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种(系)中海拔区域试验

2015-11-21张艳芬元红琼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抗逆性粒重斑病

张艳芬,元红琼

(玉龙县农技推广中心,云南 玉龙 674100)

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种(系)中海拔区域试验

张艳芬,元红琼

(玉龙县农技推广中心,云南 玉龙 674100)

通过试验发现,参试品系遗传多样性较大,较抗病虫害;生育期的长短与抽雄期和吐丝期呈正相关,产量构成因子协调发展易获得较高产量;参试品种系QZ13、QZ16、QZ19、QZ20、QZ22、QZ23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较好。

玉米品种(系);区域试验;综合性状;产量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上游,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北段与滇中高原的连接部位,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海拔高差悬殊4 581 m,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十分明显。气候类型多样,生态条件复杂,山区、半山区面积大,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滞后,201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6万hm2,玉米总产量12.79万t,平均单产3 844.5 kg/hm2[1],产量较低。因此,需筛选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系),加快杂交玉米新品种(系)的试验、示范、审定和推广步伐,以促进丽江市杂交玉米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种来自上年度各组预备试验预选、区域试验保留品系,采用编号滚动试验方式,代号分别为QZ13、QZ14、QZ15、QZ16、QZ17、QZ18、QZ19、QZ20、QZ21、QZ22、QZ23、QZ24共12个品系,对照种为海禾2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海拔2 400 m的玉龙县农业局黄山农业科技示范场内,东经100°13′50″,北纬26°53′19″,试验地面积为0.37 hm2,四周开阔,土地平整,肥力中上等,土壤为粘壤土,排灌方便,交通方便,前作为冬闲田。本试验严格按照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种试验方案实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小区面积20 m2,长5 m,宽4 m,等行距种植,密度6.75万株/hm2,四周设保护行,区组间走道1 m,田间观察记载及室内考种按区域试验统一要求标准执行。

1.3 田间管理

4月11日机耙后人工整地,做到田平土细适宜玉米出苗后再进行人工拉线80 cm起垄,4月12日进行人工覆盖地膜打塘播种,每塘种3~5粒,播种前用敌敌畏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施腐熟的农家肥22.5 t/ hm2、复合肥600 kg/hm2、尿素225 kg/hm2,3种肥混合后施于垄底部作底肥。全生育期共追施尿素2次,分别是5月10日追施尿素300 kg/hm2、7月6日追施尿素450 kg/hm2。4月15日灌出苗水,5月18日、6 月12日分别抽河水灌抗旱保苗水。5月7日间苗,5 月14日定苗,10月3日收获。小区进行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系)生育期

由表1可知,生育期QZ14最长,为144 d;QZ19和QZ20最短,与对照种同天成熟,均为131 d;其余品系生育期为133~142 d。QZ14抽雄期和吐丝期均较晚,生育期也最晚;而QZ19和QZ20抽雄期和吐丝期均较早,因此,生育期相对较早。

2.2 参试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系)大多数为半紧凑类型,占76.9%。株高及穗位高最高的是QZ22,分别为345 cm、185 cm;QZ18株高最低,为273 cm;QZ24穗位高最低,为105 cm;其余品种株高为274~335 cm,穗位高为122~153 cm。幼苗叶鞘色均为紫色或深紫色。雄穗分枝最多的有11枝,最少的为5枝,多数为8~10枝。花药颜色类型多样,有绿、浅紫、深紫色3种类型,绿色的为QZ14和QZ23,深紫色的为QZ15、QZ18、QZ24,其余品种(系)为浅紫色。苞叶类型有短、中等、较长,其中只有QZ18苞叶较短,苞叶中等的有7个品种(系),较长的有6个品系。花丝颜色QZ13、QZ16、QZ23为绿色,QZ18和QZ24为深紫色,其余品种(系)为浅紫色。QZ19和QZ20籽粒颜色为橙红色,其余品种(系)为黄白色。只有QZ21 1个品系为硬粒型,4个品系为半马齿型,其余均为马齿型;穗轴QZ15、QZ19和QZ21为红色,其余品种(系)为白色。

表1 参试品种(系)生育期

表2 参试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

表3 参试品种(系)产量构成

2.3 参试品种(系)产量构成分析

由表3可知,穗长最长的是QZ22,为20.8 cm;最短的是QZ24,为15.2 cm;多数品种(系)穗长处在18~20 cm。穗粗最粗的是QZ19,为5.6 cm;最细的是QZ18,为 4.6 cm;多数品种穗粗处在 5.2~5.4 cm。QZ16、QZ18、QZ19和QZ24籽粒全部包裹穗轴,QZ22秃顶最长,为3.5 cm;穗行数最多的是QZ24,平均为19.2行;最少的是QZ21,平均为14.2行;多数品种(系)穗行数在17~18行。行粒数最多的是QZ13,为45.1粒;最少的是QZ24,为33粒;多数品种(系)行粒数在36~41粒。单株有效穗无差异,均为1穗。百粒重最高的QZ21为32.5 g,最低QZ17为20.1 g,其余品种(系)为21~32.4 g。单穗粒重差异较大,最轻的是QZ17,为142 g;最重的是QZ19,为223 g。

