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让课堂乐在其中
2015-11-19钱燕萍
钱燕萍
【摘 要】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形象直观;省时高效;寓教于乐
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多媒体技术也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进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它不但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一支粉笔走天下的教学方式,使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渠道,还让学生更多地与时代接轨,及时地了解更多更新的实事信息。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处在最佳状态。下面就以苏教版第十册的《秦兵马俑》一文为例,感受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精彩表现,感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收获。
一、走进兵马俑,直观感受恢弘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兵马俑是很遥远的,有的甚至从未曾听说过。有的即使了解,也只是从电视或书本上偶有涉猎。因此,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多媒体课件,能使遥远的兵马俑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对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孩子对兵马俑有更直接的感知,我在课堂上更多地给孩子们展示了兵马俑的图片。在孩子们啧啧赞叹的同时,我给他们适时讲述一些名人对秦兵马俑的赞叹。当我说到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称赞“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时,孩子们也被我感染了,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种自豪的氛围中,为课文的学习做足了情感铺垫。
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时,学生就容易多了。特别是多媒体课件把那些枯燥的数字转化成直观的画面,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无一不被它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二、欣赏兵马俑,激趣品析词句
课文的第三到九自然段是对各种类型兵马俑的描写。虽然文字描述很生动,但孩子由于自身原因很难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如果课堂上单纯的用语言解释,既枯燥无味又难于理解。于是我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发挥了功用。我设计的是“连一连”的环节,让孩子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找出相应的兵马俑图片。这种对号入座的游戏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学生看读得津津有味、一目了然,对兵马俑的外貌、动作、神态也有了更深的印象。课件展示完毕,我也就无需长篇大论了。这样就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想象兵马俑,教学省时高效
课文的第十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不但要让学生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还要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展开联想。要让学生凭空想象,似乎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多媒体课件就有了用武之地,一尊尊精美生动的兵马俑,仿佛走进了课堂。学生们认真观察他们的神态,展开丰富想像,触摸它们的呼吸,聆听它们的声音,感受它们的思想,努力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四、升华兵马俑,情境激发情感
新课标很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本篇课文就是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只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精心制作了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一尊尊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流动的画面。在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中,我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学生们被深深的感染了,他们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也随着背景音乐用朗诵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实践证明,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音乐、诵读将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环境中,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了荷塘的配乐画面,并在结束全文教学时,又一次通过配乐诵读,进一步把学生带入愉悦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溺水被救”的学习中播放视频,让学生置身在溺水时恐惧和慌乱中,再通过走进文本,通过重点词语体会“我”溺水时的害怕和小伙伴们的镇静。从而轻松地解决了本文的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人性之美”。学生置身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活”起来。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