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革放光芒 鉴赏古诗闻幽香

2015-11-20黄李新

文理导航 2015年31期

黄李新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苏教版选用的古诗词篇目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篇章,蕴含着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了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在各自的岗位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巧妙导入、反复诵读和由诗入画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值得大家深思。

【关键词】巧妙导入;反复诵读;由诗入画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苏教版选用的古诗词篇目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篇章,蕴含着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以及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为了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广大出海语文教师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在各自的岗位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笔者借此平台,浅谈提高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的点滴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巧妙导入,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

兴趣是学生探究新知识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古诗词创作时间已经很遥远,许多学生很难自觉自愿地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探究活动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教学效率同步提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所谓心境就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的情绪状态,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巧妙导入来培养学生学生审美心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激情导入,奠定古诗词的情感基调。一般而言,教师激情洋溢富的导语可以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为进一步展开师生互动奠定了情感基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对赏析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其二,音乐导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音乐是人们丰富感情的旋律,是融合思想与情感的美妙境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引导学生鉴赏杜牧的《赤壁》的导入时,先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全班学生情绪高涨,自然进入审美心境。

其三,画面导入,构筑形象化的情境。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古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恰似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哲理与内蕴。因此,让学生在鉴赏栩栩如生的画面中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境界,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

二、反复诵读,感悟作品的音乐美

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不仅要让他们作品的情境美,而且要在反复诵读中品味音乐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时,一定要注意停顿、重读语调以及情感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一般有规律的,诸如五言律诗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律诗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至于重读主要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特别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让学生正确把握节奏上的抑扬顿挫。在情感的投入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平仄的高低错落、仄声雄健挺拔、平声流连舒缓”的道理,坚持恬淡自然和深沉悲愤、凄清悲凉与昂扬激越的有机结合。诸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一句中的“难”、“残”两词表达了作者沉重的离别之情,对自身命运的坎坷感到无比失落,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读得深沉悲愤。

三、由诗入画,体验诗词的构思美

构思是动笔之前对创作文学作品的总体构想和设计,只有具备完美的构思,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我国古代作家在创作十常侍往往采取由诗入画构思丰富,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绝不应“高度概括”,而应“充实想象”,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作者构思优美,作品具有诗情画意的特点。譬如,我在执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鼓励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想象出狂风肆虐的情境。当学生沉浸在狂风席卷大地的时候,我提出疑问:“作品中的‘我到底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后顿悟:第一节虽然看上去描写“风”,当象外之意是“人”。在狂风的怒吼下,奔波半生的老人何以堪?国破家亡,客居草堂却被肆虐的狂风所破,胸怀大志而寸步难移的杜甫何以堪?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就是人学,既没有无“人”的景,也没有无“人”的物,古诗词作者创作时的构思都注重虚实相间,情景交融,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佳作时可以通过由诗入画或由内入外等途径,真正体验诗词的构思美。

四、把握意象,感知作品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指艺术创造尤其是诗词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趣味无穷却又难以言表达的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有机统一,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的激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使诗词意境的惟妙惟肖的再现出来,顺利进入作者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深刻领悟作品展示的意象与蕴含的哲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积累,不断提高审美情趣。譬如,我在执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课,先就引导学生找出全诗的意象,即:作者生动描写的具体事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一共十个事物。接着,我提出问题:“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把这十个意象巧妙串联起来的?通过师生互动新的讨论、总结,得出了如下结论:作者以游子的羁旅愁思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描述出来,切身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教育部颁布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愿广大一线教师开拓进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让学生在体验古诗词独特魅力的同时,探究古诗文内涵的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