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药理作用及效果评价
2015-11-19贺志凤李晓忠
贺志凤+李晓忠
[摘要] 目的对应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对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就诊的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依达拉奉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脑梗死疾病病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脑神经功能评分恢复正常时间(8.64±2.Ol)d和脑梗死疾病治疗总时间(12.76±2.13) d明显短于对照组(11.85±2.54) d,(15.62±3.57) d;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结论应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对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依达拉奉;舒血宁;脑梗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a)-0099-02
脑梗死疾病是一种由于脑组织出现局部缺血、缺氧状态,随之出现软化坏死病理学表现的疾病,属于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一种类型,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中风疾病的范畴,主要由于血瘀内阻,进而导致血行状态严重不畅,患者的转归通常不是十分理想,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直接导致死亡,因此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该次对该院于210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发病时间1~37h,平均发病时间(10.6±1.2)h;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60.8±1.5)岁;治疗组患者脑梗死发病时间1~36h,平均发病时间(10.4±1.1)h;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0.9±1.6)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2.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0.75 g,次/d,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L,2次/d,计划治疗两个星期;治疗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0.75 g/次,1次/d,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舒血宁20 mg/次,1次/d.计划治疗两个星期。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在用药后减少幅度超过90%,病残程度的评价结果显示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在用药后的减少服务超过45%,,但没有达到90%,病残程度的评价结果显示在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用药后减少幅度超过18%,没有达到45%;无效:没有达到基本治愈、显效、有效的标准要求。
1.4 观察指标
选择在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脑梗死疾病病情治疗效果、脑神经功能评分恢复正常时间和脑梗死疾病治疗总时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等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
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脑梗死疾病病情治疗效果
治疗组脑梗死疾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脑神经功能评分恢复正常时间和脑梗死疾病治疗总时间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后(11.85±2.54) d,对照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评分恢复正常,脑梗死疾病共治疗(15.62±3.57) d;应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治疗后(8.64±2.Ol) d,治疗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评分恢复正常,脑梗死疾病共治疗(12.76±2.13) d。两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治疗期间,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该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疾病患者的脑组织局部会出现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随之发生软化坏死等病理学表现。是南于患者为脑部供应血液的主要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等病理学表现,或有血栓形成,使相应的管腔处于狭窄状态,有些还会处于闭塞状态,最终导致局灶急性脑供血不足,最终导致病情出现。脑梗死病灶主要组成包括,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等两部分。后者血流供给,发生损伤之后,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氧自由基、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炎性反应是目前公认的,导致该病患者神经元死亡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依达拉奉属于,新型自由基清除剂类药物的一种,其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比唑啉-5-酮,是临床上对脑血管病进行治疗的,唯一一种自由基清除剂类药物,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临床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依达拉奉在对脑梗死疾病实施治疗时,具有以下几大独特的功能:①将缺血和再灌注两种状态导致出现高度细胞毒性羟基基团,从患者的脑中彻底清除;②脑部处于缺血状态之后,梗死区域会出现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依达拉奉的应用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控制;③对脂质的过氧化反应过程进行移植,使梗死的实际面积能够缩小,将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减轻,对能量生成的障碍进行有效的纠正;④作用于人体之后,可以在最大程度,对炎性介质白三烯形成过程进行干预,使脑水肿程度减轻。在发造词病的72h内应用,可以使梗死面积减少,促进脑神经功能的迅速恢复,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舒血宁注射剂,是一种从银杏叶中经过提取之后,制得的药物制剂,每5 mL的舒血宁中含有总黄酮醇甙的量可以达到4.2 mg;含有银杏内酯A的量可以达到0.3 mg;含有的氨基酸种类高达17种之多,此外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该药物具有广泛的神经保护功能,且与以下几大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①该药物所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银杏内酯,具有的特异性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阻断作用非常强大,可以对该因子的生物活性产生抑制,使患者机体的仝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水平明显减低,并以此对微血栓形成过程进行控制。此外,该药物还可以对谷氨酸受体门控性钙通道进行调整,使患者脑细胞中存在的Ca2+含量水平得到控制,防止出现细胞内Ca2+超载现象,使级联反应所导致的脑细胞坏死现象明显减少。使缺血级联反应程度减轻,对脑细胞进行针对性保护。②该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酮醇甙,抗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非常明显,可使脑细胞的凋亡速度明显减慢,防止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不良现象。③作用于人体之后,可以使脑血管进一步扩展,对脑血液循环进行调节。④使反应意识加快,改善患者的记忆能力。因此每天坚持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一定量的舒血宁,可调节血管张力,保证血流顺畅,发挥有效PAF拮抗作用,使血小板凝聚速度减慢,防止血栓的形成,使血液黏度水平降低,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增加血流,将存在的白南基彻底清除,减轻损害,对相关的脑神经细胞进行保护。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舒血宁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脑梗死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7.8%,明显高于单纯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68.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舒血宁和依达拉奉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脑梗死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增效作用,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证明,该治疗方案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