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辩证法
2015-11-20马宇彤
马宇彤
世间万事,总是福祸相倚,利弊共生,官员的朋友圈自然也不例外,经营好了,是加分共赢的励志圈、奋进圈和品位圈;方向偏了,就是减分俱伤的酒肉圈、贪腐圈和低级圈
前不久,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如何看待官员的朋友圈”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官员结交人脉具有必要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33.5%的受访者认为官员的人脉可以“为自己或本部门争取更多的资源”,但也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大多数官员为到处找关系而感到头疼,同样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官员的朋友圈容易转为利益圈。
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朴素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万事,总是福祸相倚,利弊共生,官员的朋友圈自然也不例外,经营好了,是加分共赢的励志圈、奋进圈和品位圈;方向偏了,就是减分俱伤的酒肉圈、贪腐圈和低级圈。
高英培的相声中有个经典人物叫“万能胶”,这是一个有路子、有能量、左右逢源的代表,作为不正之风的典型被调侃了几十年,如果放在今天的背景下,“万能胶”无疑是一个拥有巨大朋友圈的能人,但由于“万能胶”只是一介草根,公众并不吝啬宽容,对他的调侃多嘲讽,少痛恨,然而,对于手握重权、人脉广泛的官员而言,公众总会产生将他们的朋友圈与利益特别是不正当利益结合在一起的联想。
并不能据此怪罪公众的“小人之心”,因为事实确是如此。近年因贪腐落马的官员一个共有的特点便是他们背后都有一众企业老板充当“钱袋子”,担任利益输送的使命。一位落马官员如是忏悔道: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在势利。从这个角度看,落马官员的朋友圈就是不折不扣的势利圈,他们的级别越高,这个朋友圈就越大,影响力也越强,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加难以估量。
官员“朋友圈”变味为势利圈,是官场内圈子文化潜意识和官场外权利互换潜规则的现实影像。作为“朋友圈”圆心的“一把手”们,由于“财务一支笔、大权一把抓、用人一言堂”的“一枝独秀”,而被各种“朋友圈”争抢着,讨好着,进贡着。赖昌星有句“行贿名言”: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可见,想要迂回进官员的“原则圈”,“朋友圈”便是一条最好的通幽曲径。
话说回来,官员并非天外来物,他们大多出自寻常巷陌,也都家有亲朋好友,正常的人情往来无可厚非,相反,与百姓交朋友,包括与商人交朋友,都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的绝佳渠道。关键在于确定好底线,把握好尺度。对于官商交往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早有提醒,“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但是,之所以仍有那么多官员倒在“朋友圈”里,首先是从内心就没有扎紧公与私、权与利、情与法的篱笆,再加上在从众心理的裹挟下,原则给情面让路;在炫耀心理的刺激下,滋生出畸形的成就感,仿佛出有良驹、入有豪宅、家有原配、外有知己才是成功人生的标志,从而在逐利路上,最终迷失了方向,断送了自己。
伸手必被捉,官员们,特别是身居高位的官员们,绝不会不懂这个道理,而是终究没能管住自己的贪欲。很多官员,甫一入职时,无不志向满满,只因“三观”倾斜,信念丧失,才在无良“朋友圈”的温水咕嘟下,渐渐忘记初心,陷入以权力换利益,以原则换享受,不办伤人,办了伤己的泥淖,直到势倾利散才幡然悔悟,此时,正如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所说,“从查办的案件来看,没有一个老板会舍生忘死地保护干部”。由此可见,所谓寄望酒肉朋友的“官商相护”不过是个一厢情愿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