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知道的段文昕

2015-11-18熊芳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梅兰芳中学语文名师

“如果给你选择,你是愿意变成另一个人,还是本分地做回自己?若我不弃固执,或许能很好地写出一个答案。在孩提时光总是羡慕长大了的人,在锦时灿烂地活着,太不喜欢那时候的自己,想逃。现在,我却只想不受打扰和自己待一会。”

这是段文昕在她的一篇文章《不被想起的快乐里》中的篇首语。“只想不受打扰和自己待一会”,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我的心。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和自己待一会。

跟自己在一起,换种说法,就是孤独。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心境,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孤独是一种能力。

总记得电影《梅兰芳》中邱三爷的那句话:“谁要是毁了梅兰芳的那份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英国文学史上的奇迹——勃朗特三姐妹,她们的成功恰是源自她们孤独、苦闷和不幸的生活。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能够享受孤独的纯美,是一种强大的能力,也是一种美好的心境。喜欢和自己单独相处的段文昕其实是很活跃的。她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是年级语文周报的主编,也是我的语文科代表,她每天都很忙,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奔走,我却似乎能够听到她内心充盈着的那份心远地自偏的宁静。

这样的女子必然是喜爱读书的,也必然是热爱生活的。

在阅读的世界里,她跟自己的心灵相遇,跟那些心有灵犀的生命相遇。

她说:“偶尔阅读的一篇文章让我连连点头,恨不得穿越国度和他进行一场交谈。这样的若合一契,人生路上都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次,为此我很珍惜每一次的思维碰撞和感慨一致时的喜悦与幸运之情。”

有人说,“独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读过上百本经典”。我想说,创作的前提是你读过上百本经典。

她爱阅读,不过我根本不必担心她会迷失在别人的文字里。她的文字里,永远是她自己。

我不擅辨别字迹,却极擅辨别文字。

段文昕的文字,即使不署名,我也能一眼辨出。

在她的文字里,你常会遇见粉墙黛瓦的江南——那是她生长的地方。

江南的女子来到南国,阳光热烈了起来,但水乡的婉约还在。

在她的骨子里,在她的文字里,在她每分每秒的心境里。

我深深相信,对阅读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才是她写作的真正秘诀。

熊芳芳,“生命语文”首倡者。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得主、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首届全国中语“全国文学教育名师”、“湖北省教育科研100佳个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广州市骨干教师。《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世界》等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教师月刊》“新锐人物”、《教育时报》“名师有约”专栏人物、《文学校园》“文学名师”、《语文月刊》“教师风采”人物、《求学·高分作文》杂志编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山东师大“名师智慧研究”课题历经三年的研究成果,总主编巢宗祺)收录的30位名师之一、《教育家》杂志2015年第2期刊登其人物专访。

出版专著《生命语文》《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语文不过如此》《高考微作文》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曾应邀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世界》等刊物上撰写专栏,指导学生在《美文》等刊物发表作文300余篇。

猜你喜欢

梅兰芳中学语文名师
梅兰芳评传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