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常识性课文健康学生个性
2015-11-20许继民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去叙事性作品和诗歌的体裁外,还有常识性体裁的课文。此类文本的教学也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笔者任教小学语文教学,对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做过相关的思考,现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拙于笔端。
一、健康学生个性的常识性课文教学需学生建立科学观念
常识性课文大都是说明事物特征和说明事理现象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些科普性的东西,说的是事物的形状、特点、用途等,都是在以科学制造的前提下形成起来的一些物品,就是一些事理方面的东西,也是已经经过相关科学验证的前提下出炉的。从当今科学讲,常识性的课文都是些充满科学性的东西,不存在谬误。即使存在,最起码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的谬误。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在常识性的课文教学中,必须秉承科学的理念,加强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培养。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大自然的文字》,我们的首要任务就当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怎样培养?笔者利用教材文本之内容,让学生比较清楚地知晓人们清楚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又告诉我们些什么,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就能够获取如此丰富的大自然文字的。学生们经过自主阅读,学生们发现:天空中的星星就是天书;云,也是文字;脚下的土地也是文字;就是建筑工地上挖出的石头也并非就是那样的普通……学生也比较有意思地发现:这文字也不是苍天传授的,而是人们去观察和探析的结果,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反复思考而形成的充满科学意义的智慧。学生亦便形成这样的思考,我们有大脑我们也有智慧,大自然中肯定还有许多我们还没有认识的文字,也还有我们所未曾理解的文字。只要去努力,也只要去探索,肯定就完全会认识、理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
二、健康学生个性的常识性课文教学需学生建立探究理念
常识性课文一般都出自科普作家之手,有的是对科学资源的改编,有的则完全是科普作家的创作。那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常识性课文在成文之前,需要作者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出正确的推测和判断,需要使得自己的判断不存有任何意义上的瑕疵,要让人感到就像是无懈可击一样。怎样才能够达成这样的目的,科普作家的创作或者就是改编,肯定需要耗费一定的心血——探究。所以,平时的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要善于引领学生对常识性语言文字进行探究,探究其表述的严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说明事理的常识性文本《学与问》,从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但从比较深层的意义上去讲,还必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的实践还应当赖于具体的阅读课堂上的实践。健康学生个性的常识性课文教学需学生建立探究理念,当然也就必须让学生去首先对教材文本进行相关探究,譬如探究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教学时,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哥白尼小时候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沈括的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便比较有意义地发现,作者在前面运用打比方的手法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这后面的故事就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说事物,说事理都要有能够说明的实例。
三、健康学生个性的常识性课文教学需学生建立创新信念
新课程强调阅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作为教学,更应当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则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独立中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自主中学习。引导学生多去质疑,多进行调查,进而进行多种层面上的探究,当是我们的天职。健康学生个性的常识性课文教学,需要我们做出比较认真思考的还应当为学生去建立一定的创新信念。小学生应当说对创新充满着朦胧,也认为创新极为神秘,距他们比较遥远,更为多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创新具有着极大的怀疑。从这个意义上去说,作为教师必须在具体的常识性课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也开始去逐步建立自己的创新信念。还以《大自然的文字》教学为例,在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时,发现得比较多的是书本上介绍的大自然的相关文字,但在自己周身旁边的则显得比较少。自己的周身能够有大自然的文字?即使自己不可能发现,但能否去询问得到?回答应当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只要大家能夠去想发现,那发现的可能性会更多且更大,也就是说发现的内容会更多,发现的机会会更大。
许继民,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