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初探
2015-11-20陆昕怡
陆昕怡
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是只加上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科学教育能够大大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它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同时也让幼儿获得了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增进其成功感和胜任感。
一、儿童的科学
幼儿对事物表现出好奇、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求答案……对儿童来说,科学是具有主观性的色彩,不能客观被幼儿所理解,是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直接、具体的。
例如:在科学活动《奇妙的镜子》中,让幼儿了解镜子有反射这一特征,我通过用镜子对着光,让光反射到墙上,让幼儿观察,有的孩子就和我说,因为镜子上有一点,所以就照上去了。显然,孩子们的思想是直接的,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想新的事物,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于是,我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观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感受、了解镜子通过光的反射将光照到墙上这一特点。
二、感受生活科学,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单一的科学教育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会减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形象的课件等,将学习与情景相结合,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加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如:科学活动《小蚂蚁做客》,通过有关蚂蚁的课件,并以“小客人”的形式来引出蚂蚁,让孩子们更形象地去关注、了解蚂蚁,激发幼儿对活动积极性的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蚂蚁相关特性的了解,使活动充满乐趣。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在科学活动《泥土里有什么》中,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了解泥土里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通过让幼儿实际参与活动,感受泥土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并萌发对泥土的感情。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加强对科学的兴趣。
三、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如今的幼儿都生活在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各种科学内容充斥于生活的各方面,幼儿周围世界中充满他们可以去探索和学习的内容,而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特点又形成他们不断自发探索和学习的动力。作为老师应该更加注意幼儿学习内容的选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结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
例如:在和孩子们玩大型玩具时,一些塑料的玩具容易产生静电,我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静电知识。什么时候会静电了?怎么会静电?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自己去摆弄,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观察,交流分享各组的经验,感受摩擦起电等。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真正感受和体验科学的趣味性,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四、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形式
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多样化学习机会有利于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情况给予指导,将科学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在让幼儿认识、探索发现草是各种各样的,生长在不同地方。我们带着孩子们来到公园中去观察,请他们去发现、观察草的生长地以及草的样子,为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空气的特征、用处,我们还带着幼儿到户外,让幼儿通过辅助材料进行探索空气是存在的这一特性。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
平时带着幼儿进行散步、休息的时候,根据幼儿园道上的景色,对幼儿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让幼儿全身心融入谈话中,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如:在春日午后的散步中,我们来到幼儿园后面的小路上,观看春天的花草,孩子们会好奇各种植物,对它们进行观察、谈论。在幼儿的交流声中,能听到他们说:小花、小草把我们的幼儿园装饰得非常漂亮,所以我们不能去伤害它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五、生活化的科学操作材料
生活与活动即是幼儿探索的最佳平台。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比如:一次看书的时候,瑞瑞发现图书上有一个色卡,她将色卡放到别的地方就变颜色了,她觉得非常神奇。于是,我通过这一现象及时让幼儿一起观察,了解有的颜色是通过两种、三种等多种颜色组合而成的。之后,我便和幼儿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使幼儿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如:一天,我拿着铃鼓在摇,这时正好阳光照到铃片上,由于铃片是铜做的,有金属光泽,所以就反射出了光点。孩子们看到后非常激动,也觉得很神奇。于是,我让幼儿将铃片对着阳光,使之反射光点,让幼儿初步感受光的反射这一特征。
斯宾塞曾说过:“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 生活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还为他们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去组织活动,感受科学知识。采用观察、探究和操作等方法,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找教育”。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振华实验幼儿园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