2.4 抗逆性表现

从表4可看出,无品种(系) 倒伏和倒折。除QZ15外,其他品种(系) 均感大、小斑病,各品种(系) 均感灰斑病。QZ13、QZ14、QZ16、QZ17、QZ19和QZ20均抗锈病,其它品种(系)均感锈病。各品种(系)均抗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且均无螟害。

表4 参试品种(系)抗逆性表现

2.5 产量结果及分析

从表5可看出,小区产量折合单产为9 567~14 853 kg/hm2,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的有9个品系,减产的有3个品系。产量最高的QZ19比对照种增产3 852 kg/hm2,增 35%;最低QZ17比对照种减产1 434 kg/hm2,减13%。产量位次由大到小依次为QZ19、QZ20、QZ23、QZ13、QZ22、QZ16、QZ15、QZ21、QZ18、海禾2号、QZ14、QZ24、QZ17。

通过方差分析(表6)可看出,品种间F=12.42>F0.05=2.18和F0.01=3.03,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分析(表7)表明,QZ19与其它品种产量差异均达显著。QZ19、QZ20、QZ23、QZ13、QZ22、QZ16与对照种海禾 2号产量差异显著;QZ20、QZ23、QZ13、QZ22、QZ16间产量差异不显著;QZ15、QZ21、QZ18、QZ14、QZ24与对照种差异不显著,而QZ17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种。

表5 参试品种(系)产量

表6 产量方差分析

表7 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

2.6 品种综述

QZ19产量位于第1位,折合单产14 853 kg/hm2,比对照增35%,增产极显著,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型,株高324 cm,穗位高137 cm,生育期131 d。穗长18 cm,穗粗5.6 cm,穗行数18行,穗粒数36.2粒,无秃尖,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无倒伏倒折。大斑病1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无其他病害发生。千粒重304 g,出籽率84.8%,单穗粒重223 g。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优秀,推荐进行生产示范。

QZ20及QZ23产量位于第2位,折合单产13 500 kg/hm2,比对照增23%,增产极显著,成株整齐,株型分别为紧凑型及半紧凑型;株高分别为316 cm,311 cm;穗位高分别为118 cm,131 cm;生育期分别为131 d,138 d;穗长分别为18.5 cm,20.2 cm;穗粗分别为5.1 cm,5.4 cm;秃尖分别为1 cm,1.1 cm;穗行数分别为18.6行,17.4行;穗粒数分别为34.7粒,41粒;籽粒为橙红及黄白,穗轴白色,无倒伏倒折。QZ20大斑病1级,小斑病为3级,灰斑病3级,QZ23大、小斑病、灰斑病均为1级,无其他病害发生,千粒重分别为 324 g,267 g;出籽率分别为83.3%,87%;单穗粒重为200 g。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优秀,推荐进行生产示范。

QZ13产量位于第3位,折合单产13 050 kg/hm2,比对照增19%,增产极显著。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型,株高326 cm,穗位高150 cm,生育期140 d。穗长19 cm,穗粗5.2 cm,秃尖0.4 cm,穗行数17.8行,穗粒数45.1粒,籽粒黄白色马齿型,穗轴白色,无倒伏倒折。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灰斑病3级,无其他病害发生。千粒重241 g,出籽率82.8%,单穗粒重193 g。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较好,推荐进行生产示范。

QZ22产量位于第4位,折合单产12 834 kg/hm2,比对照增17%,增产显著。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型,株高345 cm,穗位高185 cm,生育期140 d。穗长20.8 cm,穗粗5.5 cm,秃尖3.5 cm,穗行数16.4行,穗粒数36.2粒,籽粒黄白色马齿型,穗轴白色,无倒伏倒折。大斑病1级,小斑病1级,灰斑病1级,无其他病害发生。千粒重279 g,出籽率83.5%,单穗粒重190 g。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较好,推荐进行生产示范。

QZ16产量位于第5位,折合单产12 784.5 kg/ hm2,比对照增16%,增产显著。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型,株高335 cm,穗位高145 cm,生育期140 d。穗长19.3 cm,穗粗5.4 cm,无秃尖,穗行数17.4行,穗粒数40.3粒,籽粒黄白色马齿型,穗轴白色,无倒伏倒折。大斑病3级,小斑病1级,灰斑病3级,无其他病害发生。千粒重304 g,出籽率82.5%,单穗粒重189 g。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较好,推荐进行生产示范。

3 讨论

从文章分析同样得出,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受制于抽雄期和吐丝期,若抽雄期和吐丝期均较晚,生育期较晚,反之则较早。从产量构成和产量方差分析发现,产量构成因子协调发展易获得较高产量,农艺性状反应出该组参试品种(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抗病虫害,可作为今后育种的亲本材料。

[1]刘金昌,和 盛.丽江市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12,29(4):500-510.

[2]关柱芳.云南省丽江市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 [J].中国种业,2012(8):55-57.

[3]刘广和,普永泉,代丽娅.云南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J].种子世界,2008(8):27.

2013-12-11

张艳芬(1977-),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抗逆性粒重斑病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2018年大豆粒重低于常年的原因分析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专用缓释肥料应用效果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