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意义理解的英语文学作品赏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015-11-20沈世丽

文理导航 2015年31期

沈世丽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学阅读量严重缺乏,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文学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文学阅读是不同于一般的娱乐消遣性的阅读,而是通过动态的互动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这些互动涉及读者已知的知识、文本提供的信息以及阅读的情境。初中阶段阅读赏析英语文学作品是提升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忽视英语文学作品阅读的现状,介绍笔者开展英语文学作品阅读赏析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意义理解;英语文学作品;作品赏析

一、初中英语教学引入英语文学作品赏析的原因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强化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技能与兴趣,切实提升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任。《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九年级结束时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阅读如此重要,以至于很多老师都认为阅读题做的越多越好。可是,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近况不如人意,普遍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文学阅读动力明显不足,大多数中学生时间、精力、经济有限,再加上初中生兴趣点易转移,学习持久力不足,知识面不够广,难以达到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二是阅读趋于功利化、快餐化和习题化。各种选择题阅读练习层出不穷,题目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缺乏文学常识的普及,词汇量成为英语学习的拦路虎,迟迟无法形成语感,语言表达能力只言片语的拼凑,缺乏灵活运用。这样的阅读取向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生功利性阅读的大行其道和英语文学经验的极度贫乏(柯安利,2007),也难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宗旨,即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葛文山,2008)。

当下,我们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情况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本班学生作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初一学生在小学时候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即便有也仅仅是要么随便读一些漫画书;或迫于家长压力只读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名著(中文版)。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阅读,81%的学生感到没有阅读兴趣,9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只要掌握课内的知识照样能考好,92%的学生认为读不懂英语文学作品,91%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课外读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和孩子的功利心作祟。家长迫切希望孩子踏入名校,让孩子陷入课外辅导书的包围圈。有些家长对英语文学阅读并不支持,缺乏远见,只顾眼前利益,有些家长甚至反对孩子花时间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认为有时间还不如多背点书本上的单词。

2.学生认为英语文学作品太难,不会阅读,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词汇量积累不够,导致阅读有障碍,最终失去阅读兴趣。

3.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学生平时作业量大,学生疲于奔命,应接不暇,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二、英语文学作品的选择

考虑到阅读英语原版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引导学生选择《典范英语》这套书。《典范英语》原名《牛津阅读树》,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家喻户晓的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典范英语》6-9级在此基础上,从《牛津阅读树》中精选64部适合我国中学生使用的作品,经过精心编辑而成。这套文学作品有以下优点:

1.长度适宜。

学生可以用1—2个课时完成阅读和讨论。

2.难度适中。

学生不会感觉畏惧或气馁,有助于增强其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信心。

3.语言鲜活生动,地道有味。

《典范英语》6—9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创作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有些源自英美文学经典。学习这些生动有趣而又极富内涵的作品,学生在语言和心智两方面都会得到发展。

三、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实践

1.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每本书制定具体的语言知识目标,但本阶段的主要目标在阅读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方面。基于对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坚持“整进整出”原则,保证语言内容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自然而然地完成语言的习得。

(1)阅读技能

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文章中各个段落,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理清故事脉络与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英文阅读,保证一定的速度;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2)学习策略

学生能自觉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并根据需要进行自我调控;能初步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必要时能结合母语阅读经验进行英文阅读。

(3)情感态度

学生具有阅读兴趣,能克服焦虑感,初步感受英文原版故事的魅力;乐于与同伴分享阅读经验;乐于表达关于故事情节、人物等方面的观点。简言之,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教学能逐渐消除阅读焦虑感,较深刻地理解故事,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确定教学环节:预热:激活背景知识→快读:了解故事情节→细读:体会字里行间→分角色朗读:浅层输出→故事表演:内化输出→分析与分享:理解性输出。

2.阅读的基本模式

为了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笔者采取“以拼读为先导,以诵读为抓手,以表达为重点,以积累为目标”的操作模式,具体如下:

(1)课时安排与进度

每周开设一节典范英语课,一周或两周完成一册典范英语的学习,在初二结束前完成十八册书的学习。

(2)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步骤

1)以拼读为先导

一开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将音标教学与拼读教学有机结合,告诉学生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其有意识地模范典仿英语光盘中的录音,让学生感知Letter(字母),Sound(音)、Bending(拼读)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读音和语言符号之间的直觉联系,最终做到“见词能读、听词能写”。

【案例1】

阅读内容:The Boss Dog of Blossom Street

活动目的:学生借助拼读法能够熟读文章,掌握主要情节。

学生水平:初二年级

以拼读为先导,不理解的句子能反复阅读,在读中求得理解。大量地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中自然吸收语言。

2)以诵读为抓手

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优美文句欣赏”,让学生大声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语言的地道。在诵读与背诵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对于不同角色的语音语调,带着感情色彩去朗读,力争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每册书上完后,让学生选取喜欢的段落,精彩的段落进行背诵,教师计入平时分。

3)以表达为重点

在学生对文本把握到位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变。在此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先笔头后口头的顺序,即先让学生进行典范英语课文的改写、概括,再让其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改编。改写与概括的过程中学生难免在语言上会有偏差与错误,老师没有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未过分关注其语言形式。同时,也给学生的口语表达搭建了较好的展示平台,定期举行短剧的排演,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案例2】

阅读内容:Noisy Neighbors

活动目的:围绕文学作品内容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学生水平:初二年级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小组合作,组内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角色。小组合作形式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完成阅读任务。通过选拔,最好的小组代表学校参加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故事改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有效活动之一。除了故事改写、概括以为,教师也可以给出关键词让学生描述人物性格;续写故事结尾等,教师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以积累为目标

每节课上完后,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并经常复习和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重视英语学习的长期性,着眼未来,力图转变学生的英语学习观,让学生不把典范英语学习作为负担,坚信长期的语言积累能为日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3】

阅读内容:Walrus Joins In

活动目的:学生从阅读内容中摘录5-10个好词并完成词汇拓展任务。

学生水平:初二年级

Can you find five to ten new or unfamiliar words from Walrus Joins In?

好的文字后面有情感、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写词汇日志是学生积累词汇的有效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系统地积累词汇,建立丰富的词汇网络。

3.初步的研究成果: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典范英语学习后,学生对英语朗读有了更大的兴趣。首先,学生通过跟读、模仿录音,大大改善了语音语调,能注意到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和意群停顿,注重韵律感。还有的学生对原汁原味的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去看英文原版读物,欣赏英语电影等。其次,在学习典范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坚持每天摘抄好词好句,跟读录音。遇到生词时,学生会先猜测词义,再去核实猜测是否正确,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第三、每册学完后学生都会写一篇作文,有的是写故事梗概,有的则是续写故事,有的是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特写,还有的是模仿书中的故事语言,自创一个故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丰富多彩的写作形式中,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故事情节精彩,故事语言也更具有多样性了。

四、结语

在这教学过程中,笔者秉承“整进整出”的理念,围绕作品内容开展了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模仿、朗读、倾听、表演、复述、小组讨论、续编故事、自创。这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体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教育要从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出发,以内容为核心,用内容盘活形式。这为我们研究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更重视了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有意思、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1984.《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柯安利.《中小学英语也要重视文学阅读》.2007

[3]韩宝成.“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实验模式及操作方案.2007

[4]葛文山.《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第10期

[5]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