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廷黻:瓷器店中的猛牛

2015-11-18徐百柯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近代史清华历史

徐百柯

大大有名的李敖,在人们印象中几乎“无人不骂”,却对一个公众记忆之外的人物大加推崇。在他看来,此人“所要求于知识界的,是动态,是入世,是事业,是实物;是书本以外,是主义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议以外,是与小百姓同一呼吸”,所以,“这种真正的民胞物与经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蒋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蒋廷黻要求于中国知识阶级的真精神”。

民国人物中,蒋廷黻引人注目,因他自有一种精神,有一股“劲儿”。

曾在联合国共过事的澳洲外交官这样形容蒋廷黻:“他是一个简单的人,不复杂的人。他像一头牛,充满着笨劲,一直往前冲,眼睛只往前看,这使他能够排除万难而达到他的目标。这是他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成功之处。”

学者许纪霖因此借用一则西谚,形容蒋廷黻为“瓷器店中的猛牛”。

一个研究历史的名教授、一个穿梭国际的外交家,却被形容为“一头充满着笨劲的猛牛”。单凭这一点,蒋廷黻也算得上与众不同了。

猛牛闯进瓷器店,瓷器易碎,然而民国官场的“潜规则”却着实牢固着呢。进入政府之初,蒋廷黻研究了政府部门的结构,结果吃惊地发现,机构臃肿摩擦的现象之严重,大大影响了行政效率。蒋介石要他尽快拿出改革建议,他兴冲冲地拟了一份精简机构的方案,却遭到有关部门官僚和党内政客的激烈反对。

他还按照西方政治的规则,提出官员必须以实名申报财产,但到处游说,无人响应。

如此书生意气地触犯众怒,不久,力邀他入阁的蒋介石也只能下手谕,把他调离岗位。

蒋廷黻认定中国知识分子太爱惜羽毛,不肯牺牲自己的清誉。对此他甚至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我国几千年来最无贡献的阶级是士大夫。我心发火的时候,不免要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鼓掌”。

为了公务,他甚至经常尖锐地向同僚和朋友发难。朋友们只能连连摇头:“廷黻的湖南脾气又发作了!”

他的传记作者说他的性格过于天真、狷介,他像典型的知识分子一样,将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他看得起的,另一种是他看不起的。对于前者,比如胡适、翁文灏等,他可以与他们争得脸红耳赤,但因为尊重他们,才与他们认真。而对于后者,他会很不礼貌地板起面孔一声不响,最后毫无表情地起身送客。

蒋廷黻治学,“劲儿”也不小。今人评价:自20世纪初至今,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员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出版的各种著作也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可成为传世之作的却很稀少。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仅5万余字,却可谓字字珠玑,堪称“这座偌大著作堆垒成的金字塔”的塔尖。

当今史学大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何炳棣出身清华,他认为,当年清华历史系在蒋廷黻的领导下,隐约形成了一种学派,这是与清华国学院的王国维、陈寅恪迥然不同的另一种清华学派:重分析、重综合、重对历史的整体理解。蒋廷黻本人就是这一学派的身体力行者。

何先生感叹 :你看一本薄薄的《中国近代史》,将史料都吃透了,融合在他对历史的独特看法之中。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小册子的分量。“什么叫经典?这才是经典。”

1949年后,蒋廷黻继续出任台湾国民党政府“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大使”等职,因此他在大陆成为一个被非议、被淡忘的人物。他的《中国近代史》,也因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合而被排斥。

近年,有人开始关注蒋廷黻,因他既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又是“民国以来学者从政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蒋廷黻晚年,故交李济曾问他:“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他没有正面作答,而是以惯熟的“外交辞令”反问道:“济之,现在到底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

你该知道的

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历史学家、外交家。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执教清华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建立现代中国历史学的宏伟计划,奠定了清华历史系在国内的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学者从政”的浪潮中,1935年,蒋廷黻离开清华大学,以非国民党党员的学者身份从政,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后从事外交事务,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作为历史学家,蒋廷黻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研究方法,治史颇有建树。在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提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蒋廷黻重视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并以西方现代史学体例编纂出我国第一本《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为日后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他另著有《蒋廷黻选集》《蒋廷黻回忆录》,译著有海斯著《族国主义论丛》。

蒋廷黻学识渊博,长于演说,讲课很受欢迎。不仅广泛涉猎社会科学书籍,而且拥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修养。英文造诣很深,出口成章。早在留美时代,就已显露出使人钦佩的辩才,谈论问题头头是道,精辟动人。

蒋廷黻很有个性,对人对事,总有独特的见解。与人争辩,单刀直入,毫不留情。性格耿直,自信自负但并非有意骄傲,不喜欢敷衍应付,厌恶恭维迎合。对社会国家,负责敢言,不计得失。他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期,闻听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兴奋异常,“心焉向往”。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蒋廷黻告诫当时青年学生“吾辈皆黄帝子孙,岂容外人将祖遗夺去而不顾”,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特定历史时期,蒋廷黻是个讲求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他治中国近代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富强国家。蒋廷黻人生观的核心是有所贡献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他认为,“中国士大夫阶级不以财产为人生最高目的而重视事业,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与最高目的”。

猜你喜欢

近代史清华历史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新历史
清华,北大,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