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公路暗箱还要捂多久?
2015-11-21天酬
文/天酬
卷首语
收费公路暗箱还要捂多久?
文/天酬
高速公路盈亏的数据,是个容易引发国人积怨的敏感话题。一边是收费公路亏损和债务不断扩大,一边是民众的疑惑和不解与日俱增。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为负1571.1亿元,仅仅过了一年亏损数额就翻了一番有余,令舆论捉摸不透,让诟病之声四起。
据此前媒体披露,一季报显示,18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一季度平均销售毛利率为58.19%,超过银行和房地产的48.75%和34.37%,平均暴利程度居各行业之首。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如此暴利,收费公路却巨额亏损,落差悬殊;加之高速公路积弊经年,贵州、湖南、山西诸地前腐后继、窝案丛生,动辄百万的贪腐成本如何消弭?且有曾被审计署揪住尾巴的,诸如高速公路通行费被挤占挪用、违规减免、大量用于工资、福利支出、闲置滞留以及骗取的四十多亿元的财政补贴等旧恙尚未“医疗终结”。国人对如许背景下生成的亏损数据缺乏信任在所难免。
公开需要诚意。收费公路经营关乎公共利益,绝非某部委的私房。无论是全国的数据,还是24家的地方数据,由于相对笼统,除了能够大概得出“总体收不抵支”的结论,对于公众了解、讨论乃至监督收费公路的相关建设、运营状况,有效信息寥寥。像当下这般,犹抱琵琶笼而统之地端出一锅“东北乱炖”,或许压根儿就不想让国人明了。而借“统贷统还”之名,将投资主体不同、经营状况各异的收费公路搅在一起,不外是为了插上个亏损的草标,为一干图谋设下伏笔。如斯桥段,是率性为之,还是敷衍塞责,抑或力所不逮?而对收费公路初现端倪的“亏损红利”,决策层面务须保持足够的警觉。
公开需要透明。想赢得公众对收费公路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完整的、及时的、可信的信息必不可少。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是生命线,必须得到有力保障,由利益方或与利益方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管理部门提供的数字,恐怕很难符合这种要求。值得追问的是,全国层面的收费公路建设投资支出、其收入支出等数据,到底是怎样核算出来的?
公开需要监督。收费公路所反映的公共资源几近蜕变为公共负担,早已波及国民经济与现代物流。社会和媒体监督是在帮助政府管理部门查找问题所在,那么接下来需要做也必须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把数据细化,把报表详细到每一条公路、每一个项目甚至每一个人员。唯有详尽的数据才能答疑解惑,进而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归根结底,收费公路的盈亏数据之争,关乎统计策略的规则之争,关乎道路的公益属性之争,关乎财政责任的底线之争。这或是相关部委为什么一直紧紧捂住公路收费暗箱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