了“治国”,而“平天下”则是君子人生至高无上的境界。当代大学生应当从中汲取丰富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营养。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传播君子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传统文化理念认为,君子的养成是一个以自省自律为主要方式的自我教育过程,但是君子的形成并不仅仅是一种完全自主的行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习者道德人格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切实有效实施君子教育,对教师自身的形象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教师首先应当是新型君子形象的践行者。作为践行者,教师要用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率先垂范,“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才能有效影响学生。作为传播者,就要献身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事业,下大力气钻研古代典籍,理解君子文化的精髓,研究适应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组自从成立以来,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大使命,重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断完善人格修养,与此同时,我们以实施新型“君子教育”为总目标,在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始终把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后记目前,随着国学课程在全校范围的广泛开设,我校上上下下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正在转化为具有时代特征的道德境界、人格修养和人文素质,大学生的谈吐、气质已由此开始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已经引起省内有关教育专家的关注和肯定,2014年6月,陕西省教育巡视诊断首席专家评价说:“陕财职院,专业设置聚焦,会计专业群特色明显;招生就业两旺;坚持德能并重,将人文素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校园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来自社会的积极评价,是对我们学院实施培养复合型人才战略的充分肯定,是对我们传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巨大鞭策。我们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组全体成员决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再接再厉、努力拼搏,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2014.sczy0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会议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7月4日

[2]杨柱.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孔子研究2007年第1期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9月24日

[4]李明华.响应与创新—就新儒学研究问题访谈杜维明.文化中国1999年第12期

[5]金涛.全国人大代表钱念孙谈君子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明网2014年3月12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复合型人才继承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