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年坚持 注重实效清河县中心医院卫生下乡工作成绩显著

2015-11-19邢艳辉通讯员张国铮张印普

经济视野 2015年23期
关键词:清河县中心医院义诊

文/本刊记者 邢艳辉 通讯员 张国铮 张印普

常年坚持 注重实效清河县中心医院卫生下乡工作成绩显著

文/本刊记者 邢艳辉 通讯员 张国铮 张印普

今年是河北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二十周年。二十年来,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坚持“一切为了百姓健康”的办院宗旨,把卫生下乡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多种形式,常年坚持,并建立完善了卫生下乡的长效机制,真心实意地施惠于民,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多种形式开展卫生下乡活动

自全省开展“三下乡”工作以来,清河县中心医院就把做好这项工作视为履行医院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高度重视,注重实效,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加和组织卫生下乡活动。一是常年组织下乡义诊。除积极参加每年由县委宣传部及团县委、县妇联、县卫生局和县红十字会等部门统一组织的下乡活动外,还根据基层卫生状况和农民需求,自发组织下乡义诊,每季度至少一次。建立常年下乡机制以来,仅近5年就累计组织了160多次,平均每年30多次;从2010年开始,每年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还组织两次“情暖寒冬”大型巡回义诊活动,前后长达共两个多月;每年四月末还组织一次“迎五四学雷锋”下乡活动;二是免费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从1997年12月起,医院每年举办三期至四期,一直坚持到现在,至今已达59期,参训人员达1.2万人次,为农民培训了一支家门口的医生;三是帮扶村镇卫生室、卫生院。自1998年开始,先后选派7名业务骨干,担任了坝营、连庄、油坊三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同时,还选派医生轮流到这几个卫生院坐诊和帮带基层医生,并帮助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带动了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在资金、设备器材上,还先后给予这几个被帮扶乡镇卫生院共折合人民币80多万元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把医院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模式带给了这几个卫生院。实施“百万基金帮扶村卫生室工程”,免费向320个村卫生室赠送“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设备1400件,帮46个贫困村卫生室装修门面、赠送办公桌椅等;投入50万元,先后资助16个边远乡村卫生室购置交通工具,方便了边远乡村危急患者的及时转诊。四是加强科普宣传。自2002年以来,先后在县电视台开办“周末门诊”、“健康之声”、“健康123”、“健康清河说”等科普专题节目,已举办260多期;先后在县报上开辟“卫生与健康”、“走向健康”等栏目,已发表科普稿件300多篇;组织医生先后编写出版《急性脑血管病》、《老年疾病健康教育指南》等健康科普读物6本,编印卫生科普资料15万份,下乡义诊时,免费发放给出院患者和农民群众,在帮助农民提高卫生健康意识和知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生下乡呈现六大变化

清河县中心医院在组织卫生下乡活动中,坚持把满足农民的需求作为第一原则,不断改进工作,呈现了六大变化:一是从积极参加全县统一组织的下乡活动,逐步到自身单独组织下乡;二是从只下乡到对口支援的乡镇,逐步扩展到全县乡村;三是从开始每季度只单独组织一次下乡义诊,逐步到组成下乡团队后每月三四次常年下乡;四是从开始只是选派年轻医生下乡,现在每次都选派骨干医生、科室主任带队下乡;五是从开始只是带着简单的听诊器、血压计下乡,现在每次下乡一般都是带着较大型的彩超机、心电图、血糖仪下乡。开始下乡带的彩超机需4人抬着上下车,为此后来购置了60多万元的手提便携式彩超机。六是从定期组织下乡义诊,到同时把帮扶乡村医生提高技术、帮扶乡村卫生室改善提高医疗条件也作为卫生下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做。为扎扎实实做好下乡支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为此医院历年累计投入资金达一千多万元。

建立卫生下乡长效机制

在卫生下乡工作中,清河县中心医院发现:每年仅靠组织有限的几次卫生下乡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农民群众的需求。而单靠下乡任务来临时安排,也往往会出现准备不足、实际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提高卫生下乡工作的力度和实效性,早在2007年,清河县中心医院就开始探索建立常年下乡的工作机制,并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使其完善起来,卫生下乡工作逐步呈现了工作主动、效果明显、群众欢迎的良好局面。具体做法是:

有一个专门科室。开始,医院的卫生下乡工作主要由医院办公室负责组织安排。2007年3月,医院专设了一个科室——公众服务部,专门负责卫生下乡工作。公众服务部现有工作人员6名,主要职责是制定总体计划,组织协调落实;具体任务包括协调各有关科室,组织常年下乡义诊、组织患者回访、接受处理患者投诉、搜集社会各方面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等。每年年初由公众服务部制定卫生下乡工作计划,并纳入到全院总体工作计划中;平时,按照下乡计划组织落实。

有一套工作规则。开始组织医生下乡时,多是组织休节假日和下夜班的医生参加。2007年以后,下乡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各科把医生轮流下乡纳入了统一工作安排。近5年来,清河县中心医院的常年下乡工作机制建立后,常规下乡义诊一般一个月三四次,一年40次左右(包括与县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下乡活动)。每次下乡提前通知科室,安排好人员。平时下乡一次7人,公众服务部一人带队兼司机,另组织6名医生包括内、儿、妇科等及医技科室如彩超、心电图科室的技术人员;冬春大型义诊活动时,最多组织各科室医生护士20多人。为此,2010年医院专门为公众服务部组织下乡义诊配置了一辆7座面包车,除组织大型义诊活动外,一般不再租借车辆。

有一个激励机制。为激励医生护士积极参与卫生下乡活动,医院把是否参加卫生下乡活动,列入了医生护士参评职称和提职的一项重要条件,并严格执行凡晋升聘任中高级职称,必须到基层支医半年以上的硬性规定,而且,凡在下乡工作中成绩突出者,都优先提拔和安排到重要岗位。现在,在支援基层、担任过乡镇卫生院院长的7位骨干医生中,除一人仍在基层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外,其余6人中已先后有2人提拔为副院长(其中一人调出医院,担任了另一县级医院院长),另外4人都担任了主要科室的主任。医院还规定:自2015年开始发放下乡义诊补助,凡参与下乡的人员,每人每天补助40元。这些激励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医务人员下乡支医的积极性。

清河县中心医院扎扎实实地医疗下乡工作,促进了卫生下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而完善配套的卫生下乡工作机制,又保障了卫生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更多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下乡支医活动也使医务人员经受了锻炼,加深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最近五年来,参加下乡支医活动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达2000多人次,使2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实心实意地下乡支医,也使医院赢得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各级领导肯定,医院先后两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医德医风先进单位及河北省服务名牌、省红十字会基金会爱心医院等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院长孙彦荣也分别于2000、2005年两次获得邢台市“三下乡”工作先进个人;在2013年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还获得2013中国最具惠民精神的基层医院院长的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清河县中心医院义诊
“双 减”之 下,怎 样 给 教 师 减 负?
健康义诊基层行
宁城县中心医院:改善服务,把患者放在心上
清河县某淘宝卖家羊绒制品销售时空格局研究
义诊在草原 潘义奎 油画 112cm x 180cm 2020 年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爱心义诊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