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越刻苦越好吗?
2015-11-18云燕
云燕
那是一张《高三复习作息表》,密密麻麻地写着一天的学习安排,精确到分钟。比如,凌晨3:30起床背英语单词,5:10背化学方程式,6:20吃早餐,6:40上学……我算了一下,按这张作息表,她每天的运动、休息时间只有40分钟,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
像机器那样用功
刘嘉妮是珠海市某中学的高三女生,因学习压力过大,数次在教室晕倒,在其母亲田女士的陪同下来到心理诊所咨询。
田女士紧皱眉头哀求我:“您快帮帮孩子吧,马上要开始总复习了,她这个状态怎么撑得住啊!她可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啊,可不能功亏一篑啊!”她告诉我,女儿平时学习非常刻苦,晕倒是累的,她想多做点有营养的东西给女儿吃,可医生说,问题的根源不在生理,而在心理,她很迷惑,“累了就歇歇,缺啥营养就补补,怎么跟心理扯上关系了呢?”
交谈中,田女士一直在强调女儿学习刻苦,于是我问:“说说看,刻苦到什么程度?”
田女士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展开了给我看。那是一张《高三复习作息表》,密密麻麻地写着一天的学习安排,精确到分钟。比如,凌晨3:30起床背英语单词,5:10背化学方程式,6:20吃早餐,6:40上学……我算了一下,按这张作息表,刘嘉妮每天的运动、休息时间只有40分钟,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
“这个作息安排,你执行了多久?”我问刘嘉妮。
“半年吧。”刘嘉妮用微弱的声音回答。她面色苍白,双眼布满血丝,清秀的脸上缺乏少女应有的神采。
我问:“执行这个作息安排之前,你每天睡几个小时?”
刘嘉妮神色恍惚地看看妈妈,抱歉似的说:“以前不懂事,不知道用功,每天能睡多久就睡多久,现在我要奋起直追,明年考上名牌大学。”
这样的回答让人听了心酸。我猜她如此用功的背后一定有隐情,于是要求与她单独沟通。
田女士出门以后,我问刘嘉妮:“这个作息表,是你自己制订的还是妈妈要求的?”
“是我自己制订的。”刘嘉妮语气肯定地说,“妈妈可心疼我了,总是催我早点睡。有一天我感冒了,吃的药有镇静作用,早上起不来,妈妈就偷偷把闹钟改成4:30,让我多睡一个小时。她还把家里的鸡蛋都留给我,每天一个,她和爸爸都舍不得吃。”
交谈中我了解到,刘嘉妮家在农村,父亲有残疾,母亲没有文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中考那年,她成绩突出,以宏志生的身份来到珠海就读高中。这在当地是件风光的事,但家里拿不出生活费,只好向亲友借。“为了我上学,家里欠了几千元的外债。我最怕开学的日子,因为爸妈又要为钱发愁了。尽管学费减免了,但生活费和学习资料费总是要交的。”刘嘉妮抽泣着说,“所以我必须争气,用功再用功,像机器那样不知疲倦地用功,明年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找个高薪工作,回报父母!”
她还告诉我,父母支持她来珠海读书,也是寄托了殷切的希望。“去年老家遭遇水灾和蝗灾,我家种的水稻和甘蔗都歉收了,生活成了问题,别人家都想办法做点小生意,或者外出打工,可我爸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妈妈又没文化,打工没人要,所以特别艰难。我说我休学吧,在珠海打工赚钱。他们大惊小怪地制止,说什么都能将就,就是学习不能耽误。”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喝了一口水,接着说,“后来他们都来到珠海,在菜市场卖菜,非常辛苦。其实,他们的睡眠时间不比我长。他们每天早上3:00去批发蔬菜,所以我也在那个钟点起床。我要和他们一起奋斗!”
小姑娘用虚弱的声音表达着钢铁般的意志,令人动容,但她这样的身体状况,又能坚持多久呢?
某些古训莫迷信
我问刘嘉妮:“你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知识改变命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问:“你是不是推崇‘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
“当然。”她注视着我的眼睛,问,“有什么不对吗?”
我没有表态,微笑着问:“那你认为刻苦程度与学习成绩成正比,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也成正比,是吗?”
她像是被戳到了痛处,目光躲闪,小声说:“也不是,学习效率也很重要。”
我不依不饶,接着问:“那你觉得自己每天只睡4个小时,学习效率会高吗?”
她低下头,不吭声了。
我告诉她,刻苦学习是每一个学生的本分,但凡事都有个限度,刻苦的限度就是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否则过犹不及,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成绩,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她抬起头,疑惑地问:“老师,经典的古训会错吗?当人到了‘头悬梁,锥刺股’才能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明明已到生理极限,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啊,为什么历朝历代的人都要那么推崇呢?”
我笑道:“这说明人类在进步呀!古代科学没有现在发达,对大脑的研究没有现在深入,而且现代知识更注重理解和创新,要求学生精力充沛、头脑清醒,更要求学生具备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所以,某些古训莫迷信,要开动脑筋,多思考,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古训中,也有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比如‘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等等,都可以借鉴。”我转换话题,“你以牺牲睡眠为代价拼命学习,其实是在使蛮力,我猜你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吧?”
她点头,委屈地说:“半年来,尤其是最近两个月,我上午脑子基本上是糊糊涂涂的,再强迫自己清醒也不行,有时我还会打盹,意识到之后我就使劲掐自己的腿。我想,‘锥刺股’也就这样吧?可是,几次月考成绩都不理想,好在以前基础好,没有落后,但我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很郁闷!”
她还告诉我,进入高三以来,为了全力冲刺高考,她主动辞去了班级学习委员的职务,以前负责更新的班级墙报也交给了别的同学。“我甚至把MP3也封存了起来!同学们都说我活像一个苦行僧。现在想想,我真傻!”她说。
我说:“看来,学习并非越刻苦越好这个道理你已经想通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需要我多说了,希望你制订一份有利于学习,同时有利于健康的作息时间表,至少保证睡眠时间每天8个小时。我保证,执行一周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
她笑了,对我说:“太好了!我现在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我太想睡个好觉了!谢谢老师!”说着,她站起身来与我告别。
我不动声色地说:“坐下,别着急走,你的问题只解决了一半。”
压力未必变动力
刘嘉妮不解地问:“不是作息时间表不合理吗?还有另一半问题?”
我示意她坐下,温和地问:“告诉我,你这么拼命地学习,动机是什么?”
“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为我牺牲太多,他们太不容易了!”见我不置可否,她反问,“怎么,这样的动机不纯吗?报效祖国、为母校争光之类的大道理我不是不懂,只是不想说出口。”
我问:“你父母那么辛苦,动机是什么?”
“当然是为了成全我,希望我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我立即反问:“那你反过来为他们牺牲,不是正好违背他们的意愿吗?”
她张口结舌,睁大双眼注视着我,脸涨得通红。
我耐心地解释道:“回报父母是美好的情感,是人之常情,应该成为你刻苦学习的动机之一,但是,如果这个美好的情感变为了你的心理压力,就不那么美好了。人的精神世界,空间并非无限,面对高考,心里的杂念越少,越有助于心理平衡,只有心理平衡,才可能有较高的学习效率。现在你不要去管父母为你奉献了多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使自己的内心保持相对空灵的状态。”
“可是,怎样做才能使内心保持空灵状态呢?”她打断我。
“可以通过冥想的办法。”我说,“睡觉前,首先让自己放松,安静地平躺下来,闭上眼睛,放松肢体,尽量让自己舒服,深呼吸三次,把所有杂念撇开,然后在冥想状态中慢慢看到自己的内心。你可以像整理电脑硬盘那样,慢慢把内心很多很多的烦恼、很多很多的情绪都收集起来,放在心灵深处某个地方,腾出空间,只保留一个念头,就是好好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其他什么都不想。你还可以设想自己是一只杯子,你把里面的水都倒出去,即把杂念都赶出去。要知道,只有把杯子里的水倒出去,美好的情感才能倒进去。现在你想得太多,心灵的杯子满满的,父母的感情就倒不进去,这样对高考肯定不利。你把高考看成回报父母的机会、挑战命运的决斗,以此激励自己,看似无可厚非,其实是无效的,如果背负着这样的心理压力来学习,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干扰,如果带入考场,更不会帮助你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这样的冥想每天做5分钟,心情就可以大大放松。当你心静的时候,你的智慧与创造力才会展现出来。你所保留的只是高考本来应有的压力,而抛掉的是所有额外的压力,这样就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去实现自己的心愿。”
她对这样的冥想没有把握,要求我指导,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周里,我带她一起冥想。三周后,她的精神状态证明效果良好。她说自己仿佛找回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我说:“你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2015年高考,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